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72年萧克调北京工作,临行前问带不带行李,对方:能带的全带上

2024-01-03历史

前言

图|萧克将军

大部分的开国将军中,基本上都是在军中学习的文化知识,尽管也有一些将军,投身军旅之前就已经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能被称为学者型的开国将军,萧克无疑是最拔尖的一个。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 ,萧克将军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小说【浴血罗霄】 ,一个戎马半生的年轻将军,似乎很难与小说联系在一起,就在众人赶到吃惊时,萧克将军却对这件事看得很淡:

「我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指文学创作)看得那么神秘。」

斯诺的前夫人在【中国老一辈儿革命家(自传)】中曾评价萧克:

「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等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浴血井冈山

萧克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得萧克年轻时便十分谦虚好学。

据萧克将军自己的回忆, 家中祖辈儿就是读书人,父亲兄弟五人中,有三人是读书出身,而三伯父在叔伯兄弟中学问最高,萧克求学时,就时常到三伯父家中去看书。

上私塾时,私塾老师对萧克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在书法一道上,私塾老师对萧克提出了「四正」,即心正、身正、纸正、笔正的要求,萧克贯彻了一生,直至耄耋之年,仍然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

南昌起义兵败潮汕后,萧克孤身一人流落广州,身无分文,曾在一个老先生的书摊上,铺纸磨墨,有事人多,也以卖字为生,每天赚得几毛钱养活自己。

图|萧克年轻时

1925年,萧克将军师范毕业后,独身一人南下广州,投考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该教练所后来被并入到黄埔军校中),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北伐时期,萧克在国民革命军十一军叶挺部任连政治指导员,深受共产主义熏陶的萧克,于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萧克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兵败潮汕后,萧克辗转之下,回到了老家湖南嘉禾县发展基层党组织。

1928年1月初,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在宜昌县领导了湘南暴动,萧克听闻后,也赶赴宜章县参加暴动,暴动成功后担任宜昌县碕石独立营副营长。

鉴于敌强我弱的情况,湘南农军不得已而撤往井冈山。萧克率领的独立营作为湘南农军的先头部队,率先与井冈山的红军接上了头。

事实上为了接应湘南农军上井冈山,毛主席亲自率领队伍,于3月下旬便已经出发,并在汝城一带击溃了追击湘南农军的敌军。

萧克这时也率领着独立营一部赶到了资兴县,资兴县与汝城县都是属于郴州地界,两军实际上已经相距不远。

图|1931年中央苏区江西瑞金,毛泽东是苏维埃主席

不过因为双方事先没有沟通,萧克赶到资兴县龙溪洞时,与毛主席率领的井冈山红军接触,萧克吓了一跳,立即停在原地,并命令部下准备战斗,这时井冈山红军已经发现萧克所部是湘南农军,立即派人接应。

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一连连长(有资料称已升任第一营营长)的陈毅安与萧克率先接头。

知道是井冈山上来的红军,萧克十分高兴,立即与陈毅安一道去见毛主席。

「这是宜章碕石独立营副营长萧克。」

陈毅安向毛主席介绍道。

毛主席上前便与萧克握手,饶有兴趣地说:

「好啊,没接到朱德,接到萧克。」

萧克整起了队伍,一起来到毛主席跟前,看着眼前乌压压一群人,毛主席好奇地问了一句:

「你们有多少人枪。」

萧克回答道:

「人数倒有600多人,枪大概只有七八十条,其他的都是梭镖,所以叫我们梭镖营。」

毛主席仔细看了看,果然部队中大部分人扛得都是梭镖:「梭镖营?是啊,果然那么多梭镖。」

「揭竿而起,这就是揭竿而起啊。」

图|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28日,朱德、毛主席率领的队伍胜利会师,部队被改变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萧克率领的独立营,被改编为红29团一部, 红29团是当时红四军较有战斗力的一个团,全团有1600余人,萧克在部队中担任一营三连连长。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说萧克资历老的重要依据之一。

1928年5月10日,赣敌杨轩如指挥的两个团自吉安开赴永新,军报骤然而至,朱德与毛主席商量后,决定派28团、29团迎敌,29团作为前卫,当先一步赶到黄坳,尖兵班返回来报告:

「黄坳村的河滩、大路边,三三两两地坐着正在休息的敌人。」

29团1营先期接敌后,对于是否率先向敌人发起进攻犹豫不决,1营营长朱舍我对萧克说:「光是我们打过去,要是28团跟进不上怎么办?」萧克却表示反对:「早下手一分钟就早抢一分,28团是一定赶得上的。」

朱舍我觉得萧克说得有道理,于是指挥1营与敌交手,歼灭敌81团先头部队一百余人,俘虏40余人,等到朱德率领28团赶到后,闻名情况当即表扬1营,1营营长朱舍我不掩萧克之功,坦率的说:

「当时我下不了决心,是萧连长说要乘敌不备打过去。」

图|萧克

朱毛红军会师后,第一战就全歼了敌人一个整团,并占领了永新县,随后作战中,红军又在永新全歼了赣敌79团,击毙敌团长,凭借首战胜利,萧克荣升29团1营营长。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同样跟随湘南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的林彪,此刻也只是28团1营营长。

红28团是南昌起义部队改编而来的,团长由王尔琢兼任,遗憾的是王尔琢在追击叛徒过程中不幸牺牲。

朱德与毛主席商量:「28团不能一日没有团长。」

那时主要考虑的两个人选,就是林彪与萧克。

毛主席问了朱老总一句: 「您觉得萧克怎么样?」 朱老总思考再三,告诉毛主席: 「萧克的文才武略都很不错,只是萧克一贯在29团,对28团不那么熟悉,要么就让一营长 林彪 担任吧。」

因此,林彪由28团1营营长升任28团团长,为了加强28团的战斗力,萧克调回28团任2营营长,胡少海接替林彪任1营营长。

1929年1月,挺进赣南赣西时,林彪任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而萧克担任第三纵队司令员,两人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后来开国上将中,刘亚楼、杨成武等那时都是萧克的部下。

王震力邀萧克出任农垦部副部长

萧克一生并不汲汲于名利,革命战争年代,萧克做了很多贡献,不仅仅是在战场上,他还当过红军大学的校长,为党和军队培养了许多人才,并在解放后担任军训部长、训练总监部长。

1955年9月,萧克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1958年反对军事教条主义中,萧克遭遇到了批评,贺龙、王震等上级同僚都十分关心萧克,经常去鼓励他,安慰他,王震还邀请萧克,到农垦部去工作,萧克考虑再三,决定答应下来,为了让老战友王震放心,萧克拍着胸脯对他说:

「我早已下定决心从头开始,重新干起。」

说起来常年的军旅生涯,萧克并不熟悉农业工作,但他从事军队现代化建设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萧克认为是否可以把军队现代化经验放到农业机械化中,这种想法受到了王震的高度肯定。

王震主持农垦部工作时,部门中所有人都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深入垦区开展调查研究,萧克对这种做法也十分赞许。 他在广东湛江橡胶垦区、海南橡胶农场先后蹲点视察,白天就和农场职工一起下地劳作,晚上还要看书,也许是农场空气好,萧克虽然是来回奔波,但是身体情况却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仅如此,为了了解农业机械的特性,萧克还专门拜机务科长徐文为师,学习开拖拉机,一个开国上将、农垦部副部长,居然后来自己学会了开拖拉机,机务科长徐文对萧克这种钻研的精神十分钦佩,逢人便说:

「萧部长只要再学一段时间,就可以挂犁犁地了」

萧克自己对学习开拖拉机这段生活,记忆也十分深刻,后来他深有感触地说:

「那段时间的学习,对我主管农场机械化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图|朱德、彭德怀、邓小平、萧克(右二)、彭雪枫等在山西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

1960年,萧克将黑龙江的北大荒农场,当做主要关注的重点,并深入调查研究。

萧克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北大荒农场的耕地面积很大,达到了1000多万亩,但粮食单位产量却并不高,总产量也只有5亿多斤,萧克问垦区的领导:「你们农场机械化程度那么高,为什么粮食产量却那么地。」垦区的领导如实向萧克反应:「地太多,实在照顾不过来。」

一个转业到农场的老干部拉着萧克对他说:「地里的草长得比庄稼还多,打不下粮食。」

「草为什么不锄呢?」

萧克好奇地问。

「哪里锄得过来呀!」老干部告诉萧克:「我们刚种完,就接到命令到前面去播种了。」

萧克顿时明白了, 农场有实际难处,他们的播种指标就是1000万亩,往往为了赶着完成播种任务,对于已完成播种的土地无法照顾,采取的是一种广种薄收的办法,这种办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开垦出大片的耕地,但普遍利用率不高。

萧克发现了这一现象,立即向上汇报,但当时许多领导人对这一问题认识并不清,一直到北大荒垦区因过分开垦出现沙化的现象,引起了警觉,这才征得上级部门的同意,将北大荒额定的指标由原来的1000万亩缩减为750万亩。

图|萧克与贺龙

土地沙化的问题不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播种指标减少了面积,粮食产量却得到了提升,不仅实现了收支平衡,而且还略有盈余。

萧克在农垦部,不仅仅负责了农业机械化的工作,还一力推动了农场制度的改革。

在萧克来之前,整个农垦系统亏损极为严重,不仅仅是一个产量低的问题,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营农场当成一块肥肉,加上大批农民成为了农场职工后,领取职工工资,导致开销很大,到萧克查账时,农垦系统已经亏损了5亿多元(后来调查中,萧克还发现了瞒报的情况,实际亏损还要多2亿)。

不仅如此,在向中央汇报后,补齐亏空以后,萧克还发现了数例瞒报的情况,虽然数额不大,但反应的问题却很深。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萧克不仅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提高生产效率,还积极推动国营农场规章制度的建设,那时有人劝萧克:「不要碰制度建设这个棘手的问题」,担心他的处境,但是萧克却并不在意:

「干任何工作,都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是教条主义的话,我宁愿再戴一次教条主义的帽子。」

也因为有萧克的坚持,农场的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善。

图|萧克

从1962年到1965年,全国农场从916个发展到2310个,职工队伍从44万扩大到了260万,随着耕地面积增大、农业机械化的持续推进,粮食产量也极大的增加了不少,总产量从原来的14.5亿斤增长到了71.6亿斤。

1965年,农垦企业实现盈利1.5亿元,顺利地实现了扭亏转盈。

萧克回北京工作,临走时问带不带行李

萧克在农垦部工作期间,走遍了全国各个农场。

尽管常年在外, 但萧克的随身行李非常简单,只有少量的换洗衣物以及被褥,除此以外,大部分都是书籍,这些书中不仅仅是农业方面的,还有马列主义的书、【史记】、【资治通鉴】等书籍。

经历过战争年代,萧克的身体情况并不是很好,周总理曾担心他的心脏问题,想要给他配一个炊事员,萧克对周总理的关心表示感谢,却谢绝了带炊事员的建议。

基本上每到一个地方,萧克都能做到生活上自给自足。自己买菜做饭,尽管那时萧克已经年过花甲,但老骥伏枥,萧克依然信心十足。

在江西云山垦殖农场居住期间,尽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萧克却产生了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情绪,因为萧克将军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他的生活过的非常充实。

图|六十年代毛主席与萧克

从1971年5月至10月间,萧克曾三次登顶云山,萧克将军喜欢爬山,还时常对周围人说:

「登山有很多好处,能磨炼意志,锻炼体质,开阔胸襟,领略大自然的风光。」

在云山垦殖农场居住期间,萧克将军也和周围居住的职工和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72年2月上旬,时值农历春节,萧克接到了农场领导的通知,要他回北京去,萧克十分纳闷,还问了一句: 「要不要带上行李。」 领导也大方地告诉他: 「能带的全都带上。」

萧克十分激动,他知道这是中央要调他回北京,毛主席还没有忘记他。

萧克来农场时,除了衣物铺盖,其他的也就只有书籍,临走时他看着满屋子自己做的桌椅板凳等木工家具,萧克决定全部都带上,带回去做个纪念,在走的那天,周围农垦部的同事、农场职工,包括小卖部的售货员,都赶来送别。

一向很少流泪的萧克,也不禁激动地热泪盈眶。

一直到后来回到北京后,云山垦殖场的干部群众到北京,还时常看望萧克,萧克为此也嘱咐身边工作人员:

「只要是江西的人来找我,就马上通知我。」

图|叶剑英

回到北京后,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找他谈话,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安排萧克到军政大学担任领导工作。

1977年,萧克任军事学院院长兼第1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80年,萧克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

值得一提的是,萧克将军晚年依然笔耕不辍。

1985年,萧克将军从军事学院院长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曾作诗感慨:

「既感事太多,又叹时间少。虽老不知疲,愈老愈难了。「

从1937年开始,萧克将军就撰写了【罗霄军】,后来更名为【浴血罗霄】,前后历时五十年,按说这本小说早该出版了,但萧克将军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还想再改改,但因为工作繁忙,始终难以分身,一搁置就是三十年。

一直到1988年建军节,小说才重新整理修改并出版,一经出版,便立即在社会上引发强烈的反响。并获得了第三届矛盾文学荣誉奖。

图|萧克将军与夫人蹇先佛

1990年,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萧克将军又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并于当年7月出版了刊物【炎黄春秋】。

萧克将军一生没有离开文化创作,他给我们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功绩,同时还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这一些,我们都不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