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解放战争中二野极其惨烈的败仗,兵力损失过半,对手非常太难缠

2024-04-13历史

解放战争中二野极其惨烈的败仗,兵力损失过半,对手非常太难缠

在解放战争中,有一场极其惨烈的败仗,参战部队12万人,惨烈的伤亡导致仅剩下5.8万人。

从伤亡人数来看,这场战役是一次失败。然而从战略角度来看,却是一次成功的反攻。

这次战役是刘邓大军突破大别山的关键一役。

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损失呢?

1947年,陕北历经数十年难遇的旱灾,广袤的良田沃野千里,竟化为不毛之地,成为一片草木不生的荒原。这场灾难不仅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减少,也极大地耗费了解放军的兵力。

对于军队来说,粮食是必不可少的,即便不投入战斗,士兵们也需要足够的食物维持日常生活。

蒋介石这时显得毫不在意,他甚至制定了计划,意图通过消耗解放军的有生力量来达到胜利的目的。

他的策略是耗费解放区的经济,让解放军陷入粮食短缺,无法维持战斗力,从而最终赢得内战的胜利。即便有美国的支持,他也准备借助外援来应对可能的困难。

但有人看透了蒋介石的计谋,决定采取相反的策略,消耗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让解放区得以休养生息。

经过细致考量,确定了三支部队中,刘邓大军最适合承担主要攻击任务。

蒋介石的错误判断为刘邓大军提供了突破的机会,使其能够挺进大别山,而其他部队则可以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牵制。

在教员的战略指导下,刘邓大军被派遣执行重要任务,这次行动的重要性被全军所认识。

尽管一开始刘邓大军仍想着争取更多战果,但他们很快意识到了教员的战略意图。

在接到集中全军休整、直冲大别山的命令后,他们不得不放弃眼前的诱惑,按照命令执行任务。

这次行动充满了风险,但刘邓大军知道,必须迎难而上,否则可能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

最终,刘邓大军为了革命的胜利,决定孤注一掷,投入到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中。

7月29日,教员发电指示:刘邓大军休整半个月后,按原计划,首先依托豫皖苏地区,争取歼敌,随后视情况逐步向南推进,甚至直扑大别山。

这则电报意味深长,暗示着任务的紧迫性,刘邓大军务必完成这项重要任务,否则陕北将陷入极大的危机。

刘邓大军明白,即使人力物力已见枯竭,也必须服从命令。毕竟,根据地在陕北,教员也在陕北,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最后的希望。

刘邓回复:「半个月后行动,直奔大别山。」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刘邓大军加紧了军事训练,为完成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艰苦行军二十天,同志们齐心协力,全国人民都寄望于我们。」这首歌谣片段展示了刘邓大军对毛主席和大别山行动的坚定信心,也反映出他们面临的艰难困境。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蒋介石在其西侧集结了大量兵力,企图歼灭刘邓大军,但刘邓大军也不是好惹的。

他们发现大别山东北侧国军力量薄弱,于是决定从这里突破。

刘邓大军趁国军不备,迅速发起进攻,迫使国军节节败退。

在一场突围与反突围的激战中,解放军表现出色,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与此同时,解放军还成功阻击了向88师增援的46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双方激战中,解放军竭尽全力,不让敌人有丝毫寸进。

在战至最后,解放军只能将最后的预备队——侦察连派出去进行防守,因为他们是唯一还具备进攻能力的部队。

尽管短时间内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但在傍晚时分,敌援军即将到达,夜幕降临之际,一场殊死搏斗即将展开。

10月9日晚七点,生死决战拉开帷幕。3纵9旅从西南两个方向发起主攻,赵兰田率领7旅20团从北面夹击,而马忠全带领的8旅则从东南方向展开攻势。

激战一个小时后,7旅20团首先突破敌防线,夺取了镇北小河的制高点。

到了晚上八点,敌外围已基本被清除。晚十点,3纵发动总攻,先用炮火摧毁敌防御工事和火力点,然后发起猛烈进攻……

凌晨一点,国军已难以抵挡,请求46师救援被围困的88师,白崇禧也紧急支援,但为时已晚,最终88师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这一战被称为张家店战役,在敌后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胜利,成为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后的重要一战,拉开了新的斗争格局。

尽管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损失惨重,从12万减至5.8万,但这背后是对手的顽强抵抗。幸运的是,我军识破了对方的阴谋,成功反消耗国军,避免了更大损失。

虽然伤亡惨重,但这是一场战略上的胜利,彻底击溃了蒋介石的粮草消耗计划,将内战态势转变为有利于我军的反攻态势,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场明智的战役,尽管付出沉重代价,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