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宋濂是明朝初期的重臣,经常惹得朱元璋不高兴

2024-06-01历史

宋濂是明朝初期的重臣, 经常惹得朱元璋不高兴

宋濂是明朝初期的重臣,也是明朝有才干、有学问、有见识、有担当的忠臣。这样的人,行事但求顺天应人,合符中节,并不一味地阿附君上,因而,常会拂逆主上的意志,直言谏诤。「谏诤者疏,谄谀者亲。」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千古不易的规律。然而,所谓卓异之士,就是要克服这种常情对自己的羁绊,为常人所不能为、不敢为。

宋濂经常惹得朱元璋不高兴。当然,也不是所有谏诤都对,不见得提意见就都能提到点子上。终于有一回,朱元璋抓住宋濂的毛病。气急了,派锦衣卫去宋府抓人,要砍头。朱元璋脾气大、性子烈,朝中大臣吓得钳口噤声,无人敢为宋濂说话。消息传到内宫,皇后马氏安排午膳,全部点素菜,且一身素净的装扮。朱元璋见了,问:你今天怎么了?吃得也素,穿得也素。

马皇后面色平和安静地施礼奏道:臣妾听说今天要斩宋先生,臣妾不能救他,就吃素穿素,为他祈求到阴间平安吧(「聊为持斋,以资其冥福耳。」)说完,她眼皮不抬,默默地为朱元璋布菜。

朱元璋听马皇后如此说话,沉吟片刻,心有所悟,挥手叫人:骑快马传旨,赦宋濂。(「即弛驿赦之。」)

明朝首位乱政的官宦王振,任司礼太监,权倾朝野,不可一世,其为人极其狡黠,很有心计。王振为了结党营私,笼络朝中大臣,他看中了自己的同乡、进士出身的官员薛瑄。薛瑄是理学家,秉持读书人的气节,不屑与宦官结党,不理王振。

朝廷任命薛瑄为官,王振在皇帝面前也说了好话 ,但薛瑄认为自己有德行和能力,朝廷能用就用,不用自己并不着急,靠内监而用,对读书人来说是十分羞耻的。就像后来的陕西高陵人、状元吕柟一样,与宦官刘瑾是同乡,刘有意结交,吕却不予理会,连顿饭都不屑与之同吃,更不要说拉拢组织同乡会了。

薛瑄因此深深地得罪了王振,王振找了个机会,陷害薛瑄,要杀头。薛的门人学生纷纷奔走求告,希望能免老师一死。王振家有个烧火的老仆人,边烧火边哭,有人报告王振,王振问老仆为何痛哭。老仆回话:老奴听说薛先生今天就要被杀头了,忍不住……王振见先前已经有朝中大臣纷纷为薛瑄讲话说情,现在看见自己家的老仆人都为之由衷地啼哭,善于伺察人意的王振见众怒难犯,就没有将薛瑄处死。

尊贵如马皇后,卑贱如烧火老仆,在他人危难之时,都各自量力而行人间大「义」,此德此义,无高下多少之分,皆可浩然长存于天地之间。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即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做壁上观望,是怯懦自私的小人。人人都如此怯懦自私,这个世界就没法生存了,必然灾害并至,加速消亡。

公权所在,道心仁义所在,一旦职掌公权力者有丝毫偏私,不公不正,即失道亏心,伤仁害义,天下必有反应。在上者失道亏心、伤仁害义毫厘,民必差之千里相随,正所谓「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墨子认为,天的意志是:「赏善伐暴」,用以维持世界的平衡,否则,善良易被欺负,人就不从善良了,世界就很快消灭了。所以他认为:「天欲义而恶不义」。就是说,做了不义之事,见义不为者,不仅是儒家所鄙视的「无勇也」,而且是要遭到天谴的:「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人之乐为仁义,其实是为自己储存仁义,天下仁行义举者多,则惠及人人。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