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莱芜战役中,粟裕巧妙运用「示敌以形」策略,成功逆转战局

2024-03-03历史

"善守者,深埋地下九层;善攻者,振翅高飞九霄,故能安身立命,赢得全胜。」 —— 【孙子兵法·军形篇】

自古以来,攻防之间的转变始终是复杂的平衡。特别是在防御阵营处于劣势时,更需要运用智慧和谋略,虚张声势,迷惑对方产生误判断,使得战场形势由守转攻。而这正是1947年莱芜战役中的粟裕将军的卓越表现。运营「示敌以形」的策略,巧妙布下迷魂阵,使敌军陷入困境并最终获得了歼敌五万的辉煌战果。

在1946年6月份,蒋介石政府无视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公然撕毁【双十协议】,对解放区发起全面攻势。战火蔓延,东北、陕北和山东等地的解放区笼罩在国民党军队的侵略阴云之中。

山东地理位置优越,东靠大海,西望中原,与京津、江南相连,且有津浦、陇海、胶济三条铁路大动脉在此交汇。无论是明朝初期的朱元璋,还是后来的朱棣,都深知山东战略地位的重要,以此为基地挥师北伐或夺权斗争。

因此国共双方都清楚认识到山东战局的决定性意义。共产党方面在山东战场部署了规模庞大的兵力,包括华东野战军及晋冀鲁豫野战军,总兵力超过了解放军的一半。国民党方面也同样规模不小,出动了23个整编师(军)53个旅共31万人,欲一举夺取山东,彻底消灭华野主力。

然而,国民党内部却存在严重误判。经过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之后,国共双方实力对比悬殊,而国民党军总兵力甚至高于华野的5倍之多,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在初期阶段,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总计拥有400多万兵力,各类先进武器装备齐全,占领着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与大片城市。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解放军的情况,正规作战部队只有约100万人,手中主要是简易武器如「小米加步枪」;所解放的地带几乎都是贫瘠且遥远的山区,各解放区域间还常常被分割。因此,尽管国民党损失了近7万人,但在总人数相差悬殊的前提下,对于共和国解放军来说并不能算是重要损失。这也是为何蒋介石集团认定我军战况「严重,无力继续战斗」的原因。

此外,国民党方面还有更深的打算。他们认为经过连续的战役,由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已被他们压缩至苏北到鲁中的狭小范围内,他们坚信这个战果便是阶段性「胜利」的标志。并且,蒋介石认为,由于华东野战军从苏中等地撤离,留下的土地丰富,方便他们占据更多地盘,从而增加获胜机会。

然而,国民党坚持的「地盘至上」观念却忽视了对国共两方有生力量的对比。战争期间,由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虽然一度退至山东境内,但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与山东野战军合并组成华野,军事实力得到提升,作战能力也得到加强。相反,国民党军队在战斗中损失惨重,而大片占领的土地使得他们需要分兵防守,军力更加分散。

这样的状态发展,使得国民党军在苏中到鲁中一带累计损失超过20万士兵。然而,过分相信「地盘核心论」的国民党完全没有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机,他们甚至放言:

「解放军已经走到了尽头,尽管国军部队有些许损失,但就整体战争局面来看,无疑是巨大的胜利!」

陈诚带来的全新战术

在山东即将展开的大型局部会战即所谓的「鲁南会战」之后,以「小委员长」著称的陈诚被派遣至徐州负责监督战斗,取代在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中战绩不佳的薛岳。他刚抵达徐州便宣布:

「对国家的命运,鲁南一役至关重要!务必取胜,失败者将无法承担责任!」

虽然口头上说得如此坚定,但是打仗非同儿戏,军事行动不可靠任何侥幸。就连著名将领薛岳都无法抗衡粟裕的精明策略,那么作为接替者的陈诚,肯定也不会轻松应对。

作为国防部参谋总长和蒋介石身边的「红人」,陈诚的地位可不是靠拍马屁得来的。抗日战争期间,他曾指挥过众多大规模战役,包括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以及鄂西会战等等。陈诚在战场指挥和战略眼光方面丝毫不逊色于薛岳,甚至在实战经验和历练方面,他可能更加具有优势。

故此,蒋介石授命陈诚驻守徐州、代以上前线最高决策权,并非偶然为之。然则,战略与战术却有本质区别。毛泽东主席曾提及「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此话深远意义。

言简意赅,实施工略须以灵活运用战术作支撑,若仅怀揣宏大梦想,却因局势变化使战术连连受挫,最终恐怕沦为空谈。陈诚自然明白其中奥义,通过对多次惨痛失败的深思熟虑,他发现:宿北战役锐气尽失源于强弱分离,鲁南战役独木难支源自孤军深入。

归根结底,皆在于蒋介石军队内部纷争不断。如何打破这种混乱状态,成为陈诚亟需面对且需妥善处理的难题。经过深入思考,一项精心策划的全面作战方案在他心中形成:

以临沂为核心,组建南北两个攻击集团,南线由陈诚亲自指挥,以欧震兵团为主力,自陇海路推进;北线由王耀武指挥,以李仙洲集团配合,自胶济线挺进。同时,调入王敬久兵团至鲁西南,阻断华东解放军与晋冀鲁豫野战军间联系,适时参与鲁南山地作战。

该作战计划采用「集中力量,稳步前行,协调进步,避免突袭」策略。待南北两个攻击集团汇合于山东临沂之后,便集中力量一举消灭华野。此外,陈诚还借鉴宿北战役及鲁南战役中的经验教训,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战术。

南线的欧震兵团分为左中右三路向安陵推进,左侧还有胡琏的整编第11师,中间有张灵甫的整编74师,右侧有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如此,既克服了部队可能出现的问题,战术便被称为「烂葡萄里夹硬核桃」,陈诚对此颇为满意:「即使全是豆腐渣,也能胀死老母猪!」

对于陈式战术,陈毅也提出调侃,称其为「豆腐渣胀死老母猪战术」。

03蒋军步步紧逼,粟裕灵活应对

无疑,虽然战术名称不甚优雅,但是实际操作效果颇为显著。当粟裕派出一个精锐纵队正面迎击中路之敌,希望由此吸引两侧敌军大胆进发时,未料左右两路不但未敢贸然行动,反而迅速向中路聚集,形成坚固屏障,让华野无从下手。

然而华野一退后,形成一股合力的三路将军再次齐头并进,稳步推进,每日行军速度约为六公里,使得华野无法寻得歼灭良机。

在战争时刻不等人的紧张气氛中,蒋介石的北方战争李仙洲集团在率军南下之后成功攻占了莱芜,进一步威胁临沂这座城市。华东野战军的四支军队如同「一字长蛇阵」,分别驻扎在新泰、钢城及莱芜,以等候进攻的号角。然而此时,24万人的华野似乎被逼到了绝处——被北方的李仙洲集团以及南方的蒋军夹击,形势正如火如荼。此时的粟裕心情沉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这时,他忽然想到一条妙计:使用草铺。事实上,粟裕正在谋划的是将部队转移至蒙阴去,然后让封振武带领的地方武装提前在蒙阴搭设很多草铺,为华野的剩余力量创造机会,以期一举消灭李仙洲集团。想法虽好,其实执行起来却是非常困难。毕竟士兵人数众多,又涉及到大量物资的运输,这都是行动实施中的巨大挑战。同时,部队频繁移动也会带来士气上的影响。

然而,无论如何,只有坚定地沿着这条路线前进,才能使华野摆脱困境。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面对 - 如何巧妙地瞒住蒋介石、陈诚和王耀武?因为南线若得知华野所有兵力北上,他们是否会大举袭来,实在难以预料。如果王耀武意识到这一情况,他是否会上当?

虽然华野主力北上面临着重重阻碍,但是作为指挥官,粟裕坚定地相信,只要全力以赴对付李仙洲集团,必定能够取得胜利。坚持南线的欧震集团有8个整编师,而李仙洲集团只有3个军,而且该集团战斗力薄弱,内部矛盾重重,缺乏军事实力。幸运的是,李仙洲集团中的46军军长韩练成还是我们的忠诚地下党成员。所以说,只要对方有任何动静,我军都会立即知晓,并采取相应措施。

正当华野面临严峻形势,粟裕为防止老蒋、陈诚等人识破他的战略布局,他决定采取关键战术策略——「示敌以形」。

心急火燎的粟裕立即布署了以下两步重要举措:

首先,他派第二、第三纵队伪装成主力,在临沂沂南地区设置三道防线,通过抵挡敌人步伐,故意向外展示自身依然坚守临沂的决心。

其次,粟裕命令驻守在蒙阴的封振武虚构出3个主力纵队的旗帜,同时在各处宿营地上搭建众多草垫子,企图误导南线的李仙洲部队,延缓其行进速度。

04 智斗王耀武

在粟裕的精心策划下,包围攻打山东的31万蒋军果然信以为真。第二、第三纵队在临沂同欧震集团交锋之时,封振武的部队在蒙阴北部搭建了众多草垫子,使得李仙洲误认为华野主力已经到达他们所在的位置。

1947年2月15日,欧震集团历经一番 "苦战",成功占领临沂,兴奋不已的蒋军快速夸大战果,甚至汇报至陈诚和蒋介石那里,声称 "全歼共军16个旅"!

这一结果令蒋军欣喜若狂,然而他们的谎言很快就被揭穿。事实上,此次围剿,华野根本没有受到如此大规模的损失。

面对这一情况,蒋介石手中的军队开始大肆宣扬,生怕蒋介石无知无觉。收到所谓 "歼敌16个旅" 的佳讯后,他信心满满地对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说道:

"临沂得手之后,黄河以南的共军势力不堪一击,只需一个月便可彻底肃清,接着剩下的只有黄河以北的问题,希望你能够协助我处理这个问题。"

一旁的陈诚开始感到担忧,因为欧震已经成功夺取了解放军固守的临沂,但王耀武在北方仍犹豫不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相较于无知的蒋介石和陈诚,王耀武是国民党军中的良将。他作战勇敢,眼光独到,对战争有着极强的感知力。早年间,他曾在宜黄之战中击败林彪;谭家桥之战,则再次我军手下吃了败仗;在其后的抗日战争中,他更是在万家岭战役、高安之战、常德会战等多个战役中,多次让日军败逃丧胆。

尽管粟裕成功骗过了蒋介石和陈诚,但是他想瞒住王耀武可谓困难重重。在欧震集团占领临沂以及虚假 "全歼共军16个旅"之后,王耀武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反常之处 - 即欧震集团在攻占临沂前,并未遭遇剧烈阻挠。

若真是华野的主要兵力驻扎在临沂的话,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地方,双方必将展开激烈的战斗。那么,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粟裕改变策略,将主力投入北线打击李仙洲集团!

考虑到这点,王耀武不由得紧张起来,迅速下达命令让李仙洲集团撤退。而面对陈诚不停地命令自己执行总部的命令,王耀武也只好继续执行陈诚的命令,让李仙洲集团停止撤退并继续向南进攻。

王耀武深知前方险恶,却需要服从上级陈诚的命令。他不得不让李仙洲集团继续前行,导致他们处于前进或后退的矛盾之中。当粟裕意识到这一点时,他最初担心这条「大鱼」会逃脱,但经过深入分析后他明白,这是国民党内部指令不统一造成的。只要陈诚和蒋介石仍然相信华野制造的假象,即使王耀武力挽狂澜,他恐怕也是束手无策了!

实际情况正如粟裕所预测,尽管王耀武用尽各种方法试图让北线部队返回,以避免被粟裕包围,然而陈诚和蒋介石则坚决要求王耀武严格执行命令。最终,王耀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仙洲集团陷入粟裕布下的陷阱,这场已经注定国民党军队失败的战役已经无可更改了。

消灭国民党军

在了解了国民党内部的运作机制之后,粟裕开始了他的歼敌计划的详细策划。此时,桂系第46军被暴露在前沿,而其军长韩练成又是我军的秘密党员。因此,吃掉46军对我们来说可谓易如反掌。

为了迷惑蒋军,粟裕指示封振武在蒙阴北部搭建大量草铺,以制造疑似大军集结的情景,然后因为韩练成需要找借口拖延行进速度,以便向李仙洲交代任务,以此为我们后续部队的赶到争取时间。如果我们先攻打非嫡系的第46军,那么王耀武不仅不会让其后的73军以及12军主力驰援,反而可能使这两支部队加速北移,那样的话,原本的歼灭战或许会演变为击溃战,最终的胜利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此之前,粟裕设定的策略——让封振武搭建草铺,成功迷惑,使得李仙洲部队犹豫不决,不敢前进。借此良机,韩练成传播了华野主力抵达的假情报,使得李仙洲部队更为困惑。这些关键因素为我军消灭李仙洲部队创造了重要条件。

随后,战事开启,华野对坐守莱芜城中的第73军和第12军发起猛烈进攻,此时城内的国民党军队军心动摇,渴望从北方突围,寻求生机。小小莱芜城瞬间塞满了困兽挣扎的各路国民党军队。

因为莱芜城墙高大厚实,若强行攻城,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华野遵循粟裕的指示,采用「围三放一」战术,留下北方的突围之机。慌乱中的敌军无暇顾及是否被陷,纷纷朝北方逃离,却不曾料想坠入了我军布置在芹村和高家洼的陷阱中。

在东西仅有3或4公里,南北仅有1或2公里广袤区域内,超过5万名敌军陷入了混乱,人、车、物资互相拥堵。就在突围前夕,韩练成脱离了旅矛头部队,这无疑让本来混乱的局面雪上加霜。

当华野发现敌军位于包围圈中央时,立即展开重火力反击。短短3小时之后,敌军悉数被击败。陈毅感慨道:「5万敌军聚集在长3至4里,宽1至2公里的山沟沙滩地带,我方炮击司令部后,骡马惊窜,士兵高呼截枪,绝大部分选择投降。这场战斗历时3小时。」

莱芜战役结束后,我军付出了仅6000余人的轻微代价,战胜了超过5万的敌军。通过少量草铺的设立,竟然获得了可以载入史册的胜利。粟裕将军独特的军事智慧,实在令人叹服。

在经历了「鲁南会战」的惨败后,蒋介石气愤地斥责王耀武:「如此之失而令朕感到羞愧,此事必定是你策划不当所致。莱芜已经受困,为何还要撤离?此次派出的指挥官能力不足,难道你毫不知情?」面对严厉训斥,王耀武无言以对,只能将怒火倾泻于国民党内部问题之上:「5万大军,悄无声息地消失不见,就算让我放5万头猪,让他们去捉,3天也无法完成任务呀!」

莱芜战役严重挫伤了国民党的锐气,并为此后的山东解放区一体化奠定基础。华野实力迅速崛起,武器装备得到显著提升。蒋介石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转为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使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