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8年上级成立第六大野战军,领导班子都已配好但番号却暂停使用

2024-04-12历史

在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战场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五大战区,每个战区都有相应的野战主力。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曾经计划成立第六支野战军,领导班子已经确定,但最终暂停了这一计划。

1948年初,随着刘邓大军、陈谢集团和陈粟大军的胜利挺进中原,为了巩固和扩大解放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战争进程,决定成立东南野战军。这支军队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邓子恢担任副政委,主要任务是向闽浙赣地区推进。

这一决策背后的意图很明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行动旨在分散敌人的兵力,减轻山东和陕北战场的压力,同时吸引敌人进入国统区作战。随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原地区初步建立,需要得到巩固和发展,而敌人也将集中力量加强对中原地区的争夺。因此,上级决定实施了「第二次战略跃进」,期望像刘邓大军挺进中原那样,通过行动缓解其他战场的压力。

由于当时的中原野战军只有7个纵队,并且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华东野战军已经拥有12支主力纵队,经过了莱芜、鲁南、孟良崮等战役的历练,实力雄厚。为此,上级命令组建了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分别由许世友和韦国清担任司令员,谭震林和陈丕显担任政委,分别负责在山东和苏北地区的作战。

剩下的1、3、4、6、8、10六个纵队计划将1、4、6纵队组建成为第一梯队,构成了东南野战军1兵团,而3、8、10纵队则由陈士榘和唐亮暂时负责。1兵团的领导层由粟裕担任司令员,叶飞担任副司令,张震任参谋长,钟期光担任政治部主任。

为了保密,部队的番号暂未公开,计划在渡江后予以公布,目前对外称号为华东野战军1兵团。

选择1、4、6纵队作为第一梯队是有其原因的。这三支部队的指挥员分别是叶飞、陶勇、王必成,在抗战时期一直在粟裕的领导下作战,因此对于这三支部队的战斗力及指挥员的作战风格都较为熟悉。此外,它们在红军时期一直坚持南方游击战多年,在闽浙赣地区也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如果1兵团能够顺利挺进,上级计划在1949年3月派遣3、8、10纵队作为第二梯队前去支援。

为了顺利进行渡江作战,野战军派遣了侦查部队前往长江北岸了解当地情况,同时积极调动了大量地方劳动力和民工,准备了足够的物资储备,为渡江行动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准备渡江的关键时刻,粟裕开始考虑了中原战场的情况。他认为在那里挑战敌人,会面临重重困难和不利条件,尽管插入敌人深处是一种大胆的策略。

粟裕认为将六个纵队集中在中原地区进行几场大规模战斗,比起渡江行动更为合适。这样的行动不仅能减少伤亡,还有望歼灭更多的敌人,改变中原地区的战局。经过与张震等人的商讨,他将这一想法呈报给了上级,并最终得到了支持。暂时放弃了渡江计划,粟裕决定留在中原地区发起几场较大规模的歼灭战。

不久之后,豫东战役爆发,粟裕指挥华东部队成功歼灭了敌人九万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接下来的济南战役原本是围城打援,但由于敌方未有增援,最终只打了城,没有遭遇敌援部队的抵抗。如果有敌增援部队到来,粟裕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经过这两场战役,华北与山东解放区实现了无战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