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卫立煌归国,夫人却因「战犯」名单忧心忡忡,周恩来一封密信解疑

2024-04-06历史

194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任命卫立煌为「东北剿总」总司令,东北行辕代主任,蒋介石指示卫立煌立即动身前往东北执行任务。

01

01

当卫立煌抵达东北后,他选择了按兵不动。不久,锦州、长春相继沦陷,沈阳的防守也变得薄弱无力。

在这种危急时刻,卫立煌留在沈阳已无事可做。

10月30日,蒋介石派飞机将卫立煌接走。

11月16日,蒋介石发布命令称:「由于东北剩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导致坐失良机,使重镇沦陷,因此决定撤职查办。」

在收到撤职查办的处分后,卫立煌孤独地住在北平东城孙厘仲的公馆。

此时,蒋介石匆忙飞往徐州,准备在黄淮平原进行最后的决战;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军政官员们人心惶惶,没有人去注意他。

卫立煌趁这个混乱的机会,包了一架联国民航飞机,飞往广州。

他们一家及其随从住在高级的爱群酒店,开了十几个房间,排场很大,大部分人都身穿军装,佩带手枪,因此引起了保密局的注意。

特务乔装成服务员,恰好在卫立煌打电话给助手时在一旁窃听,然后逐级向上报告,称卫立煌已到广州,企图逃往香港。

保密局特务头子毛人凤立即向蒋介石汇报,蒋立即发电指示广东省主席扣留卫立煌,并派飞机将卫立煌夫妇接回南京。

将他们禁闭在卫立煌的家中,不允许他们出门,接触任何人,通信或打电话。

蒋介石将卫立煌幽禁,以背负丢失东北的责任,成为他的替罪羊。当时,南京有些人呼吁杀卫立煌以提振士气。

但是蒋介石虽想枪毙他,但又担心这会引起军队离心离德。

于是,蒋将卫立煌严密包围,让他独自承担黑锅。此时,卫立煌被三层人包围,最外面是一排声称来「保护总司令」的宪兵,中间是十几个便衣特务。

这些特务试图搬到卫立煌夫妇的套房外间,遭到了卫立煌的副官丁志升的坚决反对。

卫立煌的最里层随从,许多人是从外地赶来的,他们自愿保卫卫立煌。一天夜里,特务没有上楼。

卫立煌趁夜深人静,小心翼翼地找出他珍藏了多年的40多封信件和十几张照片。

他手握着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其他共产党重要人物的亲笔信,以及他们一同的合影,这些充满了珍贵友谊的信件和照片曾是他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他反复地翻看着,心中充满不舍,但最终他还是咬紧牙关,毅然决然地将它们全部销毁。

曾经繁华热闹的卫立煌公馆门前,如今变得冷清寂静。、

但仍有些不怕惹麻烦的老朋友和老部下,前来探望卫立煌。有些人还未开口就被宪兵挡在了门外,有些人苦苦协商也无法入内。

其中一位名叫关麟征的兵团级将领,一怒之下将佩戴着将军领章的军装上衣脱下丢在地上,愤愤地说:「就凭这个,我进不了这个门。

这个不值钱的东西,我不要了。」

唯有参谋总长顾祝同才有进入卫宅的特权。他的到来是为了敦促卫立煌立即做好前往台湾的准备。

卫立煌的夫人韩权华因病重而入院治疗。卫立煌找到顾祝同,表达了在韩权华去世后,他将会离开的决心。

如果韩权华能康复,他会一起带走她。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新华社宣布了43名国民党战争罪犯,卫立煌位列其中,成为第28名。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得特务的监视有所松懈,对卫立煌的行动提供了便利。

02

02

蒋介石下野后,代总统李宗仁下令撤走了卫宅外的宪兵,但大门以内的特务仍然坚持,他们只听从毛人凤的命令。宪兵撤离后,送信人得以进入。

特务开始乱拆信件,其中一封是卫立煌20年前的旧相识、江北扬州高旻寺某长老写的,建议卫立煌去高旻寺散散心。

特务把这封信交给女仆,并说:「有人请卫立煌总司令去当和尚」。

卫立煌明白了这个建议的意图,江北的朋友是通过这个方式劝他去解放区,但他此时无法过江,只能看着长江发愁。

卫立煌的老朋友李明扬拜访他时,开门见山地表示坚决反对他前往台湾。李明扬警告卫立煌,如果他去了台湾,一定会被蒋先生陷害。

考虑到这一点,李明扬劝卫立煌尽快逃跑,以避开危险。李明扬走后,卫立煌全家商量并制定出了逃跑计划。

他们首先通过张学诚副官施加压力,逼迫特务撤走。

特务知道卫宅里的厨师和勤杂人员都是经过战争的军人,副官和卫士都是年轻力壮的射击手。

他们不能与他们作战,于是他们搬出了正房,住到了较远的汽车房里,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除夕之夜,卫宅迟迟未开晚饭,只有四个江北的特务留在家中。丁志升副官得知他们无钱买车票回家过年,于是决定帮助他们。

饭后,特务被送走,卫宅立刻开始了行动。

卫立煌换上了棉袍、瓜皮帽和老棉鞋,剃掉了留了多年的胡须,戴上了眼镜并贴上了头风膏药,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外貌。

凌晨四点,他带着几个随从乘上汽车,直奔上海。尽管卫宅在初一这一天外表如常,但内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卫立煌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关注。

03

03

一位特务以为卫立煌仍在楼上看报,决定不再冒险,回家去了。另一位在路上碰到了卫立煌的儿子去看电影,询问了几句,便放弃了追踪。

下午,总统府文官长吴忠信打来电话催促卫立煌前往台湾。

接到电话的夫人韩权华镇定自若地回答说,卫立煌去合肥接老太太,等老太太来了就一起走。

这样的回答并未引起吴忠信的怀疑。两天后,韩权华也到达了上海,与卫立煌一起乘坐英国轮船前往香港。

卫立煌在香港寓居,行事小心谨慎,与人交往不多,因为当时国民党特务在香港非常活跃。

他对国内局势的关心未曾减少,连写8封信给陈铁,督促他做出决断。然而,他并不知道陈铁已经秘密与中共地下党合作,准备起义。

1949年9月,卫立煌的好友杨杰被特务暗杀,这使得卫立煌更加低调,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读书看报。

有人建议他去北京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但他最终拒绝了。

他认为,如果此时他去北京,蒋介石会把丢失东北的责任推给他,这反而会成为蒋介石的宣传材料。

卫立煌是一个深爱着祖国的中国人,他立下誓言,未来一定要回到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来,卫立煌欣喜若狂,特意买了几瓶好酒庆祝。

04

04

尽管自己曾被列为「战争罪犯」,但他仍然拿起笔,通过香港有关组织向毛主席致贺电。和其他将领不同,卫立煌并没有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这使蒋介石非常不满。

他曾多次派吴忠信去当说客,希望卫立煌能改变主意。

但卫立煌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当着吴忠信的面,痛斥蒋介石30年来无情无义,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吴忠信被卫立煌反复驳斥,口不能言。当年随卫立煌到香港的副官柴生春回忆,卫立煌在香港心情十分复杂。

他一方面担心蒋介石会派人暗杀他,另一方面又对新中国充满期待,却又害怕人民会对他心存疑虑。

他常常说:「老柴啊,我真的想回去看看,但一来害怕腿痛发作,二来又担心我在1948年去东北的诚意不会被理解和接受。」

除了卫立煌本人,他的夫人韩权华也一直心有余悸,因为丈夫的名字排在当年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上的第28位,这让她非常担忧,自然对回国的事也十分小心谨慎。

就在这时,一些机会和希望开始慢慢出现。

1955年1月24日,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发表了一份【关于国政府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声明】。

蒋记服务公司在香港有多家分店,他们不仅对这份声明进行了诽谤,还攻击张治中、傅作义、蔡延错等人的言论是出于别人的命令,是「传声筒」。

卫立煌当着一些朋友的面说:「真是岂有此理!是非自有真理,我在香港也要发表和张治中同样的意见,我奉了谁的命呢?

没有人要求我这样说,我的话完全是出于一个中国人的内心,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这么说,解放台湾,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不好!」

香港的中共地下工作人员知道这件事后,便和卫立煌见面,支持他的爱国行动,鼓励他仗义执言,并建议他将意见写成文章公开发布,然后返回大陆,以防止特务的迫害。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对卫立煌仗义执言表示全力支持,并开始积极筹备让卫立煌回到大陆的事情。

同时,他也意识到卫立煌的夫人韩权华有些担忧,于是邀请了韩权华到中南海西花厅共进晚餐。

05

05

韩权华是韩权华的六姐,她们都来自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天成号韩家」,并且韩权华曾和邓颖超是中学同学,两人都是觉悟社的成员。

周恩来与邓颖超通过韩恂华与韩权华建立起了一层特殊的关系。为了安抚韩权华,周恩来嘱托韩恂华写信给韩权华,让她放心回来。

细心的周恩来还请韩权华的侄女韩德庄为他执笔,写了一封密信给卫立煌。信中只有一句话:「在太原结识的朋友,请姑父和姑母回来。」

这封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初期,周恩来曾与卫立煌在太原有过一次彻夜长谈。周恩来嘱咐韩德庄,卫立煌看到这封信就会明白。

果不其然,卫立煌收到信后非常高兴,立刻明白了周恩来希望他回到延安。

「我愿意用余生报效国家,其他都不重要。」话音刚落,卫立煌一行人就踏上了归程。

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作为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受到了中共华南局和广东省党政当局的热烈欢迎。

卫立煌向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德副主席发电报,汇报他已经回到了大陆,并将他撰写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交由新华社发表。

毛主席回电,对卫立煌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他能早日抵达北京。

卫立煌和夫人在沿途参观游览后,选择了在无锡太湖畔休息。4月4日,他们收到了来自北京的电话,得知周总理即将出国,希望能见见他们。

当晚,他们便乘坐火车北上。4月6日,他们见到了周总理,并受到了周总理和夫人的热情款待。

在家庭宴会上,周总理和卫立煌回忆起了过去的两次国共合作,邓大姐和韩权华也聊起了青年时期的往事,气氛十分亲切。

当周总理从万隆会议归来后,陈毅副总理又特别邀请卫立煌共进晚餐。

在宴会上,陈毅副总理还特别解释了为什么在宣布战犯名单时,也将卫立煌包括在内。

1955年6月,卫立煌夫妇迁入新居,开始他们的幸福晚年生活。卫立煌通过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不久后,党和政府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

他担任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为了实现他利用余年继续报效国家的愿望,他勤奋学习,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06

06

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因病逝世,享年65岁。夫人韩权华则在京担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七年后,韩权华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至1985年1月30日,韩权华因病辞世,享年82岁。

卫立煌的第三个儿子卫道然,在父亲去世后不久,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导,做出了与父亲相同的选择,和妻子周仪方一起回到了祖国。

卫道然从小就跟随父亲四处征战,后来在远东航空学院香港分校毕业。回国后,他一直在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工作,担任技术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等职务。

在1979年,他为了解决进口勘探车液压自动变速器的问题,获得了石化部的锦旗表彰。

卫立煌将军因其功绩被历史铭记,他的家人也得到了妥善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