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把孙权偷袭荆州的消息通报关羽,曹操这样做,想坑谁还是想救谁?

2024-07-23历史

建安二十四年,荆州战局风云突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岌岌可危。就在此时,孙权暗中谋划偷袭荆州,并向曹操密报求助。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曹操却做出了令人费解的决定:将孙权的密报通知关羽。这一举动究竟是曹操的精心算计,还是出于对关羽的惜才之心。

建安二十四年,三国鼎立的格局已然形成。魏国曹操盘踞中原,占据大好河山。蜀汉刘备据守西蜀,雄踞天府之国。吴国孙权割据江东,坐拥鱼米之乡。

这三大势力犬牙交错,互不相让。曹操虽然占据优势,却也难以一统天下。刘备虽然地盘最小,却有诸葛亮这样的智囊和关张赵这样的猛将。孙权虽然实力居中,却能左右逢源,在夹缝中求生存。

就在这年,关羽率军北上,发动了震惊天下的襄樊之战。他先是大败曹操大将于禁,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和庞德。这一战,关羽可谓是一战成名,威震华夏。

曹操闻讯大惊,连忙派遣援军。但关羽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他很快就把曹操的另一员大将曹仁围困在樊城。

樊城内外,形势危急。曹仁率领数千兵马死守城池,但城中粮草日渐匮乏,外部援军迟迟不至。关羽乘船直逼城下,围城数重,内外断绝。

曹仁面对这样的困境,只能激励将士,与城共存亡。他知道,一旦樊城失守,关羽就将长驱直入,直取许都,那时曹操的大业就会毁于一旦。

与此同时,在江东的孙权也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一方面担心关羽势力膨胀,威胁到自己的地盘;另一方面又想趁火打劫,夺取荆州。

孙权心中盘算:如果能趁关羽主力北上之际,偷袭荆州,那可就是一举两得。既能打击刘备势力,又能扩大自己的地盘。想到这里,孙权决定向曹操求助。

他派出使者,带着密信前往许都。密信中详细阐述了偷袭荆州的计划,并恳请曹操保密,不要让关羽有所察觉。

曹操收到密信后,不禁冷笑。他想起前些日子司马懿和蒋济的预言:关羽北上必然会引起孙权的忌惮,到时候只要许诺孙权一些利益,他就会主动出兵牵制关羽。

没想到这预言这么快就应验了。曹操心中暗喜,但他并没有立即答应孙权的请求。相反,他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议对策。

群臣们纷纷献策,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保密,好让孙权偷袭得手。但是曹操心中另有打算。他知道朝中不乏与刘备、关羽有交情的人,这个消息恐怕很快就会传到对方耳中。

就在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董昭站了出来。他建议将孙权的密谋告知关羽,认为这样做才是上策。董昭的话正中曹操下怀,他当即下令:将孙权的密信用箭射入关羽军营。

孙权的使者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往许都。他带着一封密信,里面详细阐述了偷袭荆州的计划。

孙权在信中恳请曹操保密,并表示愿意以此为功劳献给曹操。这封信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落在了曹操的案头。

曹操读完信后,不由得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想起前些日子司马懿和蒋济的预言,心中暗暗称奇。

这两位谋士早就料到,关羽北上必然会引起孙权的忌惮。果不其然,孙权主动向曹操示好,请求协助偷袭荆州。

曹操没有立即答复孙权,而是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各抒己见。

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保密,配合孙权的计划。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一举击溃关羽。

但曹操心中另有打算。他环顾四周,心想朝中不乏与刘备、关羽有交情的人。

这个消息恐怕很快就会传到对方耳中。与其如此,不如主动出击,将计就计。

就在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董昭站了出来。他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将孙权的密谋告知关羽。

董昭认为,这样做才是上策。他侃侃而谈,阐述了这个建议的几个好处。

其一,可以挫败孙权的阴谋,让他的计划功亏一篑。其二,可以在关羽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离间孙刘关系。

其三,还可以显示曹操的大度和气量,为日后争取关羽埋下伏笔。董昭的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赞同,认为这是一箭三雕的妙计。也有人反对,觉得这样做会失去一个打击关羽的好机会。

曹操听着群臣的争论,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但并没有立即表态。

他故意沉吟片刻,让争论继续进行。这时,曹操注意到有几个大臣的表情有些异常。

这些人平日里就与刘备、关羽有些往来。曹操心中暗笑,看来这些人已经按捺不住,想要通风报信了。

终于,曹操开口了。他说:"诸位爱卿的意见我都听到了。董昭的建议很有道理,我决定采纳。"

话音刚落,朝堂上一片哗然。有人欢呼雀跃,有人面露难色。曹操不动声色地扫视一圈,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他当即下令:将孙权的密信用箭射入关羽军营。这个命令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消息很快传遍了许都,不少人都在猜测曹操此举的用意。有人说这是曹操的诡计,有人说这是曹操的仁义之举。

而在樊城城下,关羽的大营里,一支羽箭破空而来,带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关羽拆开箭上绑着的信笺,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召集麾下将领,商讨对策。有将领主张立即撤军,以保全实力。也有将领认为应该加紧攻城,速战速决。

关羽权衡再三,最终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决定继续围攻樊城,但同时派出斥候密切关注江东的动向。

关羽认为,只要能尽快拿下樊城,就还有时间回师勤王,挫败孙权的阴谋。这个决定,注定要改变三国的格局。

曹操的决定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三国政坛引起了轩然大波。许都城内,街头巷尾都在热议这个惊人的消息。

有人说曹操是在坑害孙权,有人说他是在救关羽,还有人说这是挑拨离间的妙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坑害孙权的说法颇有市场。支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曹操此举无疑会让孙权的偷袭计划功亏一篑。

孙权辛辛苦苦筹划的偷袭行动,还没开始就已经曝光。这对孙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不仅如此,曹操的行为还可能让孙权陷入被动。一旦关羽得知消息后迅速回师,孙权就可能腹背受敌,处境十分危险。

还有人认为,曹操这是在救关羽。他们说,曹操虽然与关羽是敌人,但也不得不佩服关羽的才能和忠义。

曹操此举,是在给关羽一个提醒和机会。让他能及时撤退,避免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

这些人还搬出了曹操"宁与人,不与土"的名言来佐证。他们认为,曹操是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这句话的含义。

但也有人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他们反驳道,曹操怎么可能这么好心?他这么做,肯定另有所图。

于是,第三种说法应运而生:曹操此举是为了挑拨孙刘关系,坐收渔翁之利。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曹操此举可谓一箭三雕。

首先,它挫败了孙权的计划,让孙权陷入被动。其次,它在关羽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动摇了蜀吴联盟的根基。

最后,它还塑造了曹操仁义的形象,为日后争取关羽埋下伏笔。这些人赞叹道,不愧是曹操,这一手玩得可真是高明啊!

与此同时,在樊城城下,关羽的大营里也是一片哗然。将士们议论纷纷,对曹操的用意各执一词。

有人认为曹操是在玩弄诡计,不可轻信。也有人觉得曹操此举确实令人费解,或许真有深意。

关羽听着众人的议论,面色凝重。他不断地在营帐内来回踱步,似乎在权衡利弊。

最终,关羽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继续围攻樊城,但同时加强对江东的防备。他认为,只要能尽快拿下樊城,就还有时间回师勤王。

关羽的这个决定,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曹操的高明。无论关羽选择撤军还是坚守,都在曹操的预料之中。

而在江东,孙权得知自己的计划已经暴露,顿时怒不可遏。他咬牙切齿地说:"曹操,你好狠的心啊!"

孙权立即召集文武商议对策。有人主张趁关羽还未回师,立即出兵偷袭荆州。也有人建议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经过激烈的讨论,孙权最终决定:既然计划已经暴露,那就索性明刀明枪地来。他下令大军集结,准备对荆州发起全面进攻。

就这样,曹操的一个决定,让三国格局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而在许都,曹操依旧保持着他那高深莫测的笑容。他知道,无论事态如何发展,他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关羽继续围攻樊城,却不知身后已是暗流涌动。他派出的斥候并未察觉到江东大军的动向,这给了孙权可乘之机。

孙权亲自率领大军,悄无声息地向荆州推进。他的战船顺江而下,如同一条巨龙蛰伏在长江之中。

就在关羽全力攻打樊城之际,孙权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荆州守将麋芳和傅士仁措手不及,仓促应战。

孙权的军队如同潮水般涌入荆州,守军节节败退。麋芳和傅士仁见势不妙,竟然选择投降。

荆州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落入了孙权之手。孙权站在城头,俯瞰这片富饶的土地,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消息传到樊城,关羽如同晴天霹雳。他立即下令撤军,准备回师勤王。然而,为时已晚。

关羽的退路已经被孙权的军队切断。他率领残兵败将,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中艰难突围。

关羽的处境越发危险,曾经的威风荡然无存。他带着少量亲信,在荆州境内四处躲藏。

孙权的军队如同猎犬一般,四处搜寻关羽的踪迹。关羽几次险些落入敌手,但都凭借自己的机智脱险。

然而,命运终究还是和关羽开了个玩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关羽被围困在了麦城。

城内粮草殆尽,士气低落。关羽知道,这次恐怕难以逃脱了。他召集众将,商议突围之策。

就在这时,孙权派人送来了降书。降书中许诺,只要关羽投降,就可以保全性命。

关羽看着降书,冷笑一声。他当着使者的面,将降书撕得粉碎。关羽说:"宁死不降,何须多言!"

孙权得知关羽的回答,勃然大怒。他下令全军出击,务必生擒关羽。

麦城内外,厮杀声震天动地。关羽亲自上阵,奋勇杀敌。他的长刀如同一道闪电,所向披靡。

然而,寡不敌众。关羽的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最终只剩下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以及几个亲信。

关羽看着满地的尸体,长叹一声。他知道,自己的结局已经注定。关羽对着身边的亲信说:"你们各自逃命去吧,不必跟我一起送死。"

亲信们流着泪说:"将军待我们如父,我们岂能在危难之际弃将军而去?"关羽被他们的忠诚所感动,点了点头。

就这样,关羽带着这几个忠心耿耿的部下,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离开了麦城。他们向着汉中的方向逃去,希望能够与刘备汇合。

然而,天不遂人愿。在途经荆州境内的一个小镇时,关羽一行人被当地的百姓认出。有人偷偷通风报信,很快,孙权的军队就追了上来。

关羽被团团围住,再无退路。他拔出长刀,准备做最后的抵抗。就在这时,一支冷箭从暗处射来,正中关羽的后心。

关羽踉跄了一下,但仍然挺直了腰板。他转身看向箭射来的方向,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暗处走了出来。

原来,射箭的人正是曾经投降孙权的麋芳。麋芳看着受伤的关羽,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关羽看着麋芳,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他说:"我关羽一生行事光明磊落,不想却死在你这种小人手里。"

说完这句话,关羽仰天长啸,然后缓缓倒下。就这样,这位威震华夏的蜀汉名将,最终死在了曾经的部下手中。

关羽的死讯很快传遍了整个三国。刘备闻讯大哭,连续几天茶饭不思。他发誓要为关羽报仇,誓要灭掉东吴。

而在许都,曹操得知关羽身死的消息,久久沉默不语。最后,他只说了一句话:"英雄已逝,天下再无关羽。"

就这样,关羽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句号。然而,他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