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曹爽虽志大才疏,但是10年间都在对抗士族;此战让曹爽计划破产

2024-07-23历史

三国时期曹魏的政权究竟是如何瓦解的?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作为曹操之后的第二任君主,曹爽本想维系曹氏江山,却步步陷入了与日渐强大的士族阶层的对抗之中。虽然他志向远大,但才略有限,最终在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中失利。那么,曹爽究竟是如何对抗士族的?他的计划为何会在那场关键战役中破产?一切的起因又是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曹爽扶植宗室抗衡士族

曹操开国有赖于宗室和士族两大支柱,然而到了其子曹丕时期,宗室权势日渇,士族则逐渐壮大。面对这一不利局面,曹爽上任后便着手扶植宗室,以对抗日益强大的士族力量。

其首要大计,便是削弱司马懿等声望极高的元勋贵族权力。丁谧为曹爽出谋划策,令司马懿只受肆号上的尊崇,而实权却被剥夺,需经曹爽批准方能做事。

紧接着,曹爽着手让曹氏宗亲们掌控军权。他先是任命夏侯玄为中护军,随后又将其调任征西将军,总揽雍凉等西线重镇军事大权。夏侯玄虽非出众武将,但毕竟与曹氏渊源不浅,此舍曹爽乃有居心。

与此同时,司马懿凭借连年征讨蜀汉的军功,在东西两线都拥有极高声望,部将多以其为主,令曹爽费尽心力扶植宗室在西线的力量也未能压过其锐势。

见局面日趋僵持,曹爽遂发动对蜀汉的骆谷之役,意在为夏侯玄赢取战功,从而彻底夺取雍凉军队的控制权。然而,蜀汉明将诸葛钲临机决策有方,魏军最终大败而还。

二、骆谷之役挫伤曹爽野心

骆谷之役的失利重创了曹爽扶植宗室、压制士族的计划。战败后,曹爽不得不暂时放弃在西线扩张的企图,转而将目光投向京师洛阳。

此时,洛阳的京师禁军乃是曹魏除西北雍凉军团之外,另一支最为庞大且重要的军事力量。曹爽决定先控制住这支军队,为日后重新出山东征西征奠定基础。

于是,曹爽安插亲弟曹羲掌控中领军,即负责训练和指挥洛阳武卫军的重要职务。其幼弟曹训亦被委以武卫将军衔钂,可以说曹氏宗室在洛阳禁军中已拥有极大影响力。

曹爽诸弟得此重用,贵宠恩遇可谓空前绝后。他们可以自由出入紫禁之地,号令武卫军士,仿佛已取代了宦官等原本京师的实权人物。

然而,曹爽的这一做法实则是赤果果地宣示了他要在洛阳一手遮天的野心。这不仅加剧了与日益强大的士族阶层的矛盾,就连原本宽和的宗室政策也被曹爽彻底抛弃。

从此,洛阳朝野阵营顿时分成了曹爽一系和司马懿等士族大臣一系。双方旗鼓相当,权力之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一触即发。

三、曹爽废旧政体试图重建

曹爽意识到,要彻底扭转局面,单凭宗室掌控军权已远远不够。他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曹魏的政体制度,才能真正将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

于是,曹爽着手推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首先,他取消了曹丕当年为拉拢知识分子而设立的九品中正制,重新恢复了古老的二十有五等爵位制,意在夺回门阀士族的权力。

其次,曹爽下令改变了宗室王国的设置,将原本以县为单位的小国改制为以郡为单位的大国。这一舍近求远之策旨在加强宗室的权力基础,遏制其与朝廷对立的可能。

再次,曹爽颁布诏书,禁止地方太守擅自征发賭役和徭役,整肃吏治,减轻人民负担,意图赢得人心向背。

最为关键的是,曹爽旨在剥夺丞相的权力,将其仅作为一名辅佐和传达诏命的官员,而真正的决策权则由当朝君主全权掌控。

曹爽这些变革措施虽看似合理,但却极具冒进和偏颇之嫌。他只顾巩固自身权力,而未能全面思考制衡大臣、维护朝纲的办法,导致政体摇摆不定。加之他猜忌多疑、昏庸无道,与诸多宗亲大臣反目成斗,更是彻底破坏了原本的政治生态。

面对这些离经叛道的行径,朝野震惊之余更多是哗然。司马懿等旧臣自是极力反对,就连宗室中人亦多持保守态度,不赞成如此大刀阔斧改革。然而,谁都奈何不了曹爽的专横跋扈。

四、临危不惧曹爽另有新谋

曹爽的一系列变革举措无疑彻底引燃了他与司马懿等旧臣之间的矛盾。双方在朝野上的对峙已到了火漆重迪的地步。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意外的变故再度降临。曹爽得知,西北边境雍凉大军竟然背叛投奔了蜀汉,而精锐之师马邈、马超的马氏兄弟正率领大军东征,意图直扑洛阳。

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曹爽被迫放弃更进一步的变革计划,专心应对眼前的军事危机。然而,危机之中他并未暴露出丝毫慌乱,反而头脑冷静,展现出独特的政治智慧。

面对马邈军队的进逼,曹爽没有直接和他们交战,而是采取迂回策略,封锁了他们的退路,切断了他们的粮草供给线。随后又暗中拉拢马邈麾下的诸多旧部,煽动他们归降曹魏。这些手段行之有效,马邈军心渐散,最终马超兄弟俩被迫弃军东逃。

战事一暂且落下了帷幕,曹爽却并未就此止步。他立即着手重新组建先前遭到削弱的雍凉大军,并亲自下诏征调各路精锐部队,整顿军马,力图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捍卫自身权威。

可以说,曹爽即便处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也未曾放弃自己的宏图伟略。他有勇有谋,运筹帷幄之中,谋定而后动,确保曹氏江山在危难关头不致遭到亡国灭种的命运。

五、高平陵一役曹爽覆巢之下

曹爽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在京师洛阳建立了权力垄断,摆脱了司马懿等旧臣的掣肘。而在西北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整顿。但就在这时,一场决定性的较量却不期而至。

公元239年,曹爽遣大将卞壕率军出征,意图彻底肃清西北边陲。然而,进军至高平陵时,竟遭到了司马懿亲自统帅的官军狙击。双方战事一触即发。

高平陵之战,可谓是曹爽与司马懿权力斗争的最后一役。曹爽虽然拥有人多势众的优势,但他年富力强、骁勇善战的主力部队却被司马懿的谋士程昱施计消弭。程昱不惜放火烧营,阴招阴计迭出,遂令曹爽麾下无一战士主动出战。

就在双方难分伯仲之际,马邈这位昔日的变节将领携蜀汉增援大军赶至,对曹爽军队狠狠补了一击。马邈不畏生死,亲自冲锋陷阵,大军气势如虹,终令曹爽元气大伤。

战局遂逆转,曹爽麾下各路精锐陆续崩溃。见大势已去,他也不得不下令撤军。在退军的过程中,更是惨遭马邈的狙击追杀,伤亡惨重。最终,一度呼风唤雨的曹爽,竟不敌司马懿的老谋深算,残兵败将东归,从此锐气尽失。

高平陵一役,堪称曹爽的垮台之战。这位当年雄心勃勃、意欲改天换地的新主,就此葬送了他想要扭转乾坤的最后一线希望。从此,他的权威和地位在朝野之间也就无可挽回地跌入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