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不被人当宝的宝贝:坪坝墩子河

2024-01-16历史

作者:姚继光

墩子河在现在的坪坝苏家垄博物馆挨边,它是从前由坪坝到三阳的必经之路。

漳河拦住了行人,于是在古时地方主事人就指定一户会水人专管架桥:用树本做成桥架,根据河的宽窄做多少桥架,上面再用四根木头横穿成桥板,搁在桥架上以利行人来往。可是一涨大水就冲跑了,又得再做。

不知何朝代,古人想得一法,用石头打成墩子,它高约一丈,宽约50公分,窄约40公分,椭圆形。栽半头在河床中固定,上半头伸出河床,水面上高约一尺,间隔约40多公分,大人一步一墩两人可抱到错开。

这一工程浩大,一墩重千斤,先由石匠打出刨光,再抬到河边。栽墩是一大难题,因河沙是流动的,难挖坑。先人们想出办法:首先用篾织成圆筒,再将沙坑掏大放下篾筒,沙就不会流进坑中。再将石墩栽在坑中将其固定。这一条墩子我没看到两头,估计应有40根左右。这就解决了行人过河难的问题。可是对放排的人大不利。那时随县辖境有很多树,只能靠放排卖出,约十根树横扎成一排。可是到了墩子河却翻不过墩子,于是他们自带锤凿,晚上偷偷的来凿墩子,故在中间有四个墩子残缺不全,而两头的却完好无损。我外公家与我家正好隔漳河,走过无数次,故知文甚祥。

解放前在靠东川村那头有一块碑,四五尺高,上面刻着当年捐款人名单,那时我还小,不懂,后来不见了。大约在一九六几年我又过此墩子,好像是六七月间,我走到残缺墩子外,眼望河㡳,竟然看到离墩子下约三四米远竟然还有一个墩子。我吃了一惊,仔细一看,确实无误,它在水下刚露出河床。我跳下水去用手摸,摸到了四个,与当时墩子矮了一米多。惊奇之余,我想应该是河床升高才又栽了一个墩子。后墩子应是明清所栽,那先前之墩子能否是宋元之物呢?后来修了郑河水库,河改了道,水量也小了,无须再过墩子,就将它埋在土中一个也看不到了。

每回回家总忘不了墩子。我在电脑上查了有墩子的地方,四川合江县、洪雅县,福建闽侯县……都有墩子作桥、样子还没有我家乡的墩子漂亮美观,可人家当作文物保留,成了旅游景点。而我们却将它埋没。我非常惋惜,但人微言轻,谁会听我的?如其到处去找旅游资源,何不开发出来利国利民?!

一个痴翁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