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或许是封建时代统治者中,最多流尽功臣鲜血的一位皇帝。晚年时,可以说他将当初助其登基的所有功臣尽数铲除。
当然,这个情况也有例外。信国公汤和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被朱元璋清算,反而成为朱元璋晚年少有信任的老臣。这其中汤和的为臣之道功不可没。他在交出兵权返乡的时候,自愿毁了自己的名声,请求朱元璋赏赐一百名美女,这一举动可见一斑。
淮西集团
朱元璋能够称霸天下,功不可没的是淮西集团的支持。他得到朱元璋支持上位的人,其中包括淮西集团以及王朝中常见的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然而,与朱元璋的紧密联系相比,其他势力无疑比不上淮西集团。
朱元璋势力衰微之时,淮西集团始终紧随其身,可以说是从最初的戎卒一路陪伴至皇位的权威地位。李善长和徐达等人是淮西集团的代表人物。不得不感慨,幸好徐达早逝,否则,朱元璋晚年的整肃可能对他构成不可逾越的障碍。
登基后,理所应当对当年的功臣进行恰当的表彰。淮西集团为朱元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因此他们应当得到应有的荣誉。朱元璋所册封的六位公爵全都来自淮西集团,此外还有二十八人被册封为侯。
淮西集团被通过联姻的方式进一步拉拢。在大明初建之际,淮西集团成员占据了朝中高位权势。起初,朱元璋赐予了他们封爵,但如今他开始感到不满。他认为他们的权力过于强大,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权威。
人的忍耐都有极限,蓝玉和胡惟庸是朱元璋的首批追捕对象。一旦怀疑的种子播下,它就会生根发芽。朱元璋出身卑微,文化水平有限,这使得他更加多疑。十年后的胡蓝案仍然能够牵扯上李善长,这归因于朱元璋的疑心。
只要朱元璋怀疑了他们,他们几人是真的谋反还是莫须有的罪名都不重要。
汤和其人
据历史记载,汤和和朱元璋是小时候的邻居,彼此相识甚早,一同成长。因此,可以说汤和应该是对朱元璋了解最深的人之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汤和直到经历了一番挫折后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对这位兄弟的认识尚需加深。
汤和长大后主动加入了红巾军,而朱元璋则是在他的邀请下加入,这也是朱元璋得以被郭子兴所看重的契机。
不久后,由于红巾军内部情势的变化,朱元璋亲自率领徐达、汤和等亲信离开,最终定都于定远。
这或许显示出汤和是朱元璋早期的重要成员之一。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困惑。毕竟,汤和一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多年,但在功勋奖赏时,他仅仅被封为侯,而徐达、李善长等人却被封为公。
朱元璋的小心眼导致了这一切,一次汤和醉酒中无意间说错的一句话成了事情的导火索。
朱元璋在论功行赏时特意提及了汤和,尽管汤和只是无心之失,没有其他意图。
汤和在此事后领悟到朱元璋并非宽宏大量的君主,因此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更加谨慎小心。值得一提的是,在朱元璋登基后,汤和一直在努力修复与他之间的关系。
在洪武十一年,即便汤和被封为信国公,朱元璋仍翻出了多年前汤和醉酒后的荒唐言论。
审时度势
在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迎来了花甲之年,而比他年长三岁的汤和也只有六十三岁。然而,考虑到大明皇帝普遍寿命不长的情况,朱元璋算得上是大明王朝中寿命较长的皇帝之一。
突然,汤和在这一年向朱元璋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汤和的前半生都在战场上奋战,身体素质应该依然非常出色,尚未到达需要退休的程度。此外,与他只相差三岁的朱元璋身体依然健壮。
在京城,徐达、常遇春等人已逝,其他侯爵仍留在这里,手握权力。权力给予了他们安宁,却让朱元璋感到不安。
遗憾的是,在这些诸侯中,除了汤和竟然没有人能够领会其含义。功勋愈高,危险愈甚,而此时朱元璋年迈,心存疑虑更甚。特别是八年前的胡惟庸案,震惊了整个朝廷。
言犹在耳:「重利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放在权力的场景下同样适用。总有那么些人,为了权力不惜孤注一掷,抱着侥幸心理。他们依然沉迷于手中的权势,并对朱元璋过分信任。他们或许想,像当年的李善长一样能够逃脱,与他们并无太多关系,自己或许也有机会得以安然度过。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并非汤和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是他对朱元璋的性格了解太深,早在朱元璋封侯之事就可见他是一个极端小气的人。
所有人都会选择全家上下的性命而非手中的权利。朱元璋听说汤和要回乡后显得十分开心。毕竟,汤和手中掌握着兵权,他回乡意味着这些兵权自然地就归入了朱元璋的控制之下。
朱元璋曾大言不惭地表示,汤和应该风风光光地回家,因此他下令在汤和的老家凤阳为他修建宅子。接着,在宫中举办宴会款待汤和,并且向他表达了深情厚意,回顾了汤和的过去,高度赞扬了他的功绩。
汤和深知自己这一步走得对,通过观察朱元璋的反应已有所了解。尽管朱元璋额外给予嘉赏,但汤和谦逊地拒绝了。虽已不在朝中,但他仍需保持低调,以免伤及朱元璋的心意。
汤和确实是朱元璋最了解的人,他想通过额外奖赏汤和东西来表现自己的仁义和重情。汤和拒绝了这一提议,这可能会导致朱元璋受到公众的指责。
于是,汤和以另一种方式协助朱元璋寻回了他失去的场子。为了确保朱元璋赢得善待功臣的美誉,汤和在离开前找到他,请求给予奖赏。朱元璋正打算以此事为例,向淮西集团其他成员敲响警钟,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汤和说出自己要一百个美女的时候,朱元璋和朝臣们都感到震惊。这个惊世骇俗的请求让人难以置信。汤和已经年过六旬,却要求如此奢侈,这举动令人疑惑他的真实动机。
朱元璋这边心中豁然开朗,笑容满面表示同意。他观察到晚年的汤和把注意力都放在享乐上,于是放下了对他的担忧,让他回到故乡。当然,汤和回到故乡后为了让朱元璋放心,每天都与美女们一同欢乐,饮酒作乐,不辞辛劳。
结语
两年后,经过了汤和返乡,胡惟庸案再次被提起并进行了重审,此次将其视作严重的谋逆案,并牵涉到了已年过七旬的李善长。
朱元璋晚年更加疑神疑鬼,除了早逝的徐达等人幸免于难,其他人基本都受到了清算。而汤和则凭借着朱元璋的信任,安然度过了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