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有人举报王崇古吃空饷,张居正头疼:王崇古是大明的希望,不能动

2023-12-11历史

张居正的执政方略只有四个字: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一件事,富国是过程,强兵才是终极目标。

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才谈得上国防强大。

而良好的经济基础来源于政府的有所作为,也就是快速精准的行政效率。说白了,张居正十年执政的精髓,就是提高行政效率。

功夫片中常讲一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败,这个「快」就是效率。

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提高行政效率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长远之事。

1572年摆在张居正眼前迫在眉睫的事是边防问题。俺答汗封贡后,北部边防压力骤减。

不久后,一群西部的蒙古首领也来求贡市,明帝国在北部自建国以来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安宁。

有些浅碟子已狂呼乱喊、额手相庆,但张居正却冷静地认识到,双方的安宁只是停战,并非和平。

他对谭纶说:「对付鞑靼人,就要像对付狗一样:它摇尾乞怜,咱们就给它根骨头;它发狂犬病,咱们就给它一顿棒子。」

也就是说,主动权要永远掌控在自己手中。

谭纶说:「这是帝国上下都希望的事,可实行起来很难。」

张居正问道:「要打败一个敌人,首先该做什么?」

谭纶不假思索地回答:「身体要壮。」

「对!」

张居正说,「民谚说,打铁还须自身硬。自己强壮了,就不会怕敌人。军队强大了,就不会怕敌人的军队。」

谭纶似乎找到了答案,但不确定:「您的意思是?」

「很简单,四个字:足食足兵。」

谭纶认可,因为这是常识。

「在这之前,必要先对咱们的军队有所了解。我决定派几人去巡边,您意下如何?」

谭纶说:「这是好事啊。」

张居正说:「那您得给我推荐几人。」

谭纶被噎住了,他只会打仗,识人不是他的长项,而且他隐约感觉到张居正心中已有了人选,让他推荐人,只是给他这个兵部尚书面子。他说:「我看这件事就您做主吧,我做不来啊。」

张居正笑了笑,谨慎地开口道:「其实我心中的确有了人选,不过还是担心他们难以胜任,所以才找您来商议。」

谭纶也笑了笑,等张居正说出人选。

张居正考虑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巡边,本朝有成例,但很多时候都是蜻蜓点水,走个过场。我想,这次派人巡边,要让巡边人看出究竟,和边防长官们推心置腹地会晤,得出最真实的结论,也好让朝廷制订计划。」

谭纶继续等着张居正的人选。

张居正见开场铺得差不多了,就侃侃而谈:「你的两个助手,兵部左侍郎汪道昆和右侍郎吴百朋可以,另外你部里还有个叫王遴的人,你对他们三人怎么看?」

谭纶没有看法,虽然他初来乍到,但他也发现了这其中的微妙:这三人都是张居正的同年,换个说法,张居正对同学的了解是深刻的,所以他举双手赞成。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汪道昆被派往蓟、辽,吴百朋被派往宣大、山西,王遴则被派往陕西。

先来看汪道昆。

汪道昆是张居正的同年,曾在湖北当了几年巡抚,政绩堪忧,但名声在外,因为汪道昆是个喜欢吟风弄月,善于和公知们打成一片的人。

张居正当了首辅后,汪道昆就给张居正写信,希望能到中央工作。

张居正觉得汪道昆是个有能力的人,所以就把他调到中央兵部任职。

汪道昆去蓟、辽之前,张居正给戚继光写信说明汪道昆的去意,同时嘱咐戚继光:「汪道昆可是朝廷派去的,你不可耍威风给他难堪,一定要以礼相待。尊重他,就等于尊重朝廷。你是我的好朋友,汪道昆也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朋友也就是你的朋友,请你留意。」

戚继光谨遵教诲,当汪道昆抵达他的辖区后,准时送上各种报告。

可惜汪道昆对这些并不感冒,而是和当地的文人一起吟诗作赋。

张居正得到这个消息后,大为不满,但没有发作。

汪道昆回北京后,给朱翊钧写了一份奏章,讲述他视察边境军事的情况。他把这份报告写成了优美的散文。

张居正看了汪道昆的报告后,批了八个字:芝兰当道,不得不除。

芝兰可是美的草,但你长错了地方,就该除掉。你汪道昆既然喜欢吟风弄月,那就去作家协会吧。

就这样,汪道昆被免了职。

汪道昆之后,吴百朋到宣大也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张居正曾意识到达,却没想到问题那样严重。

问题出在宣大领导人王崇古身上。

王崇古自俺答汗封贡后,春风得意,但也内心忧虑,他特别担心朝廷忽然派个人来掣肘。

正所谓心忧事成,吴百朋如幽灵一样地来了。

倘若是别人来,他不会紧张,但吴百朋不一样,吴百朋是帝国在南方抗击倭寇的著名儒将,可与戚继光的名气相提并论。

尤让王崇古紧张的是,吴百朋铁面无私,敢说敢做。

作为边关大将,谁还没点事啊!

吴百朋其实也不想来,他在中央兵部做着人人羡慕的副部长,来到宣大苦寒之地,名义上是特派员,但他很多朋友都认为这是明升暗降。

所以他离开北京后,慢吞吞地走路,一肚子的抱怨。张居正所以挑选他,是因他有才能,可张居正想不到他除了才能之外还有情绪。

听说他走得太慢,张居正连忙去信向他强调这次差事的重要性:「宣大乃边防重地,派你去就是要你检视其中的缺陷。这是只有你才能担负起的重任,你不前往,我该如何?」

吴百朋从张居正的信里读到了「重用」的信息,跳起来一溜烟地向宣大跑。张居正又给王崇古写信安慰他:「要吴百朋去,非是掣肘你。只是旁观者清,他或许能看出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你稳固边防的基石。他不会留太久,我很快就会将其召回。」

王崇古放下心来,热烈地欢迎吴百朋。

吴百朋第二天就开始工作,几天后,他就拿出了考核边将的八条标准。这八条标准让王崇古冷汗直流,如果用这八条标准,所有边将都不合格。八条标准送进北京,张居正看后也是浑身发热。还未等他想出对策,吴百朋的弹劾书已到,他弹劾王崇古、宣府巡抚吴兑和山西总兵郭琥有失职之处,请求降级。

而对另一位失职更严重的大同总兵马芳,更是提出严厉的弹劾,请张居正将其治罪,罪名是行贿受贿。

张居正叫苦不迭,他懊悔当初派吴百朋去宣大了。

明帝国的边将贪污受贿行贿,已见惯不怪。

严嵩在内阁时,边将要拿到军饷,必须要给严嵩行贿,就是号称清廉的高拱在位时,边将们也把高阁老当成财神爷而虔诚供奉。

高拱曾对张居正说过:「这是帝国的弊政,军饷总是迟到,边将们就以为京官们有私心,为了得到军饷,只能送礼。如果你不收,他们就提心吊胆,哪里有心思守卫边疆?」

张居正明白,边将行贿是迫不得已,只要他们能在边疆尽职尽责,不教胡马度边关,这种罪行可以忽略。

他想不到的是,吴百朋是个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所以事事都较真。

如果真按吴百朋的意思,那边疆将为之一空。这不是张居正想要的结果,他想要的是中央政府能精准地得到边疆情况,边疆在特派员的帮助下可以事半功倍。

还未等他解决吴百朋这个难题,又有人跳出来指控宣府总兵赵岢贪腐。

张居正头都大了,他刚上任,倘若就对边将们开刀,边境怎能稳?

边境不能稳,何谈内部经济建设?

富国强兵就是一句空话。

他此时只能以进为退,在安抚诸边将的信中,他说:「我知道你们有不得已的苦衷,行贿也是迫不得已。不过此时是非常时期,还希望你们收敛。从前给内阁首辅的东西,我这里不会收的。也请你们放心,京官们的指控,我会谨慎处理。你们只要有保家卫国的心,我就有保护帝国砥柱的能力。」

这只是暂时安抚了边帅们的心,那群指控者还在上蹿下跳。

张居正刚柔并济地敲打:「你们所指控的人,罪行是否属实,还需调查。你们在风清月白的北京城中谈笑有诗书,可边疆只有大漠风沙。想想他们所受的苦,建立的功勋,你们扪心自问,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边将固然有许多道德瑕疵,可不要忘了,他们的角色是什么,是保家卫国!那么,他们现在做得如何?你们睁开狗眼,竖起你们的狗耳,去边疆看看听听,就知道了!」

张居正在此之前搞掉了一群言官,这种敲山震虎的技巧并未使言官们安分守己。他们三五成群地攻击张居正,说张居正维护马芳,忽略吴百朋。

吴百朋绝对不能忽略,张居正只好把马芳免职,并给吴百朋去信安慰,要他在宣大可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