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杜月笙娶五房妻妾,生十个子女,长女开饭店,幼子无偿捐18亿文物

2024-04-15历史

说起上海滩,想必大家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浮现民国年间的帮派混战和充满霓虹色彩的歌舞厅吧。

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剧【上海滩】讲述的就是民国时期的上海帮派之战,不少观众都被电视剧中危险又迷人的上海吸引,被许文强坚毅果敢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又迷失在他与冯程程之间悲剧的爱情久久不能回神。

但很少有人知道,影视剧中威震四海的许文强,是有历史原型存在的,他就是曾经雄踞一方的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

杜月笙的一生可比影视剧里描写的故事还要精彩。

他幼时父母双亡,为了活命早早加入帮派卖命,过着刀尖舔血的生活,发家后又先后迎娶五位夫人,五位夫人为他生下十个子女。

如今,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黑帮势力早已被排除在正义之外,曾经名震一时的「上海霸王」杜月笙也已离世多年,但关于他的传奇人生一直流传至今。

很多人好奇,像杜月笙这样的枭雄,他的后人们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为何江湖上再无关于他们的传言。

事实上,杜月笙留下的十个子女,没有一人继承他留下的帮派帝国,都选择回归普通人的生活,这也是杜月笙临终前的遗愿。

杜月笙的黑白人生

杜月笙一直都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他可以是吃喝嫖赌的流氓小人,也可以是为国组建抗日别动队的抗日人士。

「亦正亦邪」用在他身上最恰当不过。

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的江苏川沙厅(今上海市浦东新区),父亲杜文卿是当时旧社会的一个普通人,母亲朱氏则是一个纺织厂的女工。

幼年时,杜月笙总是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日子很是艰苦。

俗话说得好,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幸总是接踵而来。

1890年,杜月笙的母亲因产后虚弱病逝,两年后,父亲杜文卿又因疾病没钱治疗而去世。就这样,不到五岁的杜月笙就成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

在当时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当时社会最真实的写照。而父母双亡的杜月笙想要在那个年代存活下来,可想而知是多么艰难。

那时的他卖过油条大饼,也讨过饭偷过钱,总之为了生存,年幼的杜月笙早早地就在社会的规则中游走摸索。

就这样,杜月笙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在社会底层中挣扎着长大。

十四岁时,杜月笙终于受不了这种食不果腹又遭人白眼的日子,年少气盛的他听闻上海的络绎繁华,一种想要出人头地的念头在他心里扎根。

于是在1902年,杜月笙离开老家来到上海,准备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或许是多年的底层生活让他早早就学会看人脸色,初到上海的杜月笙很快就凭借着一股子机灵劲儿获得了当时青帮头目陈世昌的赏识,在陈世昌的引荐下,杜月笙在1902年正式加入青帮,成为组织的一员。

那段时间,杜月笙靠着坑蒙拐骗,敲诈勒索在上海倒也算有了点名头。

但杜月笙可不甘心当一辈子的小弟,在青帮期间,他又认识了当时上海滩有名的大流氓黄金荣,二人很快打成一团。

黄金荣极其喜欢这个八面玲珑的年轻小伙,认定他将来会干出大事情,便将自己名下的「公兴俱乐部」交予杜月笙管理,「公兴俱乐部」也是当是法租界赫赫有名的赌场,可见黄金荣对杜月笙的信赖和看重。

后来,杜月笙还组建了一支「小八股党」的流氓武装队,专门抢劫八股党手中的烟土,到了民国八年,杜月笙带领的「小八股党」成功从八股党中夺取了烟土走私权,自此杜月笙在上海滩彻底出名。

随着杜月笙在上海滩站稳脚跟,他开始涉商涉政,通过解救被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小儿子监禁的黄金荣,促使黄金荣主动与杜月笙联合一体,成为整个上海滩最大的势力团体。

后来又靠着为蒋介石处理问题,获取了蒋介石的信任,在政界也有了一定影响力。

他的人生发展到这里,充满了对金钱权势的追求,但人是充满矛盾的个体,杜月笙看似可以为了钱权不顾一切,但他心底也有想要坚守的底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杜月笙被日本海军部长永野修身约谈,期间,杜月笙坚定地拒绝日方提出的多项诱人条件,始终拒绝经济投降,在日军的威逼利诱下,杜月笙丝毫不为所动。

看着被日军侵犯的国土,杜月笙主动帮助组织抗日别动队,并在香港设立了中国红十字总会办事处。

那几年,他为了躲避日军的威胁,辗转于上海、香港和重庆,所到之处皆能留下杜月笙积极组织抗战的影子。

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取得圆满胜利,杜月笙眼看着又能回到上海继续经营他的帝国。

但事实上,国内形势早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杜月笙所依靠的政党大势已去,他也渐渐不再被蒋介石信任,甚至他的儿子还差点遭到蒋介石的陷害。

在这样的现实下,杜月笙明白自己不可能再与蒋介石共事。

最终,杜月笙决定前往香港定居,自此这位雄踞上海滩几十年的霸主正式与上海告别。

杜月笙的五房妻妾

杜月笙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除了他传奇的发家史,还有就是他辉煌的情史。

杜月笙一生共娶了五位夫人,最后一位是在他六十余岁时才娶进门的孟小冬,是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前妻。

据说,为了追求这位孟小姐,杜月笙可以说把后半辈子时间都花在了她的身上,才最终抱得美人归。可惜二人结婚没多久,杜月笙就病重,并且很快就辞世了。

除了这最为人熟知的五夫人孟小冬,杜月笙还有其他四位夫人,分别是大夫人沈月英、二夫人陈帼英、三夫人孙佩豪和四夫人姚玉兰。

其中大夫人沈月英是杜月笙的发妻,是他十七岁时由黄金荣做媒迎娶的,那时的杜月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打杂工人,在他发家前,沈月英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他,二人并肩度过从艰难走向辉煌。

但在那个年代,糟糠之妻的结局很少是美满的,尤其丈夫是一个甚少接受过道德教育的旧社会流氓。

逐渐成名的杜月笙手里有了大把可以挥洒的钱财,他开始辗转于各个风月场所,对里面的舞女戏子们一掷千金。

很快杜月笙就在歌舞厅看中了只有十五岁的陈帼英,并娶回家做了二太太。之后,杜月笙又先后娶了十六岁的孙佩豪和京剧演员姚玉兰。

由此可见,杜月笙或许可以是一个重情义的好兄弟,也可以是一个有骨气的爱国者,但绝不是一个忠诚的伴侣。

对于陪他吃苦日子的原配夫人沈月英来说,杜月笙给予她的只有后半生的背叛。

很多人会羡慕他对孟小冬的痴恋和执着,但翻开他们二人尘封的过往,不难发现,孟小冬对杜月笙从始至终只有一种感情,那就是感激。

即使最后二人成婚,也仅仅是因为孟小冬想要借此报答杜月笙,曾对她伸出的援助之手罢了。

而杜月笙呢,我们亦很难看到他对孟小冬表现出传言般热烈的爱意,只能从一些只言片语感受到孟小冬对于他而言更与众不同一些。

因此,重新来看他对孟小冬夫人看似痴情的爱恋,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欣赏和占有罢了。对于一个自小生活在淤泥里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摘得高雅清贵的玉兰花更值得满足。

杜月笙对子女的教育

之前说过,杜月笙既可以是「流氓小人」,亦可以是「爱国人士」。

他的人生就是这么多样又复杂,但在教育子女方面,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他对孩子教育的用心良苦,正应了那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杜月笙的童年缺少教育,年幼就父母双亡的他,仅上过一年学堂便辍学讨生活。

他深知读书重要性的他极其重视子女们的学业,他的孩子不论男女,一到年龄就会被送到国外接受先进教育。

长子杜维藩就曾因为不好好读书逃课玩耍吃了杜月笙两记耳光。

此外,杜月笙也会更重视学习好的孩子,给予他们奖励,孩子们也在这样的氛围下变得更加用功读书。

在杜月笙严厉的教育下,他的子女在学业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其中三夫人郑佩豪所生的杜维屏尤其出彩,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了常青藤名校麻省理工学院。

四夫人所生的杜维善,也在完成地质学的学习后,任职于一家石油公司。

杜月笙的两个女儿也得到了不错的发展,长女杜美如曾在大使馆担任要职,次女杜美霞曾在国内为京剧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此外,杜月笙也十分注重对自己子女们爱国意识的教育,他时常叮嘱孩子们要成为国家的希望,要在学成之后报效祖国,即使身在国外也不能数典忘祖,要永远记得自己的根。

他的子女们也牢记着父亲的话,成年后即使身在国外心也系着祖国。

长女杜美如退休后在国外开了一家中餐厅,上面飘扬着中国国旗。儿子杜维善酷爱收藏,但也毫不吝啬地向国家捐了价值十几亿的文物。

他们都是杜月笙爱国教育的成功典范。

总之,杜月笙的十个子女都在朝着他期望的方向发展,但没有一人杜月笙是将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培养。

杜月笙深知自己这一行的危险与复杂,出于一个父亲对孩子们的保护,杜月笙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继承他的帮派,甚至不惜在临终之时也不忘告诫孩子们远离帮派生活。

他临终前还做了一件事,可以看出杜月笙作为一个父亲,为孩子们所作的最后的深远打算。

1951年,杜月笙病危,他吩咐人将家中所有的欠条取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将价值几个亿的欠条焚烬,并让家人子女们发誓永远不再向借款人追债。

或许很多人看到杜月笙这一做法会感叹他实在是太会做人。但这里面其实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他看似仅仅是重情义的做法,实则也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了一条后路。

即使杜月笙做人八面玲珑,但人在江湖多年,他不可避免地招惹了不少仇家,他死后,那些与他有仇的人难保不会找上门来。

烧尽上亿的欠条,换来的是他人的感激和对自己家人的援助。

旧社会下诞生的矛盾体

翻阅杜月笙的一生,既是一部旧社会底层人的奋斗史,也可以是老上海大人物的风流史,亦或是一个爱国人士的抗日史。

从不同角度看杜月笙,总是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他。

这或许和我们日常所受的教育有所出入,在我们的印象里,一个爱国的人必不可能做坑蒙拐骗、逼良为娼的肮脏事,一个见色忘义的流氓又怎会用心良苦教育子女爱国有为。

但或许,这才是活生生的人,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真正的人,他的出现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正如鲁迅先生笔下描写的一般,旧社会是吃人的社会,也是贫富差距极其严重的社会。在旧社会,你连生存的权利都是踩着别人的血肉夺来的。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杜月笙又怎么可能活成一个单一的人,他注定会比一般人复杂,那个社会只会不断发掘他性格的矛盾面,他只有变得狠辣才能找到空隙挤进拥有财富权利的上层社会。

但杜月笙的不同就体现在他内心深知自己的行当是错误的,他心里是渴望成为一个救济世人的英雄的,这从他曾慷慨解囊救济灾民这一事迹可以看出。

但在那个社会,在很多人眼中,心有的大义到底是抵不过眼前的苟且。

如今,时代变了,新时代不需要像杜月笙这样的枭雄,在一个稳定的社会里,最大的正义就是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