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8年国民党召开检讨会,如采用白崇禧六个建议,能改变战局吗?

2024-01-20历史

林彪说,白崇禧是国民党将领中最厉害的一个,这话绝非过奖。

但是,这个号称最厉害的将领,却没能掌握国民党的军政大权,他的意见很多时候也得不到认同和实施。

尽管蒋介石知道,白崇禧是非常能干的,但为了自己稳固的统治,他不愿意重用白崇禧。

在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不断丢城失地,损兵折将,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了。

然而此时的国民党内部仍然不能团结起来,还在相互指责。

在军事会议上,白崇禧提出了整军六策,结果却被蒋介石无视。

不久后,三大战役爆发,国民党土崩瓦解。

如果当时采纳了白崇禧的建议,后面的结果会不会就不一样了呢?

白崇禧提出的到底是什么建议?

军事大会变成甩锅大会

1948年8月,国民党召开了在大陆上最后一次军事会议,讨论日益严峻的战场形势。

参加这次会议有百余人,几乎囊括了当时国民党所有的高级将领。

这场会议从8月3日,一直开到8月7日,会议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检讨过去几年,在对解放军作战时犯下的错误。

蒋介石是国民党的实际负责人,按理来说,「剿共」不力,他的责任是最大的。

蒋介石第一个上台发言,结果却把战场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了前方将士不肯努力杀敌,将领不肯用心执行命令。

蒋介石表示,只要将领们重新振作起来,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要再中饱私囊,军队一定会重新激起斗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治理军队,并不是以现代化方式治理,而是充斥着古代封建王朝治军理念。

即认为只要将领们能保持高洁的道德,完全贯彻上级的命令,军队就能打胜仗了。

至于军事背后的政治、经济等至关重要的因素,蒋介石一概不管。

对于蒋介石的发言,下面的将领们非常无奈,可是也毫无办法。

很多将领都是曾经出国留学的,见识过外国军队体制是什么样,现在听了蒋介石的发言,只感到非常可笑。

但没有谁敢真的笑出来,在蒋介石面前,大家还是只能唯唯诺诺。

然而有一个人却不以为然,他正在看着自己的演讲稿,准备给蒋介石迎头一棒。

这个人就是何应钦,8月6日,轮到他上台讲说时,他没有说什么高谈阔论,而是列举了自开战以来,国军方面的损失。

光是士兵就损失了三百万人,其他枪支弹药就根本没法详细计算了。

何应钦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蒋介石更是气得脸都绿了。

这些数字都属于国民党的保密档案,本来不打算公布的。

将领们只知道自己损失了多少人,多少武器弹药,不知道全国其他战区的情况。

何应钦这么一说,大家才意识到,原来短短两年间,国军的损失这么惨重。

蒋介石生气正是害怕大家知道真相,从而导致军心涣散。

然而,这正是何应钦要达到的目的,他要报复蒋介石。

本来何应钦在国民党的地位是非常高的,1945年时还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本的投降。

可是在那之后,蒋介石把他排挤出了中枢,这让何应钦心怀不满。

何应钦在会议上搞这么一套,就是要看蒋介石的笑话,并且让大家知道,当初蒋介石重用陈诚是多么错误的抉择。

何应钦的想法奏效了,接下来发言的国民党将领纷纷说起了丧气话。

甚至有的将领,已经认为国军根本打不过解放军了。

宋希濂上台发言时,着重提到了士兵待遇问题。

他痛心疾首地说:「我从新疆回来,一路上看到士兵吃不饱穿不暖,这样的军队就算再服从命令,也打不了胜仗。」

宋希濂的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眼看局面就要失控了,蒋介石指示心腹把祸水往白崇禧身上引。

白崇禧提出六策

蒋介石的心腹周建陶在发言时,又把话题转向了具体战役,而且特别提到了襄樊战役。

他认为失败的关键在于白崇禧按兵不动,坐观成败,要求白崇禧检讨认错。

这是蒋介石惯用的伎俩,一旦内部发生矛盾,他就把矛盾转化为派系之争。

在蒋介石以及中央派系的人看来,李宗仁、白崇禧所处的桂系,严重阻碍了军政统一。

李白二人不肯服从蒋介石的领导,所以才导致前方战事不利。

白崇禧当然不会惯着蒋介石,他的手下立刻站起来反驳周建陶的观点。

白方认为,不是白长官见死不救,实在是中央军作战计划有问题。

如果白崇禧贸然进兵,不仅不能救出中央军,反而连自己也要赔进去。

说白了,这还是在指责蒋介石不会用兵,而这也是白崇禧一直引以为傲的一点。

白崇禧被人们称为「小诸葛」,甚至被夸赞为用兵如神。

用兵如神可能是夸张了些,但其用兵能力在国民党内确实无人出其右。

就连东野司令员林彪都不得不说,白崇禧是国民党内最能打的将领。

李宗仁和白崇禧之所以能多年保持桂系格局,不被蒋介石的中央吞并,主要就是靠二人出色的军事能力。

只不过他们政治手腕不如蒋介石,所以一直被蒋介石压了一头。

如果没有蒋介石,那么国民党一定是李白二人的天下。

解放战争开始后,白崇禧对蒋介石的作战部署,一向是嗤之以鼻的。

如今蒋介石的方案导致了国军的大溃败,白崇禧又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

就在周建陶指责白崇禧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7日,白崇禧在大会上全面否定了蒋介石的作战方针。

大会进行到了第二部分,今后该实行怎样的战略呢?

白崇禧认为,必须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建议。

分别有,取消蒋介石设立的绥靖区,全国一盘棋;

眼光放到大局上,不要总盯着某个点;

在全国五个大城市,建立空军基地,随时支援各站场。

以上三点,是宏观层面的建议,可以看得出,完全跟蒋介石之前的方略是相反的。

此外还有,增加10个骑兵师,以弥补国军机动性不足;

提高士兵待遇;

指挥系统要规范,不能越级指挥和报告。

这三点主要是战术层面,同样在打蒋介石的脸。

然而蒋介石根本就没搭理白崇禧,到了会议的最后,顾祝同宣布接下来的作战方针,完全没听白崇禧的意见。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顾祝同告诉大家,接下来要保住沈阳、稳住西北、华北,同时在徐蚌地区寻找与解放军决战的时机。

难逃一败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沈阳没有保住,西北和华北也没有稳住。

国民党军最大的几个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

当淮海战役失利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朵里,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破口大骂,骂白崇禧不肯支援。

但白崇禧也有话说,你老蒋压根就不按我的战略规划来,外行指挥内行,这活让我怎么干呢?

而且我也不是没支援,该支援的都支援了,淮海根本就成了一个无底洞,填多少兵进去都于事无补。

后来,白崇禧为了证明自己的军事能力,在南逃的过程中,于青树坪设伏,打败了我军一次。

而且打败的正是四野的一支队伍,所以林彪才对白崇禧有很高的评价。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当初蒋介石愿意把军事都交给白崇禧,国民党军还会如此惨败吗?

恐怕是无法避免的,首先白崇禧的建议根本就不具备可实行性。

取消绥靖区,组成大兵团这些就不说了,对战局影响不大。

可在大城市里建造空军基地,提升士兵待遇等,这都是要钱的,而当时国统区经济已经走不动了,完全要靠美国救济。

要是美国那么大方愿意给钱,蒋介石早就去要了,还能轮到白崇禧?

不过有一点值得说明,如果是白崇禧来指挥,辽沈和淮海的国军可能不会全军覆没。

毕竟,这两个战场的失败,蒋介石越级瞎指挥,要负很大责任。

本来可以跳出包围圈的国军,往往又因为蒋介石的一纸命令,不得不重蹈死地。

当时,国民党作战厅厅长郭汝瑰是我方特工,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淮海战役的部署是他制定的。

为了不露出马脚,他没敢让国军输的太惨,结果经过蒋介石一番操作,却葬送了全军。

可是,就算白崇禧能让国军不全军覆没,也挡不住溃败之势。

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国统区,军事上也逐渐占了上风。

就算国民党指挥得当,也不过是稍微推迟一点解放的时间罢了,结果不会有大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白崇禧的政治敏感尚不及李宗仁。

二人分手的时候,李宗仁提醒白崇禧千万不要跟着蒋介石走,可白崇禧还是到了台湾省。

蒋介石剥夺了白崇禧的一切军政权力,彻底沦为了一尊神像,最终在台湾省落寞的死去。

结语

解放战争的成败首先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较量,然后才是军事上比拼。

在政治上,国民党的执政理念严重落后,经济上腐败无能,这样的政党如何能打胜仗呢?

或者说,就算打了一两次胜仗,难道就能扭转局面吗?

而且白崇禧与蒋介石是死对头,就算白崇禧掌握军权,恐怕蒋介石也会从中掣肘,最后输的更惨更快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