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彭德怀的诱敌深入,朝鲜战争中鲜为人知的阻击战,第一次打出威风

2024-07-22历史

引言

对于朝鲜战争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中有着为数不多的阻击战上了榜,这并不是说阻击战的规模有多大,而是它完成了对联合国军的吸引,使其陷入了志愿军的包围之中。

这一场阻击战下来,虽然联合国军成功突破了防线,可是却落入了志愿军的包围中,最终使其全歼联合国军,并迫使联合国军撤退到长津湖一带与志愿军决战。

在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与联合国交手也互有胜负,到了1950年11月,联合国军决定与志愿军决战,并以主力夺取朝鲜北部的飞虎山高地,并再次合围江里,从而企图将志愿军逼出鸭绿江以南,可是事实并没有向麦克阿瑟理想的方向发展,虽然用重兵包围了飞虎山,但却陷入了志愿军的合围之中。

此前志愿军虽然一度有进攻平壤的态势,可是迫于美军利用空中优势进行进攻,这样导致志愿军在对平壤进行进攻中受阻严重,加上后援补给不足,就此撤退往飞虎山高地一带进行休整。

在退往飞虎山不久后,志愿军立即展开对西线的部署,由此不至于被联合国军合围,然而麦克阿瑟也盯上了这个机会,立即派出主力威逼飞虎山,希望拿下飞虎山高地后立即进攻江里以将志愿军赶回朝鲜。

不过彭德怀也看上了这个机会,利用部署西线的机会 ,将335团部署在飞虎山,伪装为主力, 由此来主动吸引联合国军的进攻,这一次阻击不仅让联合国军陷入合围,还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所说的数月之内就能驱逐出志愿军的谎言。

主动出击吸引敌军主力完成阻击战

飞虎山高地是阻击敌军进入江里的主要防线之一,倘若失守那么江里便近在眼前,这也是朝鲜北部的最后一个据点,倘若联合国军占领江里,那么志愿军将失去立足之地,所以志愿军必须阻击联合国军继续北上的进攻的态势。

彭德怀对于守住江里发挥了不同于传统反突击的战术,而是利用敌军进攻飞虎山是进行阻击,同时迂回包围联合国军,以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并不单纯是为了守住江里,而是要把战斗引到敌军阵地上去, 这种战术思维在彭德怀领导的百团作战之中就有所体现,不过在飞虎山战役中却是以守待援, 并且一个团的兵力还要发挥出主力的优势,由此彭德怀命令将所有可以动用的重火力都配备给335团,以支援其进行阻击战。

在进行飞虎战阻击战前,彭德怀也十分清楚,仅依靠335团的实力是难以抵挡联合国军的进攻的,所以原本计划仅防御三天便向后撤退, 可后来335团吸引住了大批敌军,由此被迫多进行了2天,也是在这5天的阻击战中,335团减员超过60%,以阵亡700余人的代价, 赢得了主力在西线部署的时间。

同时在吸引敌军主力上,在第一天就吸引了美军第8集团军的进攻,最终335团成功伪装为了主力,吸引了美军包围飞虎山,并轮番对飞虎山进行进攻。

由于战事仓促,所有仅有简易的阵地工事来防御美军的进攻,可以说环境对志愿军来说并不友好。就在开战的第一天就遭遇了美军的轮番轰炸, 但335团火力有限难以对敌军构成有效的实质性攻击。

所以被迫撤退往山体纵深,但敌军一直穷追不舍,到了当天下午还用榴弹炮大面积覆盖的形式进行打击,后来美军更是动用了火炮百余门以及空中打击配合进行,也迫使志愿军不得不长时间呆在掩体里。

不过志愿军后来的反击也是有的,即在飞虎山被围后还主动出击过联合国军,可谓是打得出其不意,也是在夜袭后才迫使联合国军退出山体阵地,并形成外围包围之势后,这才让美军认为这才是志愿军主力。

对于采取夜袭战术,彭德怀曾经反复探讨过多次,虽然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与美军交战于太平洋群岛时,日军多次采取夜袭战术然而效果却是一次不如一次好。

那么进行野战究竟能不能逼退美军就成了一个问题。不过彭德怀这一次采取的夜袭战术不一样,以主动下山进攻并依托分散兵力打优势,突击敌军各个营地,一时之间让美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不清楚敌军从何而来,使得美军一时之间乱了阵脚,而以小部队突击后,虽然损伤率较高,但总体上挫伤了敌军想要快速进攻的锐气, 同时也牵制了敌军主力,这种夜袭策略在飞虎山阻击战上演后,很快便在其他战役中轮番上演,美军一时之间也拿这种夜袭策略无可奈何。

吸引敌军主力争取完成迂回

吸引敌军主力的任务是335团部署在飞虎山的主要目的,可是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牵制敌军在西线的部署,为主力争取时间完成迂回战术。

可是在战术上采用迂回战术就必须有大部队穿越西线,所以如何将335团伪装成主力就是彭德怀最为担心的问题。

彭德怀将大部分重武器和火炮都配备给了335团以外,西线行军也讲究一个快字,迅速包抄到飞虎山以南到位置,并对美军突入的部队首先进行合围。联合国军中除了美军继续突进外,韩国也有师团伴随突进,可也是因为伤亡过于惨重无力伴随美军继续进攻。

于是突入包围圈中的美军反而成为了最终的目标,由此也成为了进入志愿军口袋里的糖,彭德怀戏称其为进入的糖实际也是希望能通过这一战打出志愿军的威风,但依旧被美军部分突围。

在吸引敌军主力方面,由于335团装备5挺92式重机枪,还装备有马克辛机枪,导致美军误以为志愿军会死守江里,所以加速了进攻,并从西线调集了大量兵力进攻飞虎山高地。

一时间飞虎山高地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整个山体外围阵地包围满了美军。美军进攻飞虎山不仅有榴弹炮,火炮,还备有装甲车以及空中轰炸。

这样一来志愿军的压力便非常大了,因为志愿军手里唯一像样的支援型武器还只有 92式步兵炮,以及缴获国民党军用的美制75毫米火炮, 这些火力根本不足以对美军的整个进攻作战体系构成威胁。

也正因为没有对美军的整体作战体系构成威胁,所以美军继续调集了更多的兵力包围飞虎山,攻破飞虎山防线的目的便非常明显了。在防御飞虎山战役中采用了轻机枪与重机枪火力形成交叉火力覆盖的形式来阻击美军的进攻。

早在第一天进攻飞虎山时,志愿军就利用捷克轻机枪与 92式重机枪形成的交叉火力狠狠的打击了韩国第7陆军师的进攻。 作为美军进攻前的试金石,韩国第七陆军团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进攻了不下二十次,可是均被志愿军击退。

韩国第七陆军师团以损失1800多人的高昂代价才拿下飞虎山山脚下的外围阵地,由此向飞虎山山体采取进攻。

从阻击战的第三天开始起,美军第8陆军师为主力的混成部队开始集中性进攻山体的部分阵地。由于进入山体后装甲车难以开展,这导致美军只能以步兵形式分批进攻的形式来夺取阵地,于是在近距离,面对面的作战条件下, 志愿军充分发挥了92式步兵炮和迫击炮的作战要素 ,以近距离交叉火力压制了美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不过在美军强行突围的过程中,也能看出美军作战素质也是非常高的。

因为参加过冲绳岛登陆作战的老兵不少,所以面对山地作战,美军并没有感到很慌,而是继续与志愿军周旋,美军甚至利用在冲绳岛的那一套,利用喷火器来拔出一个又一个火力点,这也让志愿军的损失不在少数,当然这也坚定了美军要突破飞虎山高地防线的决心。

成功阻击并完成迂回

  • 在335团吸引了美军大批主力后,便采取了有序的撤退,但由于伤亡过大,导致了退守江里时一个团实际兵力已经不足一个排的兵力了。

  • 美军疯狂进攻的五天内,335团借助其地形优势成功地阻击了美军登上山顶的态势,由于距离较近所以美军甚至不敢动用战斗机支援,所以这对于志愿军守住的阵地来说也是为数不多的优势。

    美军在利用人数优势以及火力优势上登上飞虎山的第一天起,就面临志愿军的交叉火力,所以美军后来被迫采用火箭筒进行强行突破,由于精准度比掷弹筒高出不少所以志愿军也在装备差距上吃了不少亏,但依旧顽强固守的335团依旧给予了美军以沉重打击,在登上山顶的过程中被美军战后戏称为最漫长的日子。

    就在美军主力进攻飞虎山高地的同时,在西线志愿军已经突破了韩国守军的防线开始在侧翼形成包围,由此联合国军便乱了阵脚,相互的配合失误频发,部分联合国军部队被迫撤往南方休整,由此麦克阿瑟才感觉到志愿军有可能会从西线突防,由此进一步加大力度进攻飞虎山,不过这也让志愿军找到了机会,跟进一步突防到了美军后侧,由此形成了迂回的包围圈。

    也直到形成包围圈后的一天后,335团撤离往江里,不过美军却在追击往上就已经进入了志愿军的口袋,随后在口袋收缩中,美军不得不突防,以换取有生力量的保留。

    形成口袋意在决战

    在形成迂回口袋后,彭德怀并没有急着要进行收缩,并形成合围,而是逐步形成收缩口袋,并且重点阻击敌军的增援部队,防止敌军有大规模突围的可能性。随后便逐步收缩包围圈,也是在志愿军数个师团的包围下,美军依旧有以团为单位的部队得到了突围,而美军的小范围突围后,彭德怀下令收缩包围圈,并开始准备与美军在长津湖地区决战。

    虽然在飞虎山阻击战的意义没有长津湖决战那样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它却给了长津湖战役做了铺垫。

    在阻击战结束后,与美军在长津湖的决战就成为了战略上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在这一次战略转折点后,美军开始失去了战略主动权,被迫退往三八线附近开始进行拉锯战。美军撤退往长津湖地区后,志愿军突然南下奇袭平壤外围,最终实现包围平壤,这让城中的美军不得不进行突防。

    在突防后,美军大部分都向汉城方向撤退,所以美军留守在长津湖区域的部队很大程度上成了孤军,虽然战斗力不俗可是在志愿军四个师团的合围下它还是只能被迫认清现实,它早已经不是过去哪一支补给随叫随到的部队了,牢牢困住的它不仅等不到补给,还得防御后面突入的志愿军部队。也是在长津湖一战结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而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不得不承认以过去列强那一套已经完全失效了。

    结语

    飞虎山阻击战可谓一战打出了335团的威风,也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这让美军完全没有预料到其阻击战的意义,同时在西线大批主力部队实施迂回,并采取分段收缩的形式,虽然过程中依旧有部分美军突围,可是总体上将美军拖入了包围圈中,迫使了美军继续向南部后撤,同时志愿军在以主力形式与美军在长津湖决战。直接结果就是美军不得不放弃继续北上

    进攻平壤以北的战略部署,同时转为战略防守并在三八线附近,进而与志愿军展开了维持2年多的拉锯战。

    阻击战的意义非同一般,小股部队就能吸引敌军主力,并可以与之展开较大规模交锋,同时也可牵制敌军主力,使其形成迂回包围的形式,这样一来就可以转劣势为优势, 以形成口袋装彻底包围敌军,同时也可以对敌军补给和后方进行有效打击,以彻底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其实纵观彭德怀从阻击飞虎山,到长津湖决战再到收复平壤解围,一次又一次都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的, 后来在拉锯战中,则是以稳固防守高地为主。

    彭德怀的防守策略很有独到之处,多数都是以攻为守,把战争引导向敌军的方向,同时配合迂回穿插,将敌军的部队封锁在进攻的前沿阵地中,同时也要兼顾围点打援,彻底消灭掉敌军的有生力量。

    在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同时进行阵地夺取才是最佳的效果,否则就是陷入运动战与拉锯战中,并永远保持在一种冲突平衡中,所以彭德怀的以攻为守的防御策略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 参考文献:

  • 【步兵战术】

    【抗美援朝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