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抗美援朝之时,志愿军先后共有八位正副司令员,个个都是威名远扬

2024-01-05历史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共八位正副司令员,皆威名远扬。

"援朝战争并非彭老总一人独当,还有多位副司令员和继任者共同参战。"

彭老总是志愿军的初代总司令,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则是副司令员。在战争期间,邓华曾经代理总司令的职位,而陈赓、宋时轮、杨得志也曾先后担任副司令员。

朝鲜停战以后,邓华、杨得志、杨勇曾先后担任总司令。这八位将军,都是国之栋梁,不仅功勋卓著,而且威震四方。

志愿军的四任总司令分别是:1950年,彭总是志愿军的初代总司令;1951年,邓华代理总司令;1953年,杨得志接替总司令职位;1958年,杨勇接任总司令。

在组织面临重大决策时,彭老总以其卓越的战功和领导力脱颖而出,成为了最佳人选。他以其忠诚耿直的性格,在其他人持保留态度的情况下,坚定地决定出征。

然而,在1950年10月志愿军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第一次战役时,由于朝鲜方面派出的内相朴一禹指挥不统一,志愿军甚至遭到了人民军的误击。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彭老总提出了由中国、苏联和朝鲜三方共同成立一个联合指挥部的建议,并且他依然担任总指挥。

这个建议得到了组织的支持,邓华同志被增补为联合指挥部的副司令员。邓华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开国上将,他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彭老总在1951年2月回京向毛主席汇报战况时,他拍电报要求邓华代为履行司令员职责。

在一场与联合国军的恶战中,邓华成功指挥志愿军和人民军抵挡了敌人的攻击达20天。1952年4月,彭老总因病回国治疗,看重邓华在作战中的出色表现,让他担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

随后,邓华成功指挥了上甘岭战役、夏季反击战和金城反击战,最终在1953年成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回国前,考虑到自己的资历和威望问题,邓华两次向彭老总推荐陈赓、宋时轮等有经验、能力出众的老将,担任志愿军的第二副司令员和第三副司令员。

1954年,邓华回国后,由杨得志接任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同样生于湖南,小时候当过铁匠,于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

他与邓华一样身经百战,被誉为「忠勇上将」。

杨得志卸任后,年仅30岁的杨勇上将接任了司令员的职务。杨勇是四位司令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在1913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并在20年代加入了共产党。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将军,曾在抗美援朝爆发之初仍在军事学院学习。他多次向上级申请出战,并在1953年终于得到了批准。

1953年4月,他率领第二十兵团参加金城反击战,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1954年,他继杨得志之后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直到1958年10月回国。

陈赓和宋时轮则是两位在1951年彭老总的作战会议上被推荐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和第二副司令员的将领。陈赓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将,他的事迹在六零、七零后中广为流传,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陈赓大将】。

陈赓,一个传奇的红色特工。他,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祖父是湘军将领。1922年,他入党,两年后进入黄埔军校深造。

和胡宗南、蒋先云并称「黄埔三杰」。他曾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后来又成为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在解放前,他常常在军队和情报战线上穿梭往来,无论是在军事作战还是地下工作,他都干得同样出色。

陈赓的故事就像一部多变的电影,时而是国民党军中骁将,时而是我党的红色特工,时而是山大王,时而又成为城市战争中的英雄。

其中,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成功歼灭日军多名高级将领的战役,就是以陈赓指挥的一场伏击战为原型的。

陈赓将军在日军内部设立了一支情报小组,提前获知了敌军的行动。由于秘密战线的特殊情况,很多年后才解密,人们误以为这是一次遭遇战。

1951年,陈赓以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的身份抵达作战前线,同年5月27日,在邓华的推荐下,他担任了志愿军第二副司令,1952年3月回国。

志愿军的第三副司令是宋时轮。宋时轮是湖南人,出生于1907年。他的青年时期梦想「教育救国」,曾经主持过【前进】周刊,在湖南醴陵当地的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

1926年,他考入黄埔军校,并于同年入党。四一二事件后入狱,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他自行组建了游击队,打击土豪和白匪。

直到1929年,他与组织重新取得联系,并进入井冈山。

宋时轮在四次反围剿中凭借黄埔军校的知识和游击作战经验,成功歼灭两个国民党师,俘虏一万多名敌人。在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中,他指挥的第九兵团在十三天内全歼了美军第七师一个加强团,打死打伤俘虏敌人超过一万三千人。

韩先楚、洪学智则是志愿军副司令员中的翘楚。韩先楚,湖北黄安人,是我军著名的「旋风司令」,性格急躁但行事有度,勇谋并重,与许世友并称军中「两霸」,被誉为「最好的前线指挥官」。

他在长征时期从一名士兵成长为师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未尝一败。他是彭老总的老部下,曾经因为「胆儿大」违抗过彭老总的军令,但最终得到赏识和将功赎罪。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宋时轮和韩先楚、洪学智都是我军的中流砥柱。他们凭借英勇的斗志和卓越的指挥能力,为国家和人民赢得了荣耀。

韩先楚,1950年6月,他以东北边防军第40军军长的身份请缨参战,被彭老总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在阵前督战,40军在入朝后的表现非常出色,连续取得三场大战的胜利,歼敌1400人,被全军通电嘉奖。

在入朝第二次战役中,他带领之前表现稍落后的38军,一雪前耻,最后顺利完成作战任务,被彭老总称赞为「万岁军」。

他最漂亮的一仗是1951年1月4日攻占汉城,此战使志愿军威震全球。然而,1953年,韩先楚因积劳成疾,回国休养后又想上战场,但在到达东安时不幸病倒,旋即回国。

洪学智,志愿军后勤部司令员,被称为援朝战争中的「萧何」,是解放军中唯一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他于1913年出生于安徽金寨县的一座大山里,祖上曾经十分富有。

虽然家道中落,但洪学智的父亲依然坚持对儿子的教育。他省吃俭用,让十岁的洪学智进入寺庙办的义学。洪学智后来被家中过继给伯父,直到13岁。

他在那里遇到了几位老师,他们要么是北大毕业生,要么是我党人士。洪学智在1928年就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农民武装。

在革命生涯中,洪学智长期负责后勤工作,从22岁长征开始,就负责为红军征集、运输军粮。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曾在生死关头多次化险为夷。

有人说他是我军的一位「福将」,但这并非因为他运气好,而是因为他审慎的性格和胆大心细的特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洪学智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

那时朝鲜的气温降到了零下40度,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然而,我方军队的补给全部依靠从内地向外输送,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面对朝鲜的大洪水,志愿军迅速展开救援行动。然而,美国人却在此时派出了1700架军机,对我方的铁路和公路进行全方位的攻击,试图切断我们的后勤供应。

然而,洪学智却凭借其创新的智慧和坚定的决心,成功解决了军队的补给问题。 洪学智采用了分段倒运的方法,建立了半永久性粮仓,保证了军队的粮食供应。

他的这个创新做法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也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洪学智的后勤管理保障了志愿军在朝鲜的作战胜利,并因此获得了朝鲜颁发的多枚奖章。

洪学智的才能和贡献在战争结束后也得到了认可,他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有效的后勤管理,才能保障作战的顺利进行。

虽然彭德怀、陈赓、宋时轮等人的名字更为人所知,但洪学智的贡献同样重要,他为中国的军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赓大将的传奇人生犹如一部宏大的历史史诗,无法用三言两语道尽。宋时轮将军,一位以文人身份投身军旅的儒将,但在战场上却英勇无比,屡次以少胜多,令人钦佩不已。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邓华、韩先楚、洪学智、杨得志、杨勇等智勇双全的将军,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为中国的开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了抗美援朝的神圣使命,替自鸦片战争以来深受欺压的国人出了一口恶气,更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了「最强陆军」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