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大唐奇女子,名将之后,皇帝的外孙女,经历八朝,差点成了武则天

2024-07-26历史

一. 郭大家族的声名再起

大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三月,太原郭氏一门欢腾。郭子仪自宰相之位被贬后,家族一度没落,但这一年,他膝下最小的孙女郭氏出生了。郭子仪虽已不在人世,但闻讯后必定也会为这个晚膺的后人而高兴。

郭子仪乃盛唐名臣,因出身名门世族而蒙受厚望。父亲郭英乃振臂赞助的开国功臣,母亲长孙氏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阿姨。这等亲缘,令郭子仪一出世就被唐室寄予厚望。加之聪睿出众,不久便受遭专锐,年仅二十四岁即位极高阁。

开元三年,藩镇割据,乱象丛生,唐玄宗不得不举郭子仪为相,以平之。郭子仪大权在握,振臂一呼,果然克复河湟。然而好景不长,七载后便遭暗算,被革职归第。

郭子仪虽一度蒙冤,然终有重新复出的一天。而这一天,正是郭家新贵郭氏问世的那年。郭家的声名,在这个小婴儿的降生中,终于再度恢复了光彩。

郭氏的出生固然是值得高兴的,但更令郭家人欢欣鼓舞的,是这个女婴的母亲--唐代宗的长女升平公主。

升平公主与郭暧的婚姻,原是一段佳话。那年唐玄宗下旨,要在京师中选一位儒雅之人为女儿郎君。郭暧受命人之举荐,最终摘得桂冠,成为了尊贵的驸马都尉。

然而好景不长,升平公主和郭暧的生活很快就陷入了阴霾。升平公主原本是优渥出身,而郭氏一门却远不如唐代宗显赫,双方门阀相差甚远。升平公主因此愈加挑剔,对郭氏一门颇有怨言。幸亏有郭氏的祖父郭子仪屡次周旋调停,婚姻才勉强维系。

按理说,升平公主和郭家本不应有任何瓜葛。但郭子仪在位时,与太后武则天遭弹劾,乃被扫地出门。此后郭家虽稍有扭转,但日子仍过得清贫。为维系繁衍,郭家只得将郭暧许配给了忘年交的升平公主。尽管有些勉强,但总也好过绝嗣。

郭氏这一出生,算是让郭家和唐代宗两家终于彻底结为一家人。从此,郭家人无须再受门阀论资排挤,日子终于重现了往日的辉煌。而升平公主,也算半生付出换来了个实至名归的好姻缘。

二. 母亲的耳提面命 皇太后宠信有加

升平公主对郭氏的教育自小就十分严格。作为大唐皇室的第一代翁姥,升平公主深知女儿将来必有非同寻常的际遇。对此,她早有打算,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教导这个膝下的唯一嫡孙。

"记住,你将来要嫁给皇家贵胄。唐室子孙,身份非凡,必定会有许多规矩要遵守。"升平公主时常这样告诫郭氏。"不可像普通人家那样任性放荡,更不能做出有辱门楣的事情。"

除了教导规矩,升平公主还着重培养郭氏的才学修养。她请来了京师最好的女师为郭氏担任家教,每天就是温习女礼、习字作文。升平公主甚至还亲自教过郭氏一些宫中的规矩,以备将来入宫后不至于手足无措。

这番用心,不啻是对郭氏将来注定非凡的一种期望。而随着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升平公主这份希望也愈发强烈。她希望郭氏有一天能成为皇室当家人,好稳定唐朝的根基。

郭氏确实如升平公主所愿,一步步走上了皇家亲戚的道路。公元785年,她被册封为广陵王妃,嫁给了后来的唐宪宗李纯。就在不久后,在一场宫变中,宪宗被逼退位,郭氏的地位也随之下降。

但好在升平公主早有打算,在前朝中培养了不少人脉。经她周旋,宪宗才免遭杀害,郭氏也由此保住了王妃的尊号。直到公元805年,宪宗复位,郭氏重新被敕封为皇后。

有了升平公主的精心栽培,郭皇后很快就在宫中立足,获得了皇帝的宠信。她不仅亲自主理后宫大小事务,还参与部分朝政,与宪宗皇帝商议国家大事。宪宗对她更是赏识有加,将很多重要事务都托付于她。

然而就在此时,宪宗却突遭宦官暗算,被夺去了性命。儿子穆宗继位后,郭氏获封为太皇太后,从此成为后宫之主。在她的影响力下,穆宗朝几乎成了一个"母子当政"的局面,连宦官也不得不趋奉承她。

正是有了升平公主的悉心启蒙,郭氏才得以在后宫中屹立不倒,一路平步青云。然而,就在她即将手握最高权柄时,命运却为她开启了另一条岔路……

三. 政局多舛 宦官当道 皇室矛盾激化

公元823年,唐穆宗李恒病重,宫中宦官纷纷觊觎朝政大权。有宦官曾奉承郭太后,请她"临朝称制"。这无异是让她像武则天一样掌控朝政。

时任宫中重臣的张绹等人也极力拥戴郭太后临朝。他们暗中筹谋,若穆宗一旦驾崩,就立郭太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实现宦官执政之野心。

面对重重诱惑,郭太后却未像武氏当年那般趋之若鹿。她深知女性统治之患,断然拒绝了宦官的请求。郭太后说:"昔日武氏称制,差点让社稷倾覆。我郭家世代忠良,绝不会出现武氏那种败类。"

穆宗驾崩后,宦官们的权力游戏愈演愈烈。宦官刘克明杀害了新登基的唐敬宗李湛,并伪造遗旨,意图拥立宪宗之子绛王李悟。

而掌控军权的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却不愿刘克明一人独大,遂联手镇压了他。最终,王梁两宦竟将馀党、大食、敬宗四王全部诛杀,以绝后患。

在血腥内斗中,郭太后险些也遇难。王梁胁迫她退位,认准了宪宗之孙武王李祚为新帝。郭太后无可奈何,只得让位。

权力之争愈演愈烈,根本原因还在于唐朝皇室内部的矛盾。宪宗、穆宗两朝虽先后有四个王储,但郭氏生母升平公主乃唐代宗的长女,因此她在宫中地位极高。宦官们看中了这一点,暗中拥戴她摄政执政。

在宦官的阴谋中,郭太后曾数次陷入生死危机。有人密告梁守谦说,郭太后在私下里批评他的所作所为,意图让他下台。于是梁守谦严加拷打、刑讯逼供那些向郭太后汇报军情的内监。

眼见形势危急,郭太后最终选择退位,将大权交予了武王李祚。然而武王在位仅两年,就遭贬黜,被发往永王府。最后宦官们将大权收归中央,由中书门下监军国重臣总摄政事。无主之下,朝野大乱,宫闱失序。

到了这个地步,郭太后也彻底失去了对朝政的掌控。她最终选择远离是非,避居华州。自此京畿宫阙,大权更无半点瓜葛,只能悠然度过晚年。

四. 三朝四代 权力易主 坎坷际遇

公元824年,武王李祚被废黜后,中书门下平章事夏侍中总摄朝政。这让宦官把持了更大的权力,他们的阴谋也因此愈演愈烈。

夏侍中先是将武王李祚流放永王府。紧接着,他又借口武王有逃亡之嫌,将其囚禁于正阳县狭小的土室之中。仅仅两载,武王便在那里郁郁而终。

同年,宪宗长子李佑再次复位,是为唐宣宗。但他很快也遭到了宦官的株连,被贬为民人。新登基的是宪宗幼子李儒,即唐懿宗。

懿宗一朝,宦官的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为此,懿宗下旨设置锦衣卫,遍选武勇士卒,削弱宦官军队。但宦官很快便将这个机构控制了,更加肆无忌惮。

在这一系列政变中,郭太后的地位也应声下降。尽管她早已远离是非,但身为宪宗之妻,无论怎样也难逃被牵连的命运。先是被废武王立新帝,这已极为不利。接着就是宪宗长子李佑复位,又被贬为庶人。这其中坎坷,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懿宗朝,宦官权力渐大。有人向懿宗进谗言,说郭太后曾拥戴武王李祚,险些酿成大祸。懿宗虽未予以纳闷,但毕竟让郭太后的地位一落千丈。

尽管如此,郭太后依然努力保全自身,避免受到更大的连累。她虽然已退居华州,但依然时刻注意着宫中动态。一有风吹草动,她便立即派人探望,打点关系,以免遭受不测。

这其中的坎坷, 可见一斑。一方面,她是唐朝宗亲,身份地位极其尊贵。但另一方面,在宦官当道的局面下,她又常常遭受打击,成为了无权无势的可怜虫。

不过,正是这种坎坷际遇,也让她对权力有了更清醒的认知。她虽然一度有机会掌控大权,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远离是非,过上隐逸生活。这一点,便与武则天形成了鲜明对比。

五. 晚节终好 归隐华州 历史定位两极

公元846年,懿宗驾崩。宦官们又挟持新帝唐僖宗,将权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朝野大乱,民不聊生。

眼见局势一日千里,京畿宫阙已是非之地,郭太后决定彻底远离这场腥风血雨。她离开长安,前往华州隐居。期间还曾遇到宦官的阻扰,她却置若罔闻,终是安全抵达目的地。

在华州,郭太后过着清苦隐居的生活。她穿戴朴素,饮食蔬菜。家中除了几名老仆外,再无他人。日常生活皆由她自理,偶有佣人打理些家务。

偌大府邸,如今只剩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妪。然而,这倒也正合郭太后的心意。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静心修身养性,以求寿终正享。

行至耄耋之年,郭太后仍坚持勤于读书习字。她日常生活虽极为简朴,但极为重视修身养性。生怕晚节失常,坏了平生名节。

生平著作中,她有许多笔记集子,内有诗词歌赋、书札杂著,堪称一代才女。不过遗憾的是,多数早已散佚,只存有为数不多的作品。

回首一生,郭太后的历史定位于学者间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她出身名门,又两度执政,地位超然,不啻于宫中"女主外权"。但也有人指责她徇私舞弊,纵容宦官把持朝政。

与她的历史定位相比,人们更关注郭太后与武则天的分野。两人都是皇室后人,嫁入帝家,最终掌握朝政大权。但她们的做法和结局却是判然不同。

武则天趋权如鹰扑食,不惜一切代价夺取皇位,政治作风狠辣无情。而郭太后却恪守规矩,勤于修身,不愿染指是非。即便有几次可以执掌大权,她也都婉拒了,最终选择了隐居生活。

差异背后,或许根源于两人出身的不同。武则天源自武家世族,祖上许多人都是武将名臣。所以她早就注定要赤身入阵、施展手腕。而郭太后生于文雅门楣,长期受到母亲的严格熏陶,自然不会甘心放浪形骸。

人生的归宿,正是由此而异。武则天最终自毁长城,万劫不复。而郭太后得以保全晚节,安享天年。这种对比,也是后人对这两人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