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表手下有4位猛将,1人匹敌张辽,2人可战关羽,1人遗臭万年

2024-04-27历史

东汉末年,袁绍、袁术、刘表、孙权等群雄并起,各自掌握重兵,领地广阔。然而,经过无数征战,最终能够笑到最后的却寥寥无几,可见实力并不等于成功,策略与运气同样重要。

孙权虽非当时最强,却凭上进心稳扎稳打,终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反观刘表,虽优势明显,却错失良机,终被刘备所乘。

刘表坐拥荆州千里江山,势力如小国般雄壮。麾下兵强马壮,将领才俊辈出,却未能善用其才。且他缺乏争霸天下的雄心,最终使得荆州易主,落入他人之手。

昔日刘表麾下,猛将如云,四人尤为杰出。然刘表仙逝后,四人各自择主而事,命运亦是千差万别。

【比肩张辽的文聘】

文聘于刘表麾下时,功绩寥寥,非其才不足也,实乃刘表胸无大志,仅欲固守荆州,安享太平。故文聘之才,未能得以充分施展。

刘表辞世后,其子刘琮继位,然而他并无治世之才,不过是个无能之辈。尚未施展抱负,便将父亲辛苦打下的荆州拱手让给曹操。尽管许多曾效力于刘表的大将纷纷倒戈相向,但文聘却保持镇定,不为所动。

众人都去拜见曹操后,文聘独自留在府邸。许久,他才姗姗来迟。曹操问及缘由,文聘慨然道:「我为主公守荆州,如今城池易主,我愧对主公,何颜再见?」

曹操深受文聘真挚话语的触动,盛赞其为忠义之士,并立刻委派他重任,前往江夏追击刘备。文聘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任务,曹操随即任命他为江夏太守,以表彰其卓越才能。

曹操将文聘委派至地处曹魏边境、战略位置举足轻重的江夏,显然是对他能力的极高认可。在曹操的麾下,文聘的才华终于得以全面施展,他找到了施展抱负的舞台。

三国曹魏中,张辽、文聘两员大将实力相当,张辽以第一之姿镇守东线,文聘则紧随其后在南线。两人如日月并照,各自守土,互相辉映。

文聘,一代儒将,善于谋略而非武力。在江夏与孙权的交锋中,他的智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即便面对孙权的强大攻势,城墙破败,栅栏倒塌,他依然镇定自若,智勇双全,最终化险为夷。

孙权率领大军压境,文聘手中兵力不足以抗衡。然而,文聘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奇招。他命令全城军民藏匿起来,自己则泰然自若地躺在城墙上晒太阳。

孙权多疑,见文聘神态自若,疑有伏兵,故不敢贸然进攻。遂领五万大军仓皇撤退,文聘以智取胜。此计犹如空城之谋,孙权中计,文聘凯旋。

这种策略仿佛心理博弈,遇见孙权时,若遭遇如张飞般的勇猛之士,他们定会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然而,面对文聘时,一切计谋都被识破,即便是空城之计也难以施展。

【能战关羽的黄忠和甘宁】

刘表麾下黄忠、甘宁二将,英勇善战,将帅之才兼备。黄忠随刘表征战十七年,稳居长沙中郎将之职。荆州易主曹操后,黄忠仍受重用,担任裨将军,继续守护长沙。

赤壁战败后,曹操逃回北方,刘备趁机占据荆州。随后,刘备派遣赵云征战长沙,最终黄忠与韩玄一同归顺刘备,刘备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暮年之际,黄忠投奔刘备,初时未受重视,刘备认为他年老力衰,难有作为。然在逐鹿关中的烽火岁月,黄忠却如猛虎添翼,毅力非凡,令刘备刮目相看。

刘备与刘璋反目后,黄忠奉命向成都进发,而刘备则亲率大军赴关中与黄忠会合。黄忠在战斗中勇猛异常,亲自冲锋陷阵,直取涪城,成功击败了刘璋麾下的四位将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黄忠随刘备进击绵竹,守将纷纷归降。他们乘胜追击,直逼成都,围城十多日。最终,刘璋无力抵抗,出城投降,刘备在成都建立王国,开启新篇章。

在战斗中,刘备亲眼目睹了黄忠的英勇,提拔他为讨虏将军。在随后的汉中征战中,黄忠再次大显身手,立下赫赫战功,因此晋升为西将军。

昔日关羽驰骋沙场,身为前将军,黄忠则稳守后方,担任后将军。他与关羽、马超、赵云等英勇将领并肩作战,共同铸就了辉煌的战绩,被誉为五虎将之一,威震四方。

甘宁在刘表麾下未能大展鸿图,转而投奔孙权,成为其得力谋士和将领。他最为人称道的战绩,便是面对关羽时的英勇表现。为阻关羽渡江偷袭东吴,甘宁向孙权借来八百精锐士兵,成功守住了防线。

他巧妙利用兵力,制造声势浩大的假象。在岸边扎营,点燃火把,营造人多的假象,成功欺骗了关羽。关羽见状,误以为敌军众多,因此在准备渡江之际,迅速改变了主意,决定撤退。

甘宁施展智谋,成功逼退关羽,令孙权刮目相看。自此,他在孙权麾下屡建奇功,深得孙权赞誉:「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宁耳。」甘宁为人侠义,深受东吴将士敬爱,堪称虎将之典范。

【魏延】

魏延,初为刘表麾下,然并未得志。转投刘备后,屡建奇功,终获刘备信赖,命其镇守关中,重任在肩。

魏延果然不负众望,将关中治理得有条不紊,为蜀汉边境带来了持久的安宁。几十年来,边境秋毫无犯,曹魏大军更是畏之如虎,不敢轻易涉足。这便是魏延的赫赫战功。

刘备离世后,他竟做出了与诸葛亮对着干的愚蠢之举,与杨仪的关系更是势不两立。甚至在诸葛亮辞世后,他公然违抗命令,撤退途中我行我素,甚至萌生了领兵叛乱的念头。

魏延最终背叛国家,落得悲惨结局,实则是自毁前程。他的性格急躁,使得诸葛亮对其持有保留态度,认为他如同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魏延在刘表麾下时,才华长时间被埋没,内心的不满如暗流涌动。转投刘备后,虽得到重用,但刘备的逝世却使一切仿佛重回起点。因此,魏延无法抑制内心的焦躁,选择叛乱,最终声名狼藉,遗臭万年。

刘表真是令人扼腕叹息,他麾下猛将如云,却未能善用其才;且占据荆州这一战略要地,真乃天助之也。倘若他有争霸天下之志,或许三国的历史格局将被重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