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位卓越的航海家,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们所留存的不单是中国人的过往,更是全体亚洲民众的共有回忆。郑和七次下西洋,某次意外携回长颈鹿,竟被朱棣错当作麒麟,以此作为其合法地位的佐证。一代航海家的非凡之举,一代帝王的盲目之态,皆于此段事迹中展露。
【朱元璋去世,朱棣靖难夺位】
1398 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其孙建文帝承继大统。但燕王朱棣对皇位心怀觊觎,遂与建文帝展开激烈角逐,此役在史书中被称作「靖难之役」。
朱棣自幼历经流离之苦,其性情刚猛,怀有莫大野心。朱元璋驾崩后,朱棣方觉夺取皇位有望。他先是于北京散播流言,编造建文帝的不当言辞,继而以「清君侧」为借口入京掌控朝政。建文帝逃往南京应天府,朱棣遣兵南下追击。
朱棣此般行径撼动了王朝的根本,亦使百姓对朝局心怀忧虑、忐忑难安。部分百姓私下低语,揣测朱棣仅是谋求一个美名;而另一些百姓则觉得朱棣乃明君,能够治理好天下。各地士民就双方各自表明态度,京城内外皆陷入紧张之态。
于此期间,一位名曰郑和的宦官始终拥护朱棣。郑和出生于云南,其父亲原乃元朝的小吏,其后沦为明军的俘虏。郑和在十岁之际便遭阉割而进入宫廷,随后被遣至燕王府侍奉朱棣。纵然遭受宫刑,郑和仍对朱棣忠心耿耿,化作他最为得力的助手。
1408 年,燕军攻克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正式称帝,改年号为永乐,并向天下宣称其获取皇位合乎正统。起初,朝堂内外存在诸多质疑之声,然而在朱棣的强势统治下,最终归于沉寂。
然而朱棣内心深知,自身皇位获取不合正统,务必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证实是天命所授。正因如此,促使他开展一系列军事活动,频频发动战事,用以彰显皇权。
【郑和受命率宝船下西洋】
永乐元年,明成祖责成于南京构筑规模宏大的宝船,以彰显帝国之昌盛与丰饶。历经三年,大明王朝建成 62 艘宝船以及 190 余艘护卫舰。每艘宝船高达 50 米,宽约 20 米,排水量达 10000 吨,远胜于彼时欧洲最大的战舰。
1405 年,明成祖委任郑和为正使,统领宝船船队初次远航南洋。船队人员达 3 万之众,除却水手,尚含士兵、翻译、医生等。郑和内心暗自欣喜,此乃他此生最为关键的使命,亦是展现自身的契机。
在出发的前一日,郑和将水手们召集一处,满怀兴奋地宣告了此次远航的目标。来自南洋的水手们虽说担忧可能会碰到的风浪,然而更多的是被郑和的热忱所带动。郑和逐一和水手们握手,督促他们提前对帆索进行检查,做好淡水和食物的储备工作,确保远航筹备周全。
舰队率先沿海岸线向南行进,穿过马六甲海峡后进入印度洋。当地居民首次目睹这般规模宏大的舰队,皆前来围观。郑和大方地把丝绸、瓷器等作为礼物赠予当地统治者,从而获取了宝石、香料等物件。船队的士兵们也相继下船探寻土特产,并与当地人友善交往。
抵达锡兰之际,当地使者前来进献朝贡,将象牙、孔雀等物件呈予郑和。郑和甚为欢悦,此情形表明大明之威名已传至南洋诸国。他亲身设席招待锡兰使臣,令其于船上纵情享用茶点,两国使者亦就此约定了更为紧密的友好交往。
【马六甲海战击溃海盗】
在返航途中,郑和率领的舰队遭遇了海盗头目陈祖义。陈祖义频繁抢掠过往商船,对南洋海域构成重大威胁。郑和决意一举剿灭海盗,以展现大明海军的威力。
郑和悄然召集将领集会,共商伏击陈祖义之策。他们凭借海岛地势,把舰队隐匿于群岛之后。待海盗船只踏入伏击区域,明军战船围抄而出,迅疾围困住海盗。陈祖义势单力薄,旋即投降。郑和把陈祖义捆缚结实,带回中国处以斩首并示众。
此次战役不但剿灭了海盗,还突显了大明于南海的制海权。郑和的谋略以及舰队的战斗力令南洋诸国另眼相待,皆派遣使者前来向大明朝廷朝贡,以谋取和平友善的关系。郑和由此也愈发笃定,要持续七下西洋,确立大明在亚洲的影响力。
【七下西洋,建立友好关系】
1407 年,郑和胜利归朝,把南洋的各类贡品呈予明成祖。明成祖颇为满意,遂决定持续遣派郑和出使西洋,旨在构建大明和南洋诸国的友好情谊。
在 1405 年到 1433 年期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其行迹遍及南亚、西亚以及东非的十多个国家。每一次出使之前,郑和均会开展深入调研,知悉前人的航海经验以及目的地的风俗民情。并且,他还亲自查验舰队装备,保证一切准备无虞。
郑和探访当地的风俗人情,携去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令这些国家对大明心存敬崇。每至一地,郑和皆积极与当地人沟通,向其展现中国的文化。郑和温文尔雅、彬彬有礼,颇受南洋民众喜爱。众多国家甚至于清真寺中供奉郑和画像,仿若一位圣贤。
郑和的多次西洋之行,有力拓展了对外关系,构成了中国历史上航海交流的关键一页。他亦为大明王朝最为卓越的航海家。
【麒麟画像成永乐之证】
1414 年,郑和舰队抵达非洲东海岸,获热情款待。当地统治者赠予郑和两只前所未见的大型动物,据称乃「麒麟」。郑和目睹此奇异生物,即刻想到可呈献于成祖,以证天命在明。
次年,郑和把两只动物带回华夏,敬呈给成祖。成祖看到这种异兽,即刻判定其为传说中的麒麟,欣喜异常。朝中大臣们亦随声附和,予以称赞。成祖当即命令画匠绘制这两只「麒麟」的图像,以作纪念。
画像旋即告成。两只动物脖颈长达数丈,鼻部洁白,双角呈黄褐色,活灵活现。成祖愈发认定此乃上天赐予他的祥瑞之兽,象征着他获取天命,稳坐龙椅。
成祖狂喜至极,旋即颁旨于宫殿显著之地悬挂麒麟之画像,且广召朝臣前来观瞻。朝臣皆交口称誉,纷纷呈上奏章恭贺皇上获此瑞兽。成祖亦借此进一步巩固皇权,昭示自身乃明朝正统且合法之君主。
这两只动物实则为寻常的长颈鹿,然而在成祖的心里,其化作了自身合法地位的凭证。一位伟大帝王的盲目自负,于此幅画像里得以达成。并且,这也昭示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已由经贸交流转变成巩固皇权的手段。
【结语】
郑和七度下西洋,开创了中国远洋探险之端始,亦激发了南洋诸国对大明文化的尊崇之意。而明成祖借郑和此举巩固自身统治地位。一位航海家的荣光与一位君王的谋算,共同编织出了令人赞叹的历史篇章。直至今日,郑和之精神依旧鼓舞着中华民族锐意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