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平王东迁:周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2024-07-27历史

启示: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周王乔迁并非一件乐事。文/全历史 菲菲倚尘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即位后的第二年,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把王都从镐京(今西安)迁到洛邑(今洛阳),这个历史事件被戏称为「平王东迁」,而我个人觉得更像是一场王室的「搬家大作战」。

这次东迁标志着周王朝历史的两段分界线:东迁前的周朝称为西周,东迁后的则被称为东周。简而言之,东迁前的周朝犹如一位风光无限的贵族,国力强盛,诸侯们对其唯命是从;而东迁后,周朝就像一位被赶出家门的老爷,逐渐衰退,诸侯国纷纷自立为王,拉开了春秋战国的序幕。可见,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王朝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改变。

平王东迁的决定背后,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核心原因其实是西周末年的犬戎入侵,简直就像是对周幽王的一次「突袭」。当时,周幽王的父亲申侯对其昏庸无道感到愤怒,于是联合犬戎入侵镐京。周幽王惹怒申侯的原因可谓多种多样:一是任用奸臣虢石父,让政务像「八卦」一样满城风雨,周幽王自己却悠闲自得;二是他偏爱褒姒,结果在宫廷里掀起了一场家庭战争,贵族们对此不满得像被放鸽子的情圣。更搞笑的是,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竟然假装敌军入侵,结果弄得诸侯们一个个心寒,纷纷选择了「离家出走」。

犬戎的入侵就像一场劫难,镐京被劫掠得一片狼藉,国都满目疮痍。于是,在申侯的支持下,周平王决定迁都,这无疑是「再苦也要换个地方住」的最佳选择。

此外,镐京附近自然灾害频发,连续干旱、地震不断,民众生活困苦,简直成了「自然灾害联合体」。而镐京因地震受损严重,许多宫殿被毁,周平王甚至觉得这是「不祥之兆」,于是果断决定搬家,洛邑便成了他的「新家」。

选择洛邑的原因也不简单,周公在镐京东侧建立的陪都洛邑早已成熟,简直就像一个已经装修好的房子,周平王无需费心再去建设,搬进去就是了。

那么,平王东迁的过程又是如何的呢?在迁都之前,周平王的主要工作是广结善缘,拉拢亲近的诸侯国为自己「摇旗呐喊」。这是因为他上位后,许多诸侯国对他心存疑虑,认为他是「认贼作父」,甚至更愿意支持周携王。同时,犬戎的入侵导致周朝国力大减,王室穷得叮当响,几乎成了「乞讨王」。

为了获得诸侯的支持,平王与秦国、晋国和郑国等达成了「合作协议」。秦国虽不算诸侯国,但因为靠近镐京,成为了周平王的「忠实小跟班」。晋国则和周平王一拍即合,商量着联合铲除周携王,结果不仅自己得以分享权力,土地也是一片丰收;郑国作为附近的小国,自然也想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然而,平王迁都后,支持他的诸侯国迅速壮大,反而开始对王权嗤之以鼻,导致周王的威望如同「气球」一般急剧下降,逐渐沦为诸侯们任意宰割的「羊」。例如,周平王想把权力分给虢国,结果引发了郑国的不满,最后不得不将自己的儿子王子狐送到郑国做人质,以平息风波。最终,周桓王出兵对付越来越猖狂的郑庄公,结果被郑庄公打得落花流水。

春秋时期,郑国成了第一个崛起的诸侯国,彻底改变了周代「天子为尊」的格局。接着,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唯有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还让周天子保留了一点颜面。然而到了战国时期,七国相争,最终秦国一统六国,建立了秦朝,王都也从洛邑迁走,周朝的故事就此落幕。

平王尽管考虑了时局与地理因素,希望扎根洛邑带来新的气象,但犬戎的入侵使得周天子失去了民心,而诸侯的崛起则让周朝的内斗无法平息。可见,平王的迁都不仅是为了延续王朝的时间,更是为秦国、晋国、郑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而周朝本身则在这场变革中日益式微,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引人深思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