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上级让他死守7天,他错听成「守47天」,结果打出军事史上的奇迹

2024-07-25历史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便是死亡,最艰难的事情便是体面地活着。

对于一位将军来说,要么凯旋归来,要么战死沙场,这是对将军最好的两种归宿。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中,都是倾向于战死而不是投降。中国有句名言:「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在局面无可挽回之际,有无数的英雄都选择了杀身成仁,与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不死不休以保全自己的名声。

但是有这样一位英雄,在与日军的对阵中选择了投降但是没有受到人们的唾弃,而是受到了尊重与理解,当他逃出日军的魔爪时,人们用鲜花和掌声来表达对这位将军的赞扬,来表达逃出魔窟的庆幸。这位将军是谁呢?他就是著名爱国将领方先觉。

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下方先觉的故事,作为一个向日军投降的将领为什么会被大肆宣扬呢?投降了又为什么被称为爱国将领呢?他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来一探究竟,寻找烽火中的温情与将领的无奈。

九一八事变后,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东北三省,使得东北地区的数十万人民瞬间沦为亡国奴,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自信心爆棚,夸下海口说要三个月吞并中国,这可使得中国各界人民纷纷气愤,怒斥日本的自不量力,也促进中国国内力量的集中,民间反对日本的呼声越来越高,抗日斗争越来越频繁。

经历了数年的战争,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有无数的中国人民倒在了日本的铁骑下,但是仍然有一批批的百姓揭竿而起来反抗日本的暴行,凭借着人口及中国土地广阔的优势,与日军来了一场持久战,抱着即使打不赢耗也要耗死日军的心态与日军打,都清楚日军由于资源有限是不能与中国进行持久战的,所以中国不着急,急的相反是日本。当年扬言要三个月侵吞中国的目标不仅没有实现,还把大多数兵力放在了中国战区,使得日本国内的消耗非常大而且还牵制了其他战区的兵力部署,使得日本的野心无法实现。

在这场持久战中,涌现了无数的抗日将领,他们没有政党之分,只有是否爱国,他们为了保卫国土,与日军进行了一场场的殊死搏斗,著名的有南京保卫战,长沙保卫战,淞沪会战等著名的战役,这都是青史留名的战役,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这些著名的战役,而是衡阳保卫战。

这场战役与其他的战役是不一样的,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日军进行战斗,进行了数次的巷战,被称为中国版的莫斯科保卫战,但是与莫斯科保卫战不同的是,最后驻守衡阳的军队在粮尽弹绝的情况下无奈投降于日军,保全了被俘官兵的性命,没有丧命于日军之手,也是大功一件。

时间回到1944年,日军攻下了长沙,兵临衡阳城下,此时的衡阳战略位置素有小上海之称,是有名的税收之城,经济繁荣,此时的日军为了扭转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把目标定在中国,企图孤注一掷打通大陆的南北交通线,为日军的运输线做好保证。衡阳恰巧就是就是交通枢纽,掌握了这个地方也就打通了南北交通线,所以日军为了占领这个这个地方,专门集结重兵企图以最快的速度占领衡阳城。

方先觉参加过长沙保卫战,由于在长沙会战的优异表现被授予四等勋章,这也遭到了其他将领的妒忌,被排斥在外,此时兵临城下,为了狙击日军的阴谋必须死守衡阳城。由于方先觉之前在长沙会战的优异表现,被蒋介石亲自点名守卫衡阳城。

这天夜里,方先觉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说要他带领第十军死守衡阳城,拖得越久越好,至少死守7天,不惜一切代价消耗敌人的主力,他也会派遣周围的部队就行救援,在救援部队来临之时,一定要死守衡阳城。接到蒋介石的命令,方先觉认为是不是自己哪里得罪蒋委员长了,要不然怎么会派给自己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自己坚守衡阳城四十七天。原来方先觉听错了把「死守七天」听成了「守四十七天」,虽然心中疑惑,但是也不做他想,就立即带领部队奔赴衡阳城布置,以最大的程度的消耗日军部队的主力。

日军的速度很快,到达衡阳城下的时候先驻扎在衡阳城外,调来飞机先在衡阳的上空进行一番轰炸,然后在城中进行全方位的占领,这是日军进攻城市的惯用手段,先轰炸再占领,有两个目的,首先就是给城内的居民进行降维打击,使他们看到日军的强大消磨他们的意志,其次就是轰炸城内的设施,破坏城里的设备,使得许多兵工厂遭到打击。方先觉参加过数次的战斗,与日军数次的交手,自然知道日军的方法,于是在日军轰炸之前就已经令城内的居民和军队全部撤进城内躲好,免受日军的轰炸,令所有的部队呆在阵地里不许动,只等的日军走进就给日军致命的一击。

在一番狂轰乱炸后,城内并没有传出想象中哭闹的声音,傲慢自大的日军以为是座空城,城内没有多少驻守的部队,许多将领在听说他们到临后已经弃城而逃了,因为在之前他们攻城时,有不少国民党将领已经闻声而逃了,以为这次也是,大意的他们直奔衡阳城而去,没想到还没有进城,在城门口遭遇了漫天的手榴弹,这是方先觉想出来的办法,白刃战对上日军是肯定不行的,火力射击面对强势的日军也是以卵击石,况且日军也携带有重武器,只有以这种办法,集中手榴弹当他们靠近的时候近距离的扔向他们,造成他们不敢前进一步。这是他从八路军进行土木作业那里学来的办法,面对日军强势的火力,只能靠近他们让他们吃手榴弹,才能达到打击日军的办法。

果然这个方法奏效,让日军跳脚,日军集中火力硬拼但是面对漫天的手榴弹并没有讨得好处,日军的好几次冲锋都以失败告终,这时已经过了5天了,在这5天里,双方都陷入焦急中,国军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后续的援军一点影子也没有,自己的粮食及武器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日军这边呢,本来设想的是七天内攻破城池,进而全面占领衡阳,控制大陆的南北交通线,确保前线的物资供应,但是现在迟迟没有进展,后方的长官催得又紧,日军这边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占领衡阳城,这与方先觉接到的命令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是攻一个是守,一个是后方的全面支持,一个是孤立无援的境地,各方支援的部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结局在这里已经注定的了。

于是在7月11日,日军不顾一切地再次向衡阳的守备军发动了攻击,用飞机向衡阳城内投放了大量的燃烧弹,城内瞬间火光四射,很多百姓的家里直接被烧,城内的守军仍然坚守在阵地,当地的百姓看到这种情况也主动加入到部队中做事情,男的守卫阵地做工事,女的替伤员包扎伤口,军民一心,共同抗击日寇。

看到这种情况,日军丧心病狂地使用了毒气弹,这种毒气弹在国际上是不能用的,但是杀红眼的日军不管,直接在城内大量的投放毒气弹,城内的居民和守备军都没有防毒设备,也有很多不认识毒气弹的人们把他当成铁捡回家,毒气弹大量在城内蔓延,大量的百姓和守备军死在了毒气弹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日军的疯狂攻击,部队也是激发了骨子里不服输的性格,两方展开惨烈的厮杀,守城的守备军硬是挡住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使得敌人无法靠近核心地带。

这时候已经已经是盛夏,虽然击退了日军的两次疯狂进攻,但是城内的损失也很大,没有充足的药品,弹药也剩余不多了,大部分百姓的房屋被毁坏,城内的环境不容乐观,前方有日军虎视眈眈,后方蒋介石用飞机广播说,援军马上到,城内的军民日日盼,夜夜盼,希望援军能够早日到来解脱目前的困境,但是迟迟不见援军的影子,方先觉不是傻子,他清楚地知道,援军大概不会到来了,只能够自己救自己,能战斗一天是一天吧。

7月30日,日军从衡阳周边调兵遣将围攻衡阳城,派遣飞机向城内轰炸,从西南北三方同时进攻,顺便投放毒气弹与燃烧弹,面对这样的情况,守备军也好似无能为力,尽管拼死抵抗,但是仍然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被日军撕开了一个口子,趁虚而入进入城内,守备军在城内与进入的日军进行了巷战,利用地形与日军进行斗智斗勇,虽然不能杀害日军但是也搅的日军不得安宁。

此时的日军已经知晓了城内的情况,弹药所剩不多,人员伤亡严重,食物与药品短缺,天气炎热,受伤的士兵伤口发炎,疾病传播,城内的情况不容乐观,以目前的情况看也不太可能等来援军,综合分析之后,于8月6号突然发动猛烈的攻击,面对炮火的爆炸声,前方的战斗还在继续,但是方先觉已经心灰意冷,给了蒋介石发了最后一封电报,说明了战斗情况及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但是面对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自己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决定杀身成仁报效祖国。

他在书房决定开枪自尽,但是被副官拦下,告诉他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没有等来援军不是他的错,一旦他举枪自尽,那么军心不稳,士气大乱,日军便会大规模地攻进城,此时已经给日军造成了那么大的伤亡,以日军的暴虐攻进城肯定会大肆屠杀士兵与百姓,还不如与日军谈条件停战,这一刻的方先觉内心是痛苦的,作为一名军官向敌人投降无疑是奇耻大辱,更何况还是无恶不作的日军,但是如果还是这样抵抗下去,迟早要被日军攻进城来,到时候会有更多的百姓被残忍杀害,为了保全剩下的伤兵,也为了日军攻进城不会对百姓进行大屠杀,于是他向日军提了三个条件,保留目前部队的建制、不能屠杀俘虏、立即停火不得屠城。日军拒绝了他的条件,但是进城之后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大肆的屠杀俘虏与百姓,之所以这样正是因为日军对方先觉的能力表示赞扬。

这一仗经历了47天,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坚守了这么多天,可以说是军事上的奇迹,这场仗虽然败了,但是他不是由于指挥能力不够而败的,恰恰是由于指挥能力太过优秀而遭到妒忌不被支援才败的,这场仗日军虽然胜了,但是是惨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衡阳战役以死伤1.6万人的代价令日军死伤1.9万人,是少数的在与日军的对抗中以少胜多的例子,更是抗战史上时间最长的城市攻击攻防战。

这场战役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重创了日军,粉碎了日军想要七天攻下衡阳的梦想,打出了国际威望,让国际上的其他国家对我们另眼相看,也加速了东条英机下台的速度。

投降之后方先觉最后被日军囚禁起来,但是在国民政府的积极营救下,方先觉逃了出来,到达重庆受到了重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各大报纸争相报道说他是民族之魂。

也有人说方先觉如果在衡阳会战时开枪自尽可能会留得一世清名,会让后人敬仰,投降就让他背负了污名,任何时候投降的将领都会受到歧视。我们不否认这样,如果他当时举枪自尽会流芳百世,国家顶多会多一位民族英雄,可是城内的伤员与百姓怎么办,是不是会成为另一个南京城呢?

世人没有坐在他当时的位置上,不能体会他当时的心情,作为将领确实是已经尽力了,面对强兵的攻城,拼死抵抗了一个多月,在粮尽弹绝的情况下为了保全伤兵才投降,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功过是留给后人评的,但是百姓的性命是当务之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