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输家并非三个战败国,而是英国,为何?

2024-04-27历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1

二战中最大的输家,并不是参战双方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号称日不落的英国。

对于长久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全面战争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组成的邪恶轴心国,将整个世界都搅和的天翻地覆。

好在经过全世界正义人士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三个国家的邪恶企图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并且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惩罚。

那么,作为战胜国的英国为什么会成为最大的输家呢?

日本的广岛、长崎都受到了原子弹的打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品尝到这种神秘武器威力的国家,德国国内的基础设施也基本被消灭殆尽,损失惨重。

也正因为战争罪犯们都在战后得到了惩罚,所以可能会有大部分人认为,这几个战败的法西斯国家,就是二战中最大的输家。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这场全世界人民共同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的战争中,正义一方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实际上参战的大部分国家损失都十分惨重。

但要说最大的输家是谁,那既不是惨烈抗战的中苏,而是曾经的海上霸主英国。

众所周知,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在世界各地拥有着数不清的殖民地,影响力遍及全球。

而在英国称霸海上之前,西班牙才是当时公认海上霸主,同时也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

而电脑格式英国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了将英国发展壮大,在仔细分析了英国的整体形势后,决定发展海外贸易,从这个利益巨大的版块中分一杯羹。。

但是这个决定的执行,却势必会触犯西班牙的利益。

考虑到英国当时的发展情况和总体实力,,伊丽莎白一世并不想明目张胆的得罪西班牙。

为了尽量减少西班牙的摩擦,伊丽莎白找了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鼓励海盗经济。

这样英国既能在海洋贸易中分到一杯羹,还可以在与西班牙发生冲突时,找到借口巧妙脱身。

这一招也确实是一招妙计,海盗事业的迅猛发展,为英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然而英国的行为最终还是招致西班牙的不满。

虽然伊丽莎白一世曾经希望用柔和的方式,来避免更大的冲突。但英国和西班牙的战争还是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冲突已经不可避免,伊丽莎白一世只能积极迎战,在她的运筹帷幄之下,英国竟然在战争中一战成名,不仅打败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还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

英国逐渐迎来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世界强国。

但是花无百日红,任何事物鼎盛之后,必然面临着回落。英国也无法逃脱这个规律。

而一战的爆发,就是这个转折点。

英国对一战的局势错误的评估,让英国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极大的伤害了正在发展中的英国,并最终导致英国逐渐走向衰落。

而同时到来的经济危机,更是让英国引以为傲的工业发展捉襟见肘。

虽然在美国的支持下,再加上殖民地的支援,英国最终勉强取得了一战的胜利。,这场胜利虽然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英国的衰落,但其发展的颓势却并没有被扭转。

首先来讲,一战过后,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美国苏俄等国家强势崛起。

尤其是美国,其发展的速度之快,已经逐渐显露出世界新霸主的气象。

而在英国内部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殖民地中所引发的民族情绪已经不可抑制,英国正在逐渐失去对所属殖民地的掌控权,全球经济危机,又让英国内部矛盾频频。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国,霸主之名已经名不副实了,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已经让它失去了真正统治世界的能力。

如果说一战已将把英国架在了火上蒸烤,那么二战无疑为强撑面子的英国,又浇了一把足以毁灭他的汽油,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02

阴谋算计,血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总是充当冤大头。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殖民地,英国经济如何一步步失去霸权?

二战之前,工业革命的发展,全球的殖民地扩张,让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然而虽然英国此时依然拥有者世界上最多的海外殖民地,海军实力也不容小觑。

但是在其他方面,英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在各个领域失守。

在工业上,德国和美国后来居上,英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自己领先的地位;而一直积极军备的德国,在军事实力上也比英国更胜一筹。

与此同时,东亚的日本也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其他欧洲各国也渐渐变得强盛,并且都对英国的摇摇欲坠的霸主位置虎视眈眈。

然而英国毕竟是老牌强国,虽然强敌环伺,但凭借其积攒多年的底气,英国依然是世界上屹立不倒的大国,维持着日不落帝国的风光。

然而,一场二战轻而易举就戳破了这个泡沫。

经历过一战的创伤后,其实英国早早就明白自己在国际上的境况。因此在二战爆发初期,英国一直采取绥靖政策,并不希望与德国主动交战。

但绥靖政策不久就宣告破产,与德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遗憾的是,始终抱有侥幸心理的英国,并没有利用好绥靖政策得来的喘息时间,去做好军备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反而浪费了这段宝贵的时光。

再加上英国的首脑们对战争的发展的估计不足,战争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的落后打法。

因此在面对训练有素、装备先进的德军时,英军实在无力招架。

在加上他们所选择的只把精力放在马奇诺防线上的错误战术,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直接导致了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溃败。

这是一场载入史册的惨败。在撤退的过程中,英法联军的处境分外凶险。他们前面是汹涌的潮水,后面是德国的追兵,场面真是触目惊心。

在这次溃败中,英国可以说是损失惨重,在德军猛烈炮火的冲击下,英国损失了飞机大概180多架,船只240多艘,数千门大炮、高射炮、数万挺机枪被留在了法国,其中还有7万多辆摩托车、13万辆的汽车,以及700辆坦克车,被德国的军队缴获。

正因为这次举世瞩目的溃败,让撤退二字成了英国军队二战史中抹不去的标签,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二战期间,英国从未有过任何突出的战绩。

作为一场现代战争,二战不只是对参战国军事方面的考验,还是战争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

英国之所以在二战战场上有如此不光彩的表现,归根到底,就是因为经过一战的洗礼后,英国的国力已经开始衰退,只能维持着表面的光鲜,已经没有实力再去展示大国的力量。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只不过是让英国的真实情况快些暴露罢了。

敦刻尔克的溃逃,让英国日不落帝国的脸面丢尽,从那以后,英国实际上已经退出了世界霸主的争夺,只能通过美国的大腿,来维持自己的国际地位了,那么英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03

二战后,新的秩序,新的霸主,作为二战战胜国的英国未败而败。

有人说,一旦战争开始,便再没有了赢家。究竟是哪个国家如此厉害,能成为二战最后的赢家?

我们都知道,战争是正面战场的战争,更是后勤保障的战争。

二战时,英国正处于经济危机周期之中,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掣肘,导致他们根本无法为战场提供充足的军备物资,为了维持部队的战斗力,只能转头向美国购买。

而势力日渐强大的美国,显然深谙处世之道。

虽然它非常想要英国的霸主地位,但并没有因此和英国撕破脸皮,也没有急于加入到混乱的欧洲战局,而是任由英国和法国与德国正面交手。

打着孤立主义的旗号,美国通过为当时已经陷入二战旋涡的各位参战国提供军备武器,坐山观虎斗,大发战争财。直到日本偷袭珍珠岛之后,美国才亲自下场,成了真正的盟友。

但是在对德的战略上,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英国和美国虽然作为盟友,却有着意见分歧。

美国希望这场战争既能够打败德意日,又能够大大的削弱英国的实力,从而为自己登上世界霸主扫清障碍,因此坚持西欧战略;但是英国则希望能够保存实力,减少损失,不至于让自己失去对地中海的控制权,所以坚持地中海计划。

美国希望尽快结束欧洲战场的战事,以应对日本的战事。

英国则希望最大可能得消耗德国的战斗力,以减轻英国的损失。

总之,双方都希望战争远离本土,并让损失最小化。

除了在正面战场,英美基于自己的利益有分歧之外;在金融战场上,英国也面临着美国的挑战。

实际上在二战开始前,美国和英国就已经在金融市场上有过激烈的争斗,两人你来我往,最终英国还是夺回了最大贸易国的地位。

但这种胜利的现状没有维持多久,二战的爆发又一次让局面发生了变化。

趁着局势混乱,美国乘虚而入,利用租借法打击英国,从而扩大美元的势力范围,并逼迫英国贱卖自己的企业。

总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英国既是战场上的盟友,也是战场上的对手。

等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已经全面逐渐赶超英国。

英国商船的总吨数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英国的外汇储备早已在战争时期被消耗殆尽,甚至还欠了一屁股的债,英镑陷入困境,地位一落千丈,其国际上的地位被美元取代。

可以说英国在金融战场上,一败涂地。

而到了1943年,美国已经成长为了盟军主力,英美联军的总司令也一直由美国人担任,美国顺利的将英国排除到了太平洋之外。

除了战争指挥权和金融战场,美国还在其他领域削弱英国。

在此之前,英国有着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殖民地曾经在一战的时候,给了英国很大的支持,帮助他们取得了一战的胜利。

可以说殖民地对维持英国的霸主地位十分重要,但美国却抓住这一点去批判英国,认为各民族都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积极倡导反对殖民主义。

二战之后,英国的各个殖民地果然开始追求独立,这也从一方面削弱了英国的实力。

而英国虽然作为战胜国,但是在美国的排挤之下,却失去了能够独立推行战争政策的希望,战后世界的主导权,由美国牢牢的把握在手中。

可以说,二战之后,英国已经从各个方面跌落神坛,成为了这场战争最大的输家,而美国则完成了自己的转身,华丽的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启了它辉煌的篇章。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 」,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