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75年,朱德前来看望周恩来,沉思良久之后,总理:我换一下衣服

2024-07-20历史

前言

1946年11月29日,延安。

此刻的延安城被一片热闹、喜庆的气氛包围了起来,在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之中,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贺辞、贺联,在礼堂的正中央,挂着一条红底黑字的大横幅,上边写着:"敬贺朱总司令60寿诞"几个大字。

这天的傍晚时分,中共中央的全体同志都聚集在一起,为朱德总司令庆祝六十大寿,大家纷纷向朱老总敬酒,向他表示祝贺。

在祝寿会上,刚刚从南京赶回延安的周恩来深情的说道:

"我能回到延安,亲自向你祝寿,这让我万分高兴...亲爱的总司令,你60年的奋斗,已经让全中国人民公认,你就是中华民族的救星,劳动人民的先驱者,人民军队的创造者和领导者...你的革命历史,已经成为了20世纪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里程碑..."

在周恩来热情洋溢的讲话后,朱德激动的内心久久都不能平复,看着眼前的人,他不禁回想起了20多年的相处中,两人之间的一幕幕往事...

"我来找周恩来!"

1922年10月下旬的一天清晨,刚刚来到法国不久的朱德,与自己的至交好友孙炳文匆忙登上了法国巴黎前往德国柏林的火车,他们准备前往柏林,寻找中共旅欧总支部的负责人——周恩来。

一个多月之前,当时的朱德还在上海,他找到了中共执行委员会的会长陈独秀,向他提出了自己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但是却遭到了陈独秀的婉言谢绝,临走之时,陈独秀送给了朱德几本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让他学习。

被拒绝之后的朱德,心情十分的低落,他不解地问自己的好友孙炳文:"为什么革命这么难啊?世界上为什么还有不准别人革命的人啊?"

即便是许多年之后,朱德回忆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仍然是感慨的说道:"当时的我感到了绝望以及混乱,我的一只脚还站在旧秩序之中,另一只脚却在新秩序之中找不到立足之地。"

但是,朱德并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虽然遭受到了拒绝,但是却没有因此熄灭他追求真理、坚持革命的决心,在国内入党未成之后,朱德决定前往欧洲寻求机会。

朱德来到法国之后,他听到房东说巴黎当地也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而负责人就是周恩来。在多方打听之后,朱德得知周恩来已经离开了巴黎,去了柏林。朱德的内心没有失望,反而因为有了具体的地址而感到无比的高兴。

第二天的黄昏,朱德和孙炳文就已经来到了柏林,在瓦尔姆村皇家林荫路上,朱德叩响了一栋楼房的房门。开门的是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眉清目秀,俊朗异常,年轻人开口问道:"你们找谁?"

"我来找周恩来!"朱德回道。年轻人笑了笑,自我介绍道:"我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将风尘仆仆的两人迎到了房间里,给他们到了两杯茶水,在周恩来热情的招待之中,朱德向他叙说着自己一直以来的革命经历。朱德的种种经历,让周恩来深受感动,在得知朱德想要加入到中国共产党之后,周恩来非常爽快地就同意了朱德的请求。

这一年的11月份,在张申府以及周恩来的介绍之下,朱德终于实现了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而这次在柏林的会面,也成为了朱德以及周恩来深厚友谊的一个开端。

1926年7月,在德国和苏联先后学习了四年的朱德,在北伐的炮火声中,毅然回到了国内,投身到了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1927年初,朱德受命前往南昌,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4月之后,蒋介石公然背叛革命,大肆抓捕、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在这场腥风血雨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在安葬好战友之后,继续坚决的与反动派进行着斗争。

这年的7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特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来到南昌,担任此次武装起义的前委书记,负责南昌武装起义的总指挥。

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朱德和周恩来两人再次相聚在南昌,两个人都分外地激动。在周恩来来到南昌后不久,朱德就迫不及待地向周恩来详细的介绍着南昌的所有情况。

8月1日当天,在周恩来和朱德等人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之下,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起义军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功发动了南昌起义。在南昌的精诚合作、互相配合,使得两人的革命友谊迅速地升温。

在之后的岁月里,周恩来和朱德分别担任着党内以及军队中的领导工作,两人共同合作、坚持正确的革命道路,坚决拥护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使得党和军队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阶段。

毛毯寄深情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统一抗日。中国共产党为了能够尽早地实现抗日统一战线,特委派周恩来作为共产党的全权代表,前往西安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当时正值陕北的深冬时节,天寒地冻,凛冽的寒风犹如刀子一般。在西安谈判的周恩来,经常顶着陕北的风雪来往于延安和西安之间,为此,朱德专门将自己毛毯赠送给了周恩来,让他在来往的路途中能够抵御风寒。

这条毛毯是国民党第26路起义军的将领董振堂送给朱德的纪念品。在宁都起义之后,董振堂对中国共产党十分的敬仰,特别将这条毛毯送给了朱总司令,这也成为了董振堂坚决革命、坚守初心的一份信物。

朱德对于这条毛毯十分的重视。这条毛毯伴随着朱德,粉碎了国民党的数次"围剿",爬过了雪山、趟过了草地,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艰苦长征路,最后朱德将它带到了革命的圣地——延安。不管是怎样的艰难险阻,朱德都没有忍心将它丢掉。

1937年4月25日,周恩来再次从延安出发,前往西安与国民党的代表进行统一抗日的谈判。当周恩来乘坐着卡车刚刚离开延安来到劳山脚下的时候,突然从山腰上传来了"砰"的一声枪响,周恩来一行人遭到了国民党匪徒的袭杀。

劳山地势非常的险要,敌人又处于半山腰的位置,居高临下射击,火力非常的凶猛,卡车司机当场中弹牺牲,形势危急。周恩来亲自指挥着警卫班的战士奋起反击,但是敌我双方火力差距悬殊,敌人慢慢的逼了上来。

这时,敌人突然发现了"周恩来"正忙着指挥战斗,暴露了自己,他们立即集中火力朝着"周恩来"凶猛射击,慌忙中,一颗子弹击中了"周恩来"的腿部,敌人欣喜若狂,更加疯狂的冲了上来。

然而,这个人并不是周恩来,而是随从副官陈有才。敌人在发现一个头戴着礼帽,身穿整齐西装的人之后,误将他当作了周恩来。在陈有才发现了敌人认错人之后,当机立断,故意暴露自己迷惑敌人,将火力全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这边,这才让周恩来成功的脱险。

在延安增援的骑兵部队赶到之时,陈有才已经身中6枪,壮烈牺牲在了劳山。而国民党的匪徒在看到援军之后,气急败坏的匪徒只能在那条毛毯之上,"凶狠"的泄愤,在胡乱砍了数十刀之后,匪徒仓皇逃命去了。

在匪徒逃走之后,周恩来站在陈有才的遗体前,痛苦的说道:"陈有才同志是为了我才牺牲的。"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人们发现了那条毛毯,并且带回来还给了周恩来。

拿到那条毛毯之后,周恩来特意嘱咐邓颖超,一定要将这条毛毯缝补好!在之后的每一次外出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时候,周恩来都会将这条侵染着战友热血的毛毯带在自己的身边,这条毛毯之上寄托着陈有才用生命换来的沉重使命。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朱德开赴前线,主持抗日工作。周恩来又一次将这条毛毯回赠给了朱德,并祝他早日凯旋而归,注意保重身体。

1938年,在转战太行山的艰苦岁月之中,朱德深入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晋东南指挥八路军粉碎了日寇的多次围攻,太行山上的人民热爱八路军,也更加热爱朱德总司令,在寒冷的冬天总是将土炕烧的暖暖活活的。

有一次,这条毛毯在土炕之上,被生生地烤出了一个大洞。在房东大娘的帮助之下,最终用一块白布缝补好了毛毯。

这条饱受刀痕火烤的毛毯,跟随着朱德一起经历了抗战的滚滚狼烟,一直到解放之后,被带到了中南海之中。一条普通的毛毯,饱含着两位战友之间最真挚的情谊。

"你好吗?"

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理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之上,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不断地忙碌着,但是他们都始终惦记着对方。周恩来作为国务院的总理,日理万机,但是经常在工作之余,来到朱德的家中,关心他的身体健康情况。

朱德的女儿朱敏在后来的回忆之中,这样说道:"总理和父亲之间的情谊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表达清楚的,他们之间彼此尊重、彼此关心,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在生活之中,感受的最清楚不过了!"

时间来到70年代之后,繁重的工作让周总理的身体越来越吃不消,最终还是病倒了。得知此事的朱德非常的牵挂周总理的身体健康情况,多次想前去看望他,但是又怕影响到周总理养病,因此好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两难之中。

1975年7月,朱德提出想要去看望一下周总理,但是因为当时周总理的身体实在不太好,不愿意让已经年近九旬的朱老总看着他在病床上的样子,于是就拒绝了这一次探望。

几天之后,周总理得知朱德准备前往北戴河休养,这一趟要两个月之后才会回来之后,他担心到时候自己的身体比现在还要不好,于是周恩来总理向朱德总司令发出了邀请。

7月11日的下午,身体稍稍恢复了一点的周恩来总理在自己的病房内做起了"八段锦",这是周总理多年以来的习惯,只要是身体允许的情况之下,他不会停止锻炼。

周总理一边做着操一边对身边的高振普说道:"你打电话问一下朱老总的身体怎么样了,他现在有没有时间,前几天他想来看我,当时我的身体不允许,没有请他来。今天可以了,看看老总能不能来?"

在高振普准备去打电话的时候,周总理又说道:"现在是4点多钟,如果朱老总可以来的话,5点钟到这,谈半个小时之后,5点半的时候就可以离开了,6点钟他可以回到家中吃饭。朱老总有糖尿病,年岁大了,按时吃饭也是老总多年来的习惯,不要影响他吃饭。如果今天来不了的话,请他在前往北戴河之前来一趟。"周总理考虑事情总是非常的周到且细致,处处为了别人着想。

在得到朱德肯定的答复之后,高振普报告了周总理。周总理点了点头,思考了一下之后说道:"我换一下衣服,在客厅之中见老总,不要让他看见我穿着病服的样子。"

5点50分的时候,朱德走进了周总理的会客厅之中,周总理起身迎接朱老总,两位老人同时伸出了双手。朱老总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你好吗?"周总理回道:"我还好,我们坐下来谈吧!"

此时的朱德已经89岁的高龄,行动比较迟缓,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坐到了沙发上。在工作人员离开之后,朱德和周总理两人交谈了20多分钟,谈话之后,周总理亲自送朱德走出了客厅,两个老人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周总理在目送朱德坐上车离开之后,这才回到了自己的病房之中。

但是,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成为了两位友人、两位共和国领袖的最后一次见面!

"恩来,你在哪里?"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由于当时朱德的身体也非常的不好,才刚刚出院没有多久。组织上害怕朱德太过于悲伤,就没有立即将周总理过世的消息告知于他。

当天的下午,朱德还在接见比利时的驻华大使。在工作完回到家中之后,康克清想让朱德有一个心理准备,她慢慢的对丈夫说道:"总理的病情又恶化了。"朱德听完之后,沉默了许久,说道:"不会吧,上次的手术很成功,怎么这么快又恶化了呢?"

康克清低沉着声音说道:"反正情况不是很好。"朱德并没有听懂妻子话中的意思,他实在无法想到总理已经离开了人世,他说道:"有那么好的大夫为总理看病,总理的病情不会发展大么快的!"

晚上8点的时候,收音机中传来了周恩来总理逝世的讣告之后,朱德惊呆了。尽管他已经知道了总理的病情恶化,但是他还是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在收音机里的哀乐中,家人个个都泪流满面,朱德这才肯定这一切都是真的。

坐在沙发上的朱德悲痛万分,眼泪从他那饱受经霜的脸上缓缓地流了下来,他不断地念叨着说道:"恩来,你在哪里?"

在那段日子里,朱德茶饭不思!几天后的上午,朱德拄着手杖不顾年迈的身躯来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脸上布满了泪水,低声地呼唤着:"恩来!恩来!"在鞠躬完毕之后,朱德挺直了自己的身躯,缓缓抬起自己的右臂,向周恩来庄重地敬了人生中最后的一个军礼。

在工作人员告知朱德,总理的临终遗言是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江大河之中的时候,朱德一边流泪一边说道:"过去人们死后总是要求埋进地里,后来进步了,实行火葬,这也是一场革命。总理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真正的彻底的革命家!"

在周总理逝世之后,朱德的身体状况也并不好,但是他主动要求增加自己的工作,带病去开会,批阅文件,会见外宾,他对家人这样说道:"总理不在了,毛主席的身体也不太好,我应该更多的做一些工作。"

在周总理逝世之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朱德主动承担了党中央领导人接见外宾的这一重要工作,在短短的时间内,朱德参加的外事活动达到数十次之多。

6月21日,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理的时候,由于会见时间的突然变动,朱德在空调房中等了很长的时间,本就年迈虚弱的身体,又患上了感冒,病情加重。4天后,朱德身体突然病重,但是他依然按照行程完成了当天的会见,直到第二天,才住进了医院。

住院之后,朱德的病情发展得很快,仅仅十天之后,朱德总司令因病逝世!在去世之前,他还不住的说道:"我还能做事...要工作...革命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