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备伐吴和连营七百里的战略对错:兵败夷陵真的是诸葛亮消极?

2024-02-06历史

公元223年,天空阴沉,仿佛在哭泣一般,此时白帝城更是一片凄凉,军师诸葛亮抬头看向天空,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

他迈着沉重又匆忙的脚步走进了内室,看到室内的景象悲伤不已,此时刘备已经病得不成人样,眼神浑浊,奄奄一息。

就在刚刚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贤弟关羽和张飞来看望他,二人拽住刘备痛哭流涕,三人拥抱在一起,刘备更是泣不成声,悲从心底而升。

突然那关羽和张飞匆忙离去,他急得大哭,甚至伸出手去拉二位义弟的衣袖,可是空空如也,他这才从梦中惊醒,只感觉身上一层冷汗,浑身不舒服,随后就让人叫来此生最信任的人诸葛亮。

刘备看到外面的人影喊道:「丞相,丞相!」

诸葛亮抹了把湿润的眼眶走进来,看到满面黑黄,瘦弱不堪的主公,顿时忍不住泪如雨下:「主公,臣在!臣在!」

刘备拉着诸葛亮的衣袖问:「丞相,您人马谡的才能如何?」

诸葛亮认真回答:「此人是当今实属难见的英雄豪杰!」

刘备摇摇头:「不,朕认为他不能大用!朕要与世长辞,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蜀国的社稷,还有统一天下的遗愿,如今贤弟已去,朕时日不多,能信任的人只有丞相一人!」

「您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够使国家安定,最终成就大事,如果太子继位可以辅佐,那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辅佐,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

随后刘备闭上眼睛与世长辞,自从夷陵战败后刘备的情况越来越不好,甚至蜀国也开始岌岌可危。

自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后三个国家的走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官渡之战后曹操不得不在北方建立魏国政权,走向大好。

当时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蜀国和东吴是联手的关系了,并一举拿下曹操,然而自从这场战役之后两国的关系也开始紧张起来,尤其是夷陵之战严重的影响了两国的关系,使冲突更严重。

经历夷陵之战刘备严重遭受了失败,甚至最终导致刘备流落白帝城,最后愤恨离世。

其实刘备讨伐无果和联营七百里并没有错,而是其中出现了几大因素,导致最后的结局。

首先刘备讨伐吴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夺回荆州,荆州对于蜀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重地,对国家的发展和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刘备采用了联营七百里的战术,其实这个方法有一定的缺陷,首先这种战术很容易导致军队分散,难以管理,不容易集中兵力进行决战,这样一来也给敌人一个趁虚而入的机会。

而最后兵败夷陵就存在很多因素了,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战术问题,其次就是当当时刘备无论在外交和政治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属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另外内部因素也很多,比如刘备本身,诸葛亮消极赵云嚣张等,都对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时荆州失守之后看,关羽被吕蒙设计,最后被擒获而惨遭杀害。

要知道关羽是刘备的义弟,多年的手足之情让他对感情很重视多么,当得知关羽死亡他痛不欲生。

随即又传来张飞被杀的消息,一下子痛失两位兄弟,已经让年过六甲弟弟刘备身心俱疲,所以不计后果为他们报仇,最终不听诸葛亮劝阻伐吴,最终惨遭失败。

刘备当时誓要夺回荆州,要为兄弟报仇,当时他对一众将士喊道:「今日誓要拿下吴国,要用他们的头颅祭祀我的兄弟!」

所有将士举起高呼:「誓要拿下吴国,夺回荆州!」

当时吴国的处境几乎岌岌可危,刘备成功拿下公安,只可惜最后关头吴国扭转败局,竟然发起火攻,导致夷陵大火漫山,无奈之下刘备退入夷陵城。

最终刘备中计,被火烧的蜀国军队元气大伤,刘备也被险些命丧夷陵,此次战役中诸葛亮并未出现,很多人疑惑一向以国为重的诸葛亮为何没有出现呢?难道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是消极的态度吗?

当关羽去世之时他曾劝阻刘备,最终刘备还是执意报仇,此时的诸葛亮劝阻无果后也就没有执意阻挠,一切顺其自然。

那么也有人问当时赵云去哪里了?其实当时的赵云年纪也不小了,他这个人一向以忠义为主,对刘备鞠躬尽瘁。

要知道赵云也是蜀国战将,虽然在位期间并未封侯,但依然是和刘备属于同甘共苦,不比关羽张飞的关系差,一向老实本分。

而当时赵云和刘备的想法有了一些分歧,他不支持伐吴,认为应该先灭曹魏,只有这样孙权才能胆怯臣服。

这有在吴这件事情上他的态度很坚决,不认为是上策,应该对比较弱的魏国进行讨伐,但意见并未被采纳,因此在刘备伐吴的战役上,他并未及时调来赵云。

只是到了最后赵云才前来断后,最终救回了刘备,然而夷陵战役战败,也成了刘备的终极之战。

其实夷陵之战之所以失败原因太多,主要还是和刘备有直接的关系,而和诸葛亮和赵云的关系并不大,最终留下这样的悲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