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东晋衣冠南渡后,为何大量士族不愿南下?崔浩:不动产太多带不走

2024-06-09历史

东晋年间的士族们面临了这个艰难的抉择。在北方天下大乱之际,一些士族抓住机会南渡,另一些则选择坚守故土。可是后者由于家大业大,根深蒂固,难舍万钟重产而南逃。他们该何去何从?

西晋八王之乱让天下大乱,五胡乱华就此拉开了序幕。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北方的权力核心开始动荡不安。琅琊王司马睿看到了机会,决定趁乱南下自立门户。可他毕竟是个小角色,根本无力单枪匹马。于是一些二流士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纷纷借机效力,赌上一把。

这件事儿可把不少权贵给惹恼了。他们眼中的王谢两家,那可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哪儿有什么二流的?其实在西晋时期,真正能排得上号的名门望族还没这两家。那么谁才是最尊贵的?当然就是那些不愿南下的豪门了。

你觉得如果在北京上海有几套大房子,又会怎样轻易抛之而去?我看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留守把。只有那些在京沪穷苦人,才会干脆利落一走了之。因此主动南迁的大族们,无非就是在北方并无太多重产罢了,撇下就撇下了。

反之那些根深蒂固的大族就另当别论了。比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可都是家资万贯的世家大族啊。在北方拥有着数不清的住宅、商铺、酒店产业,又怎舍得弃之而去?所以他们只能顶着烽火硝烟,艰难地在北方求存活计。

第一,与异族政权斗争到底。虽说他们是文人门阀,但也绝非吃素的主儿。拥有家丁无数,完全可以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于是一部分士族就打算硬碰硬,为保卫家园而战,拼死不愿拱手相让。

胡人政权却也不是铁打的主儿,他们也想办法拉拢这些地方实力派。有的胡人甚至承认士族拥军权,以此换取效忠。可骨子里的士族又怎愿意真心臣服?于是乱世虽去,北方政局依旧混乱不堪。

第二条路是选择与胡人合作。有的士族一开始就投奔胡人,为其做官效力。还有些人则是被彻底压服,只得随波逐流。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与胡人合作无疑是当时最现实的选择,也是保全家族利益的不二法门。

就拿清河崔氏来说,崔浩本人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第一谋臣。而他的父祖辈,也全都为胡人世家卖命了。崔家只是其中一个缩影罢了,类似的世家在北方简直不计其数。当胡人执掌天下,你若想保全家业性命,那就只有低头求全了。

第三条出路就是远走西北。这好像有点儿奇怪,难道北方还有汉人政权存在?没错确实如此!晋朝的凉州太守张轨就在那里割据自立,建立了前凉政权。享国59载,不少士族世家就选择了在这里避难落脚。比如说河东裴氏便是其中之一。直到前凉灭亡,李暠又在西北建立了西凉,依旧吸引着当地士族投奔。所以北方汉人也并非全无复兴信心,他们只是先暂时转移阵地罢了。

胡人政权中虽然也有不少饱读诗书的英雄人物,如匈奴刘渊、鲜卑慕容氏等。他们深知治世之道,赞同兼容并蓄,同样需要士族人才辅佐。于是一时之间,北方士族们的日子也算过得去。

比如前秦苻坚就委以军政大权于汉人王猛。慕容氏也主动吸纳大量士族人才,支持儒学教育,意在借重这股力量来壮大政权。他们还认可了士族集团的特殊性,允许其继续运作旧有的选官制度,可谓明智之极。

然而往事如何,现状却是让北方士族们大为羞愧。他们一回头看看南方同僚的光景,那里面的嫉妒和羡慕之情就再也掩饰不住了。

东晋政权几乎被南方大族奠定了基业。开国君主司马睿根本就是被琅琊王氏左右操纵的傀儡。王导、王敦把持内政军事,颍川庾氏掌控皇位继承权,谯国桓温更是一手遥控四朝皇帝。陈郡谢氏则凭借淝水之战的战功,成了东晋中柱。名门正派的南方大族一时风光无限,完全就是绑架了这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