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历史的误解:秦始皇活着秦朝就不会灭亡

2024-07-24历史

导语

现如今有一种论调,那就是秦始皇如果还活着,那么秦朝就不会灭亡。

这种论调有道理吗?没有任何道理。

因为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都与个人英雄主义没有任何的关系,都是大势所趋。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无论秦始皇还活着,又或者是已经去世,秦朝都注定灭亡。

只不过秦始皇的运气好,提前死亡,要不然秦朝在他的手里建立,又在他的手里崩塌,他都不知道会绝望到什么程度。

毕竟按照他的构想,秦朝可是要传承万世的。

秦朝亡于六国贵族?亡于暴政?亡于胡亥?

关于秦朝灭亡的说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亡于六国贵族,亡于暴政,亡于胡亥。

但这三种说法可以说是没有一种靠谱,特别是亡于六国贵族这一种说法,简直就是荒诞到了极点。

这种说法的依据就是灭亡秦朝的主力军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六国贵族所统帅的大军。

但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明显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六国贵族灭秦的时候,六国已经灭亡。

按道理来说,六国都已经灭亡,他们还能发挥出这么大的能量,六国还在,他们岂不是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既然如此,六国又为什么会被秦国灭亡呢?

对于秦朝的灭亡,六国贵族的确贡献出了一定的力量,但真正促使秦朝灭亡的,是当时的百姓。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百姓的支持,就以六国贵族,能掀得起什么浪花?

要知道,如果六国的贵族没有百姓的支持,依旧能推倒秦王朝,那么当年的张良就不会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而是选择直接领兵硬刚秦始皇。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能说明秦朝亡于暴政?毕竟秦朝暴政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阿房宫、秦始皇陵动用的百姓高达七十万,驻守长城动用的士兵高达三十万,驻守岭南动用的士兵高达五十万。

有的人或许会说,动用高达三十万的士兵,动用高达五十万的士兵,也能与修建阿房宫、秦始皇陵一样算成暴政吗?的确能算成暴政。

要知道,驻守长城的那三十万士兵,驻守岭南的那五十万士兵的粮食,可不是凭空变出来的,需要百姓去输送。

而平均一个士兵就得需要五名百姓去输送,这一牵扯到的就是整整四百万名百姓。

而修建阿房宫、秦始皇陵的那七十万名百姓所吃的粮食,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也得一个平均五名百姓去输送,这相当于已经将整个秦朝的人口全部都牵扯了进去。

有的人或许纳闷,就算将给阿房宫、秦始皇陵输送粮食的百姓算进去,也才仅仅七百五十万名百姓而已。

要再加上修建阿房宫、秦始皇陵的百姓,驻守长城,驻守岭南的士兵,可是连一千万都达不到。

而当时秦朝的总人口可是在四千万左右,怎么可能将整个秦朝的人口都牵扯了进去呢?

要知道,秦始皇动用的百姓全部都是男性,而当时的秦朝普遍都是五口之家,别说将整个秦朝的人口都牵扯了进去,甚至可以说秦始皇动用的百姓已经超过了秦朝的承受范围。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能说明秦朝亡于暴政,不能说明。

为什么这还不能说明秦朝亡于暴政呢?

要知道,论霍霍百姓这一点,清朝可不比秦朝逊色多少,别的不提,就只提一点,那就是剃发令。

清朝推行剃发令的时候,岭南地区还没有平定,西南地区一部分也没有平定,按道理来说,剃发令是一定推行不下去的。

毕竟一旦推行剃发令,百姓肯定是会站起来反抗的。

更何况,你清朝还得需要力量去应对岭南地区以及西南的一部分地区。

但结果是什么呢?由于清朝推行剃发令,原本已经平定的地区基本上全部都有百姓站起来反抗,其中反抗最激烈的就是江阴地区。

这个地区的百姓甚至喊出:「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

但结果呢?剃发令还是推行了下去。

同样都是将百姓得罪了一个遍,但为什么清朝却还有余力去统一全国,而秦朝就扛不住呢?这明显说不过去。

既然如此,那就是胡亥这个统治者的问题,这也说不过去。

要知道,胡亥在位仅仅只九个月的时间,陈胜吴广就已经起义。而不到一年的时间,秦朝的整个关东地区全部沦陷。

你说这能是胡亥的问题吗?

要知道,不止秦朝一个王朝有末年,其他的王朝也有末年,就比如明朝。

崇祯继位的时候,明朝已经是摇摇欲坠,外面有清军作祟,内部有农民起义军叛乱。

而国库的银子更是入不敷出,一年的进项大概是在四百万两左右,但一年的支出呢?在五百万两左右。

你说就这种情况,是不是已经称得上是绝境?

但你猜猜崇祯撑了多少年,撑了整整十七年。

在这十七年的时间里,崇祯基本上能保证领土的完整,特别是最为重要的京城一带以及江南一带。

京城一带虽然在最后一年被李自成攻破,但江南一带一直到李自成去世,都没有被农民起义军攻破。

有的人或许会说,崇祯可是劳模,而胡亥除了泡在后宫,还是泡在后宫。

你要清楚一点,就算胡亥不工作,难不成秦朝的其他大臣也不工作?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胡亥不工作,秦朝的其他大臣也不工作,秦朝也不可能从陈胜吴广开始仅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关东地区就全面崩溃。

毕竟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秦朝的这种崩溃速度,放在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上,算得上是第一,毕竟有哪一个王朝崩溃的速度,有秦朝这么快。

这就说明秦朝的崩溃与胡亥、秦朝的大臣没有任何的关系,它是秦朝原本就有问题,事实亦是如此。

而这个问题与胡亥没有关系,与六国贵族没有关系,与秦朝的暴政也没有关系。

形同虚设的基层

一个王朝的统治是否稳固,不是来自于它有多少军队,也不是来自于它有多少钱财。

毕竟你的军队再多,也多不过全国的百姓,你的钱财再多,全国的百姓要是不愿意给你卖命,你这个钱财也就如同废品一般。

那么一个王朝的统治是否稳固主要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基层。

因为基层是直接负责管理百姓的,只要基层能稳定,那么这个王朝也会稳定。

毕竟基层要是稳定的话,叛乱还没有起来就已经被打压下去,而秦朝的基层简直就是一言难尽,就拿【里耶秦筒】里面记载的迁陵县来说。

按照规定,这个县的编内人员应当在一百二十名左右,但你猜这个县的编内人员实际上有多少呢?也就是在五十名左右,连一半都达不到。

有的人或许纳闷,你要是找人去搬砖,或许没有人去,但你找人去当官,怎么可能会没人去呢?这就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要知道,在当时,基层普遍都是不识字的,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就算是到清朝,全国的识字率也才仅仅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你总不可能找一群连字都不识的人去当官。

有的人或许纳闷,那当年六国还在的时候,是谁在当官呢?当然是人在当官。

你要清楚一点,如果秦国兼并了六国,而六国各个地区的官员还是六国当年的官员,你说这个地盘是秦国的,还是六国的?

但凡一个统治者的脑子清楚,都不会让原来这个地区的官员继续管理这个地区,毕竟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埋雷吗?

原本识字率就低到发指,而当时一没有科举制,二没有察举制,官员基本上全部都是来自于商鞅发明的那一套军功爵制度,你叫秦始皇去哪里找来那么多的官员。

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将退休的官员,犯罪的官员,都拉到六国去当官。

「以上及唯不盈三,一歲病不視事盈三月以上者,皆免。病有瘳,令爲新地吏及戍如吏。有適過廢、免爲新地吏及戍者。」——【里耶秦简】

但你猜这会发生什么,会发生六国的官员对秦国只有怨恨,没有敬畏。

有的人或许纳闷,你要说退休的官员怨恨秦国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说犯罪的官员也怨恨秦国呢?毕竟这不就是相当于秦始皇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吗?

要清楚一点,你觉得一个官员这一辈子仅仅只有一次犯罪吗?肯定不是,有一次犯罪,就有二次犯罪,当时犯过罪的官员亦是如此。

他们原本就是因为犯罪才被秦始皇发配到六国当官,但结果呢?他们在六国依旧犯罪,你说秦始皇能放任不管吗?肯定不能。

因此,叫他们一边服苦役,一边上班,你说他们是不是都恨不得秦国赶紧灭亡。

但就算秦始皇对已经不在职的官员进行再一次利用,但秦国缺编还是高达一半以上。

这就能说明秦国为什么会出现一大堆稀里糊涂的事情。

当年张良刺杀秦始皇,按道理来说,他必死无疑。

因为无论是哪一个王朝,刺杀皇帝,都是最大的罪过,一旦发生,当地将会立刻被封锁。

而一般情况,刺杀皇帝这种行动都不是一个人的行动,而是群体行动,除非你长了翅膀,要不然绝对逃脱不了。

但当时的情况是,张良不但逃脱的了,还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

你说就连刺杀皇帝都能逃脱得了,秦朝的基层得无能到什么程度?

当年汉朝的皇帝刘邦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土匪,当然,这也是逼不得已。

原本他是秦国的泗水亭长,但由于押送徭役的过程中,路还没有走到一半,徭役就已经跑掉一半。

按照秦国的法律,就他这种情况,死刑是一定的,因此他只能落草为寇。

按道理来说,秦王朝应当对他进行绞杀,因为他不但触犯到秦王朝的法律,还对秦王朝的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但你猜怎么着?刘邦不但没有遭到绞杀,甚至还能时不时的与他的老婆吕后见面,你说离谱不离谱。

要说到最离谱的,还得是汉朝的丞相张苍,当年他在秦朝担任的是御史,按道理来说,他这个级别的官员犯罪,应当是必死无疑。

毕竟别人天高皇帝远,你可不是天高皇帝远。

但结果你猜怎么着?他不但逃出了咸阳,甚至就在他位于河南阳武的老家住了起来,在这期间,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找过他的麻烦,这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史记·张丞相列传】

这也怪不得刘邦只是单纯的躲在芒砀山就能安然无恙。

秦国从统一六国的那一刻起,就有各种不利于秦国的谣言到处流传,就比如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祖龙死而地分,今年祖龙死。

一条谣言秦朝找不出出处可以理解,但这可是三条谣言,甚至这三条谣言的其中两条,可以说你放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能找得出出处,这两条就是祖龙死而地分,今年祖龙死。

要知道,祖龙死而地分这一句谣言是被别人刻在陨石上的,今年祖龙死是一个疯疯癫癫的人在闹市里到处乱说的。

你说就这种情况,秦朝都找不出,还要秦朝的基层干什么?

一个王朝的基层都已经烂到这种程度,你说就这种王朝,还能有将来吗?

总而言之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那一刻起,秦国的亡国之相就已现。

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衡量?

既然秦朝的基层都已经烂到这种程度,那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衡量又是如何统一的呢?毕竟这可都需要用到基层。

要知道,上面已经提到,当时的百姓普遍都是不识字的,识字的人普遍都集中在上层。

你说统一文字对于秦始皇而言是简单还是困难呢?当然是简单的。

因为一个国家的上层,无论在什么时期,都是极少数,你说就统一这么一小撮人,能困难到什么程度?

更何况,早在周朝,各国的语言基本上都是相通的,这种相通的语言有一个称呼,那就是雅言,相当于现如今的普通话。

这也是为什么那一群士人周游列国,在语言方面却没有任何的阻碍,这就相当于秦国还没有统一的时候,六国就已经给秦国的统一文字打下基础。

而统一货币相比于统一文字更加的简单,因为早在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就已经是流通状态。

你说就这种情况,秦始皇统一起来不就是轻而易举吗?因为这原本就是大势所趋。

而至于度衡量,秦始皇的确进行了统一,但却不是彻底的统一。

因为如果秦始皇已经彻底的统一,那为什么到汉朝丞相张苍又进行再一次的统一?这明显说不过去。

「汉既初定,文理未明,苍为主计,整齐度量。」——【史记·张丞相列传】

其实这也正常,毕竟秦朝的基层放在那里,你指望他将一件关乎所有百姓的事情做到完完整整,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这得需要一个村一个村的去推行,而他们哪里有那么多的人手。

结语

有的人或许觉得,秦始皇太过于急功近利,如果他能与秦国的先君一样,对六国采取的是蚕食,而不是鲸吞,那么秦国的基层管理未必会出现问题。

其实秦始皇的鲸吞策略本质上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秦始皇不应当单纯选择郡县制,而是应当选择郡县制、分封制并行。

毕竟选择郡县制,就代表着天高皇帝远,对于地方皇帝的手根本就伸不到。

但如果选择的是分封制,秦国的宗室直接负责管理地方,那么这样一来,秦国的基层管理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有的人或许会说,不是照样没有科举制,没有察举制吗?为什么轮到宗室直接管理地方就不会出现问题?因为这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工作态度的问题。

当时的官员绝对是够用的,只不过秦朝不能将这些潜在的官员利用起来而已,汉朝的诞生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那问题出在哪呢?就是出在秦朝那一群官员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