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西晋灭亡东吴战役全过程:顺风顺水的背后,到底是怎样谋划实施的

2024-01-25历史

前言

我们是否曾质疑,何以西晋似乎如此顺利地就消灭了东吴这个曾经极为强大的敌国?是否像灭蜀汉那般,基本没有遇到抵抗就直接拿下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西晋的高层在整个灭吴进程中,一直都在进行着激烈的党争和权力博弈,互相攻讦抹黑,可即便如此,还是把吴国给打败了。这其中是否蕴藏着某种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

羊祜留下的「遗产」——三路齐头并进的灭吴方案

公元279年,西晋皇帝司马炎正式下定决心,要打掉东吴这个心腹大患。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出兵,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吴国国力衰退,已经不像80年前那样强盛;第二,司马氏内部权力斗争也告一段落,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对外用兵。

司马炎此次灭吴的方案,其实是他的老师、当年灭蜀的总设计师羊祜留下的「遗产」。这个方案即是著名的东、西、中三路齐头并进,其要点是:

东路军:主攻方向为长江北岸,目标建邺;西路军:主攻方向为长江本流,目标建业;中路军:主攻方向为汉水南下,目标武昌、江陵。

这样的布局确保吴国无论防守长江北岸还是本流,都难以同时顾及,必然形成某一路军的突破。一旦突破,直接威胁吴国首都建业,吴军势必全线溃败。

六路大军云集,司马炎的考量

为了实施这个方案,司马炎任命了多位重要将领主持各路军事。其中东路军由王浑和琅琊王司马伷率领,王浑是皇帝的妻舅;西路军则由王濬和唐彬指挥,王濬这个老将是羊祜的心腹。可以看出,司马炎任人唯亲,多任用自己的外戚和亲信担当大任。

但是司马炎心里也明白,仅凭关系任用是不够的,还需要防止这些手下产生异心。所以他特意任命政敌贾充和刚刚培植的心腹杨济统帅中路军,居中调度,这主要有以下用意:

第一,监督西路军司令王濬,防其趁机发难;第二,给新晋外戚杨济一个上场机会,让他建立威信;第三,恶心政敌贾充,逼他主动出击。可以看出,司马炎考虑得非常周全,想以灭吴这场胜利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

朝堂上再起争端——伐吴之议引开党争序幕

然而让司马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各路大军已经云集江南、战鼓声声之时,朝堂上居然又传来一阵争论声。一向反对伐吴的贾充再次借机发难,称长江流域湿热多疫,不宜大举用兵。中书监荀勖等人也纷纷响应。

看到权力核心受到威胁,司马炎心腹张华不得不站出来保驾,誓要攻下吴国,否则视死如归。像这样的明争暗斗,已经成为司马氏内部一种「家常便饭」。

贾充等人的反对无疑增加了司马炎的心理压力,这让君主陷入两难境地——要么中止军事行动招致权力流失,要么强行出兵担责无功。因此,司马炎暂时也只能忍辱负重,继续推进他的灭吴计划。

长江孤舰:王濬的野心与独断

如果说王浑和司马伷率东路军尚能保持军纪,甚至有意拉后腿,那么西线的王濬就完全不是一号人了。这位70高龄的老将军性格极其骄横,视军令如无物,只想立下独门战功。

在突破三峡水域的层层防线后,王濬完全可以渡江北上受杜预节制。但他根本不买账,直接让部下称病,然后任性开往建业。甚至当王浑派人传令时,他还托词船难控制,无法停靠。

如果单论能力,王濬的确很强,可他的反骨精神也很足。在他眼中,皇命和同僚命令都不算数,只有让敌人投降和立下第一功这才是他的目标。可以说,王濬是典型的「战狂」性格。

因此,在王濬率领的西路军如破竹直取建业的同时,朝野必然也在为他的独断专行喝倒彩。但此时此刻,谁也奈何不了他。

东路军的观望和互相猜忌

与西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炎委任的东路军主帅王浑此时却丝毫不积极。面对催促他渡江的建议,王浑不但置之不理,甚至主动放缓了攻势。其背后的用心不言而喻:

第一,他不愿得罪朝中反对派,保全自身;第二,更不愿王濬抢了他的功劳。在王濬直捣黄龙后,王浑便故意拖延,意在最后关头控制住王濬,然后「功成身退」。

很显然,在两路主帅间已然缺乏足够的信任和配合。王浑对王濬极度猜忌,生怕对方夺了他的风头。这也预示着即便吴国被消灭,两人争功的局面也必然难以避免。

最后关头吴国求生不得

280年冬,王濬所部终于直抵建业城下。此时的孙皓已经是强弩之末,吴国军民的抵抗之心已然溃散。面对西晋如此气势,孙皓也只能像年前投降的蜀后主一样,示众认输。

虽然在最后关头,朝中反对派还在力劝撤军,但吴国的覆灭已成定局。杜预只能上书力保,以免功败垂成。而在前方,王濬的军队也毫不手软,直取敌国腹地。这样的态势放在80年前,吴国还有力量反扑,可惜280年的吴国已是风雨飘摇,东山再起的可能微乎其微。

所以,尽管西晋内部在整个灭吴进程中遍地党争,互相掣肘,但对外发动战争的基本预期还是实现了。吴国覆灭,司马氏终于完成了魏晋以来的统一大业。

党争余波未平,群雄辩难分

吴国的陨落标志着西晋王朝统治范围达到鼎盛。但司马炎并未因此而欣喜,朝中党争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立下大功的王濬很快就被王浑弹劾擅自越级、妄图谋反。

尽管最终在皇帝包庇下王濬没有被治罪,但朝野对他的非议一时间也无从平复。与此同时,关于灭吴第一功臣的话题也成为众说纷纭的焦点。杜预、王濬、羊祜,哪一位的贡献最大?各路公论也难分难解。

由此可见,高层党争的较量并未因吴国的覆灭而停歇。即便取得巨大战果,司马炎的皇权依然岌岌可危。而手下群臣之间的相互猜忌、互相攻讦也将持续存在,皇帝的处境依然艰难。

结语

西晋灭吴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荒诞不经的戏剧性。东路军主帅观望坐收渔翁之利,西路军统帅我行我素没完没了,朝中反对派还在不断阻挠,可就是在这种混乱之中,吴国还是被毫无悬念地消灭了。

这里面不知蕴藏了多少黑色幽默啊。正像生活中许多事情,过程可以很糟糕,甚至充满暗流涌动,但结果往往出人意料。这其中是否也在讽刺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荒诞?亦或是在提醒我们,有时候不必过于在意过程,反而应更看重结果?无论如何,这场战争为后世留下了太多诙谐难解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