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他曾是毛主席的贴身保镖,开国上将排第三,儿子如今是副国级干部

2024-03-02历史

张宗逊于1908年2月7日出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的童年在农村小村庄度过,生活平凡而朴实。然而,从小,张宗逊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决心,他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在1920年进入了赤水镇法济寺小学接受教育。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接触了一些充满革命精神的书籍和知识,被亲人和老师的进步思想所影响,这为他未来的选择做下了铺垫。

1924年6月,王尚德组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支部干事会,张宗逊成为该支部的一员。他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宣传革命理念,组织农民团体,为农民提供帮助和教育。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在进行,张宗逊迎合党的需要,加入了国民党。然而,蒋介石提出了不允许军校学员拥有双重党籍的要求,这让张宗逊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

在面临党籍问题时,张宗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出国民党,公开宣布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虽然这使他成为了蒋介石手中共产党员名单上的一员。1926年12月,张宗逊作为黄埔军校的一员参加了北伐战争,与共产党一起为中国的统一和解放而奋斗。这一时期标志着他的革命生涯正式开始。经过军校的训练和毕业后,张宗逊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任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军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先后担任过政治干事、政治指导员以及警卫团的连长。他的出色表现和卓越领导能力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并且赢得了毛主席的青睐。

护送毛主席上井冈山的故事成为张宗逊在革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在1927年秋,他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成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第十连的连长,参加了「三清改编」。这一时期,党支部建在连队的新模式增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在抵达井冈山的过程中,张宗逊带领尖兵连英勇作战,与毛泽东并肩战斗。

1927年10月22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部队在遂川县大汾村宿营时,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一时刻,张宗逊站在了毛泽东身边,成为他最可靠的贴身保镖。在混乱局势中,张宗逊全身心地指挥着反击,同时时刻保护着毛泽东,帮助他从弹雨中突围。无论周围的枪声如何骤然,张宗逊始终将毛主席的安全视为己任。不久,他们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包围。毛泽东在井冈山笑着对张宗逊说:「啊,你来自八百里秦川,是姜太公的老乡呀!姜太公垂钓于渭水嘛!」这个笑谈彰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接下来的岁月里,张宗逊积极参与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斗争。他历任红军各级领导职务,参加了井冈山、中央苏区等地的战斗。他所指挥的部队,在长沙、吉安和中央苏区的多次反「围剿」战斗中表现出色,积极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935年,他率领红军参加了长征。在这漫漫长征的征程中,他经历了遵义、娄山关等战斗,身负重伤。红军中央为了他的伤情,安排他到中央休养连治伤,并兼任连长。在这个特殊的连队中,他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邓颖超等中央许多老同志一起,成功地通过了彝族区,翻越了大雪山,最终与主力部队在四川达维胜利会师。

长征结束后,张宗逊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他反对了张国焘分裂红军、反对党中央的错误行径,为此受到了打击破坏。但他并未气馁,改任红军大学参谋长兼高级指挥科科长,在刘伯承校长的领导下,积极协助组织教学和管理校务。1936年12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护送毛主席到延安成为他的新任务。张宗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兼富甘警备司令,直接协助毛主席处理军务,负责中央机关的警卫工作。他成为了毛主席的亲信和贴身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