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
他头挽发髻,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左腿曲蹲,右膝跪地,双目凝视前方。
它是唯一一尊保存完整,无需修复的兵马俑,衣纹发丝清晰可见。
为何它能保存得如此完整?
据考古专家们分析,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 低姿态 。
来源:视觉中国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结构,遇到棚顶坍塌时,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高姿态的陶俑。
跪射俑只有一点二米高,加上它的蹲跪姿势,三点支撑,重心在下,相对稳定,不易倾倒。
因此,跪射俑成为兵马俑中的精华。
老话说:「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大海地处低洼,成就自己的广阔;在低处经营好自己的人,才能到达人生的高处。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低处见分晓。
保持低欲望,远离攀比
北京大学流传着一件趣事。
新学期开学,一位新生扛着大包小包到处跑着办理入学手续,实在累得不行,突然看到一位老人,他以为是校工,便请求老人帮他看行李。
几个小时后,学生回来,老人还在原地,头顶着烈日,帮他看行李。
后来在开学典礼上,学生才知道,那位衣着朴素、谦卑有礼,帮他看行李的老人,是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的确朴素得不像享誉中外的国学大师。
无论是到欧洲留学,还是在北大任教,几十年间,他始终穿一双圆口黑布鞋、一身蓝色卡其布中山装,样式四季不变、国内外不变,唯一变化是在家中换成一套更旧的衣服。
即便在大城市生活了许多年,季羡林家中的陈设依然简单:
一张旧八仙桌,两条木凳子,一个老式橱柜。
他还多次撰文请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直言: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他对身外之物所求不多,一心扑在学术研究上。
来源:视觉中国
【道德经】中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适当的欲望是我们前进得到动力,但过度的贪婪,只会给自己招来痛苦和灾难。
朋友开了一家网络公司,收入可观,家庭幸福。
但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生活。
看到同行坐的多是百万豪车,有面子,很气派。
而自己还开着五年前购入的旧车,心里堵得慌,特别怕被圈内人看不起。
于是,朋友狠了狠心,花近百万提了辆新车,只要有机会,就赶着参加行业圈的各种应酬。
迎来送往中,他的心思早已不在业务管理上。
后来,朋友的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实在撑不下去,不得不解散。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盲目攀比,是一场灾难。
攀来攀去的结果无非两种:
比别人优秀时,会萌生不易察觉的优越感;比别人稍差时,就滋生莫名其妙的自卑感。
用有限的尺子去丈量无限的世界,是永远量不完的。
低欲望而活,才是真相。
提升屏蔽力,精简圈子
有记者采访一家全球连锁酒店总裁:
「你十四岁辍学,从洗碗工一步步走到今天。那些和你一起工作过的人,可能还做着原先的工作。当时你会想到和他们差距这么大吗?」
总裁微笑道:「在我前行的路上,我没有看到其他人。」
屏蔽掉外界的声音,意味着把更纯粹的空间留给了自己。
很多人害怕孤独,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却说:
「一个人要是怕和别人不一样,偏偏要凑热闹,那还怎么可能出类拔萃?」
他在一次采访中透露:
自己有四十二天没有打开房门,关在屋子里完成一项工作;也曾五十八个小时坐在椅子上,为了制作四分钟的电视片头。
蔡志忠不定闹钟、不用手机、不戴手表,屏蔽掉一切干扰,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到创作上。
来源:视觉中国
正是如此,他在短期内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庄子说】【老子说】等一百多部经典漫画,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五千万册。
不懂得屏蔽,只会把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人或事上。
年轻时,总认为热闹是必需品,不想错过每一条信息,对每次聚会充满期待。到了一定年纪才发现,大多数的社交是无效的。
作家冯骥才说: 「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花大量时间来认识朋友、经营圈子、维系人际。
殊不知,一番表面的热络过后,朋友看似越来越多,圈子看似越混越大,但热闹过后往往只剩下空落落的钱包和空荡荡的心。
不舒服的关系,该断则断;低层次的圈子,当舍则舍;无用的社交,能离则离。
减少自我攻击,积蓄能量
之前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中的大麦,是位网络小说作家。
从大学毕业开始,她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创作网络小说上。
她的父母极力反对,觉得写网文丢人,希望她有份稳定工作。
可大麦就是喜欢写作,整日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写东西。
但奋战多年,大麦依然是网文界的小透明。
她特别在意读者的评价,希望受欢迎,期待被好评。
每当文章一发出,大麦就守在电脑前挨个看评论。
那些不好的评价,让她长时间陷入焦虑和自责的情绪中。
她开始怀疑自己,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头发也成把地掉。
后来,还是在好友红豆的开导下,她才慢慢迈过心中那道坎,不再单纯追求浏览量,也不再一味地迎合读者的喜好。
没想到,写作思路被打开后,大麦写出的小说意外爆火,深受读者喜爱。
来源:视觉中国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说过: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很多时候,让人痛苦的并不是他人的评价,而是来自内心的自我攻击。
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
天气有阴有晴,月亮有圆有缺,人生难免经历高低起伏。
越是低处,越不能自我攻击、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有着无限潜能。
当你轻易给自己下定义时,就容易贴上负面的标签,无形中设置了障碍,更加看不清内心。
要知道,学会把目光和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积攒向内的力量,才能收获真正的成长。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说:
「我喜欢提醒自己来自哪里,将自己置身于不起眼的环境,有助于自己前行。」
真正厉害的人,大都活在低处。
活在低处,不是怯懦,不是卑微,而是一种哲学修养,更是生活的大智慧。
人在低处行,志往高处立。
不妨让欲望减少一些、圈子精简一下、情绪稳定一点。
放低自己、放慢脚步,才能回归平淡、平静、平和,最终抵达内心的丰盈与澄明。
来源:【读者】
编辑:王娜
责任编辑: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