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临津江战斗有多惨烈?数万志愿军挤在江边,遭美军狂轰滥炸

2024-07-26历史

临津江在朝鲜半岛的中部,距离汉城(也就是如今的首尔)以北 75 公里,它是汉江的主要支流,中游的一段正好就在三八线上。

在这儿,志愿军第 39 军 116 师,打过一场特别漂亮的仗。

志愿军只用了 11 分钟左右,就把敌人在江对岸设下的一道道防线给突破了,而且可贵的是,伤亡代价特别小。

但就在临津江这地儿,志愿军的另外一支部队可遭老罪了,好几万志愿军被敌军狂轰滥炸,到最后,伤亡了一万多人。

这次惨痛的教训,出现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

在前四次战役打完以后,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各方面差不多都到极限了,因为这个,中央决定往战场派新的兵团。

当时接到入朝命令的,是杨得志的 19 兵团和陈赓的 3 兵团(宋时轮的 9 兵团更早一步入朝)。

不过这里面,陈赓因为生病没到岗,所以 3 兵团真正的军事主官是代司令员王近山,下面管着第 12、第 15、第 60 军。

杨得志的 19 兵团,包括了第 63 军、第 64 军和第 65 军。

部队进入朝鲜以后,彭老总开了一场军事会议,主要对第五次战役怎么打做了部署,在这个会议上,兵团首长特别自信。

其中,王近山特别豪气地说,得抓住 5000 个美国俘虏。

19 兵团的杨得志啊,还跟彭老总拍胸脯保证了,反正就是,这两位兵团首长对于马上要来的战役,那是相当有信心。

有信心肯定是好事,而且啊,这两位兵团首长的信心可不是凭空就有的。

首先,那时候的 19 兵团和 3 兵团,装备全都换新了,部队有了苏联的「水连珠」还有 122 毫米重型榴弹炮。老话说武器就是战士的胆量,这些先进的苏制武器,毫无疑问让整个部队的战斗力大幅提升。

你知道吗,当初咱们军队重武器少得可怜,可现在居然能有一个炮兵部队了,这在以前根本连想都不敢想。

所以呀,火力大幅提升了,兵团首长当然就有信心啦。

第二,前四次战役里,志愿军基本上都占优势。最早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用的武器那可是「万国牌」,就这样都能把美军打得落花流水,更别说现在武器更新了!

那岂不是很容易就能把敌人给打败?

就上面说的这两点,兵团首长确实有自信和乐观的资本,第五次战役呢,就在这种状况下开打了。

结果呢,这刚一开始,志愿军就吃了大亏。

有状况的,是杨得志领导的 19 兵团。按照他当时的安排,19 兵团里的 64 军 191 师和 192 师会作为第一梯队,强渡临津江,再迂回到敌人的后面,把联合国军的退路给切断。

接到命令以后,64 军在军长曾思玉的带领下,马上就着手进行相关准备。

正常来说,要是想强渡临津江,首先得把敌人的火力点弄清楚,接着用炮火给它打掉,这样强渡的时候就能少很多阻力。

就像前面说过的 39 兵团 116 师,就是这样。在发起冲锋前,116 师把敌人的各个火力点都摸得特别清楚,然后准确地给拔掉了,这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破防线获得成功。

然而,曾思玉率领的 64 军没能做到这个。

当时,曾思玉接到兵团总部进攻的命令那会儿,炮兵部队还没全进入阵地呢,大部队也没到冲锋出发的位置。

换句话说,准备工作都还没弄好呢,兵团总部就下命令进攻了。

就这个状况,曾思玉心里明白着呢,当时他赶紧给 19 兵团首长打电话,问能不能晚一天进攻,这样准备工作能更充分点。

但兵团首长回答说:「别问啦,这是命令,照做就行!」

实际上,那些战斗经验丰富的兵团首长,哪能不清楚准备工作没做好会有啥后果呢。但当时整体的情况是,要是让 64 军晚一天进攻,那 63 军和 65 军的穿插任务就得暴露,所以从全局出发,那真是不得不行动了。

于是,曾思玉只好让部队跑步往前冲,紧赶慢赶的,总算是到了临津江边。

随后,64 军的 191 师和 192 师,哪顾得上奔袭带来的劳累,立马就投入到渡江战斗中了,一开始,渡江进展还算顺利。

最先渡过临津江的是 191 师的 571 团和 572 团,虽说渡江的时候碰到了些麻烦,可最后还是成功到了对岸,还把敌人的据点给端了。

但好景也就到这了,往后,志愿军陷入了特别大的被动局面。

让志愿军变得被动的关键原因,在于当时的美军跟之前差别很大,经过前四次战役,美军改变了战术。

首先,大批弹药不停地往朝鲜战场送,其次,好多参加过二战的老兵也被召回来参战。

可这都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美军竟然不顾成本地搞起远程火力覆盖。

在这当中,美军第 8 集团军的司令范弗利特在这方面那可是相当厉害,他跟手下强调,每天打出的炮弹,得比其他部队多五倍还不止。

他的这一行为,被叫做「范弗利特弹药量」。

所以,志愿军要是还依照以前的战术和打法去打仗,就会让换了战术的美军搞得措手不及,要知道,血肉之躯咋能扛得住铺天盖地的狂轰滥炸啊。

而在当时,64 军的先头部队,恰恰碰上了这种状况。

那时候挡在他们跟前的敌人是韩军的第一师,以往来看,韩军通常都是一碰就垮,这个第一师以前也被志愿军打败过。

但这回,韩军第一师愣是把志愿军的前进给牢牢挡住了。

后来呀,64 军的两个师拼命打,还是没能突破韩军第一师的防线。这防线之所以这么难突破,不是因为他们一个个都变成超级厉害的人了,而是他们背后有美军的炮兵部队,并且志愿军头顶上还有数不清的美军飞机。

这些力量形成了一道严实的防线,光靠志愿军的身体,根本没法过去。

不但通不过,而且志愿军伤亡特别惨重,这时候的曾思玉急得不行,可着急也没用。

不光曾思玉着急,19 兵团的首长杨得志那更是急得不行,一个劲儿询问前方打仗的情况,可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 64 军还是没法前进。

最后,杨得志拿定了一个主意。

他派了 64 军的 190 师,还有 65 军的两个师过去,为的是帮在临津江滩头打得艰难的 64 军 191 师和 192 师,实现突破敌人防线和迂回切割的目标。

而更大的损失,在这道命令下达之后,就开始出现了。

前面说过,191 师和 192 师刚在临津江登陆,就被敌人挡住没法前进,还打得很艰难,因此,这两个师没开拓出多大的地盘。

换句话说,两个师的活动范围不算大,也就大概 20 平方公里。

本来地方就不大,现在呢,又上来 3 个师,结果 5 个师好几万人就得全挤在这小小的一块地方。

要是能迅速突破把局面打开那也行,凭借志愿军快速穿插的战术,部队很快就能把作战任务完成,起码不会一直被困在原地。

但麻烦的是,敌人的火力强得离谱。

据后来美军的相关记录,那时美军一个连平均每小时能发射差不多 4000 发炮弹,你想想,当时美军这火力得有多猛啊。

可挤在一块儿的志愿军呢,连个能躲的地儿都找不着,只能硬挨着敌人的轰炸。

那段时间,有小股志愿军部队打开了突破口往前穿插,可因为美军扔下来好多照明弹,志愿军的位置全给暴露了,最后就被轰炸了。

同时呢,韩军一师瞅准志愿军被打得没法还手的机会,赶紧往前冲,把之前丢了的据点又都给抢回来了。

尽管兵团首长不停严厉督促,可临津江边的进展一直都很慢。

最后,就因为志愿军其他部队进展挺顺利,敌军在别的地方防线有了缺口,有被分割的危险,临津江边的敌军这才只好开始撤退。

这样一来,志愿军的 64 军跟 65 军就能向前推进了。

这就是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里损失特别惨重的临津江战斗,相关统计显示,这次战斗的伤亡人数有一万多人。

因为 19 兵团在此次战斗里伤了元气,所以间接致使后来 180 师遭受重创。

回头看看这场战斗,有好多值得好好琢磨的地方。头一个就是,19 兵团是新到朝鲜作战的队伍,既不了解敌人的情况,也不清楚敌人的战术,而且还光凭着过去的经验来树立信心,结果太乐观,准备也不足,这是这次战斗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

其次,总体来讲,第五次战役确实打得有点仓促。这当中,一方面是兵团首长过于乐观的情绪影响了志司,另一方面是当时敌军的各种举动,让志司觉得敌军想要重演「仁川登陆」,结果匆忙开启了第五次战役。

另外,敌人战术方式有所改变,这也是志愿军失利的一个因素,不过从这能瞧出来,相关兵团对敌人的变化不了解,这可是个大问题。

因此,这惨烈的结果让志愿军的指挥官们明白,得更小心地对待敌人,还得赶紧做出改变,来应对敌人的变化。

这方面,杨得志后来推广的反斜面战术坑道,满足了应对敌人变化的需要,这坑道就是专门用来对付「范弗利特弹药量」打法的,在当年的夏季攻势中,实实在在地克制住了对方那种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