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史料发现刘备曾在益州做了一个荒诞的决定,这直接导致了蜀汉灭亡

2024-07-24历史

刘备,这位东汉末年的传奇人物,从一介草根逆袭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谥号是昭烈皇帝,史家称其为先主。 他曾联合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又收复荆州,随后在益州大展拳脚。但他在益州做出的一个决定却成了蜀汉灭亡的导火索。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借助孙权的力量,成功在赤壁击败曹操,随后迅速收复荆州五郡。刘备当时踌躇满志,志在中原,却因时局所迫转而进军益州。 这一战略转变,既是刘备扩展势力的必要之举,也为日后的失策埋下伏笔。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邀请入川,名义上是协助对付张鲁,实际上是为了夺取益州。 入川之初,刘备带着一支精锐部队,浩浩荡荡地向益州进发。他们沿途行军,不时与当地士兵和百姓互动,刘备表现出一如既往的谦和态度。

刘备与刘璋会合于涪,开始了两人的合作。而合作仅仅是表面文章,暗地里刘备已经谋划着如何夺取益州。法正、庞统等人频频劝说刘备直接动手,而刘备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决心先赢得当地民心,逐步渗透。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的军队围攻成都,战火硝烟弥漫。经过数月的围攻,城墙内的百姓和刘璋的兵员已经人心惶惶。

刘备派遣李恢去说服马超投降,马超的归顺,让刘备的计划更加顺利。刘备利用马超的军队在城中震慑,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内百姓的压力,迫使刘璋最终投降,刘备得以掌控益州。

这场胜利并没有给刘备带来预期的安稳。 在攻城过程中,刘备做出了一个颇为奇特的决定。他为了激励士兵,许诺说:「如果拿下了成都,府库中的财物,大家可以随意自取。」这句话如同一剂强心针,瞬间点燃了士兵们的斗志。

根据【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备在发动入川之战时,为了激励士兵,他许诺道:「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 这意味着,如果成功占领成都,士兵可以随意取用府库中的财物。成都城破后,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争相抢夺财宝,导致府库被一扫而空,原本富足的百姓也遭受了抢掠。

这场景可谓热闹非凡,原本秩序井然的成都瞬间变得混乱不堪。士兵们抱着箱子,扛着布匹,甚至还有人拖着巨大的青铜器皿,一时间城内充斥着哄抢声、欢呼声和百姓的惊呼声。这一幕仿佛成了古代版的「黑色星期五」,只是这次的狂欢背后,是益州百姓的苦难。

赵云见状,曾试图劝阻刘备,建议将百姓的房屋和田地也分赏给士兵,以弥补对他们的承诺。但这个建议已经无法扭转局面, 刘备的承诺已难以收回。因为抢掠所造成的民心丧失,远比这些财物的分配更加难以弥补。

刘备在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原本以仁义之名示人。可现实却远非如此美好。经过抢掠后的成都,府库空空如也,百姓的生活也因此陷入了困境。

刘备在占领益州后的施政并没有如他所愿地赢得民心,反而使得蜀地百姓生活困苦。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刘巴提出了货币改革的建议。这一改革看似合理,实则对百姓造成了更大的剥削。

刘巴推行货币替换和物价控制,制作了一种新的蜀国通用货币——直百钱。这种货币的推出,短期内增加了国库收入,解决了军费问题,但却大大削弱了百姓的购买力。

市场上,直百钱一度成为通行的货币,但其实际价值却远低于预期。百姓手中的钱币变得不值钱,物价飞涨,许多人陷入了生存危机。 街市上,小贩们无奈地摇头叹气,百姓们则愁眉不展。刘备虽然解决了军费问题,但却让益州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刘备的这些施政失策,使得蜀汉逐渐失去了民心。益州百姓原本对刘备寄予厚望,但现实的困苦让他们对刘备的统治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满。益州本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但在刘备的施政下,百姓却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魏国的势力逐渐扩张,而蜀汉在失去民心后,显得越来越脆弱。益州百姓纷纷投降魏国,蜀汉的统治逐渐崩溃。 在蜀汉灭亡之际,刘备虽有志向,但已无力回天。失去民心的刘备政权,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

刘备在益州的施政失误,直接导致了蜀汉的衰败。为了激励士兵,他许诺允许他们掠夺成都的财物,结果导致府库被洗劫,百姓生活陷入困境。随后,刘巴的货币改革虽解决了军费问题,但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失去民心的蜀汉,在魏国的进攻下逐渐走向灭亡。

刘备虽以仁义著称,但其在益州的施政却违背了这一原则,最终导致了蜀汉的覆灭。正如俗话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民心的统治者,终将被历史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