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当年为何要「闯关东」?又为何不去温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东北?

2024-07-24历史

说起「闯关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清朝历史上著名的人口迁移行动,闯关东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它不仅缓解了山东地区的人口压力,也间接的带动了关东地区的经济繁荣,当然,它最大的功劳还是让无数的山东人因此得以活命,没有被活活饿死。

但奇怪的是,都是为了活命,山东人为什么不去更富裕的南方,寻找活命的机会,而是要去寒冷的东北呢?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

一、闯关东的由来

关东地区作为清朝的「大本营」,清朝前期对关东地区,一直实行的都是封禁政策,既不准中原地区的人前往关东地区,也不许关东地区的人来中原地区,二者相互隔离。

但在清朝末期,列强侵略中国,清王朝不敌,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关东地区的大部分领土被沙俄占据。

此时的关东地区,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失去这一块「龙兴之地」,直到此时,清政府才意识到了危险,想加强自己在关东地区的统治。

但靠武力夺取,清政府又不是沙俄的对手,所以清政府想了一个办法,迁移人口,将人口往关东地区迁移,通过充实人口,来加强关东地区的官府认同感,以此来稳固清政府在关东地区的统治。

再加上,关东地区的人多了,也能有效地抵御沙俄的进攻,所以在双重原因下,清政府取消了「禁关令」,允许中原地区的人进入到关东地区。

而当时山东、河北地区又因为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普通百姓难以养活自己,而高门大户又过着奢华的生活,双方矛盾频繁,整个社会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冲突。

清政府为了缓解矛盾,便号召山东地区的人前往关东地区谋生,而山东地区的百姓为了能活下去,也是开始了向关东地区迁移。而这次人口大迁移行动,便被称为「闯关东」。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不少人将「闯关东」中的关东认为是现在的东北地区,但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当时的关东地区主要是指山海关以东的广阔地域,与东三省不可相提并论,因为那时的关东地区,还包括了现在内蒙古东部大部分地区,而现在的东三省是在光绪十三年由清政府划出关东地区一部分的领土设置而来的。

关东地区不代表东北地区,但东北地区属于关东地区,二者属于包涵关系,只不过因为当时去往东北地区的人太多,才让人误以为东北地区就是关东地区。

二、为什么是「闯关东」而不是「闯南方」呢?

相信大家都有这么一个疑问,山东人为了活命,逼不得已离开山东,可为何会前往寒冷的关东,而不是温暖的南方呢?

其实他们之所以去关东而不是南方,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文化习俗相近。

其实在康熙颁布「禁关令」之前,清朝在关东地区实行的是「招募令」,比如在1644年到1667年间,清朝规定:「凡是能招募到100人来东北,‘文授知县,武授守备」。

鼓励官员在中原地区招募人口,充实关东地区,但后面为了保护清人的利益,才废除了这条法令。

但在废除法令之前,已经有不少中原人去了关东地区,而且在那里生根发芽,给关东地区带去了不少中原地区的习俗,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同化,关东地区的文化乃至习俗已经靠近中原地区。

所以等到不少活不下去的中原人打算迁移到别处生活时,跟自己有相同文化,相近的生活习惯的关东,无疑比生活习惯大相捷径的南方,要吸引人的多。

正是因为这种文化习惯上的相互吸引,使得当时不少逃难的人都往关东地区跑,形成了闯关东的热潮。

2、自然资源丰富

在古代,因为北方气候寒冷,不适合人口居住,人烟稀少,土地和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有着广袤的无人之地。

而且这些无人之地,还不是像中原地区那种贫瘠的土地,而是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黑土地,而且能开垦的面积达到了一亿亩。

除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就像电视剧【闯关东】里的朱开山一样,他凭着一股韧劲,不仅获得了广袤的土地,解决了一家人的生存问题,后面更是凭着一股狠劲儿,靠着淘金发了大财,可见当时关东地区的资源有多丰富。

也正是因为它的资源丰富,不管张作霖还是日本,都将关东地区作为自己的大本营,而沙俄也才一直想侵略关东。

而与之相对的南方呢?南方的土地虽然不少,但各种地主、乡绅也多,他们早已经把土地都收入囊中了,根本没有多余的土地给别人。

而它的自然资源也一样,从明朝开始,官府便在南方设立了大量有关矿产资源的官职,负责挖掘各种矿产,比如银监局,在南方有着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矿场,为国家挖掘银矿,经过多年的挖掘,南方的矿产资源不是被挖走,便是深埋地下,难以挖掘。

二者比较,自然是关东地区更能养活人,也更有吸引力。

3、人的原因

如果看过【闯关东】的就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闯关东的都是一些农民,或者是一些活不下去的人,比如朱开山一家,而那些地主,官员没有一个人离开中原地区。

而且他们往往都是拖家带口的离开,而不是一两个人,在这种拖家带口的情况下,什么最重要呢?吃得最重要,活下去最重要。

作为农民,最擅长的无疑是种地,也只有种地才能让他们在那个乱世里,不至于一下就饿死。

而关东地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能种的地,只要肯干,基本上在关东就饿不死,而南方虽然经济发达,但根本没有能满足几万人,乃至数十万人的土地,但这些迁移的农民除了种地又不会其他手艺,去南方,不是让一家人都饿死吗?

4、逃避战争

清末的时候,列强入侵我国,清政府不能保护国民和领土,割让了不少土地给列强,其中一个被多个国家争夺的地方,便是山东,当时的山东被列强环绕,争夺,里面的普通百姓饱受战争的摧残,他们每个人都想找到一片安稳的地方,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而关东地区则无疑能满足他们的愿望。

关东地区后面虽然被日本占领了大半,但事实是,在当时,关东这片被清朝视为「龙兴之地」的地方,是唯一没有土匪造反等战乱的清静之地。

而当时的南方,则是列强争夺的焦点,也是各种起义军的大本营,可以说单纯从动荡程度来说,南方比山东也不遑多让。

而对于拖家带口,追求安稳生活的山东老农民来说,关东无疑比南方要好得多,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前往了南方上海等地,但他们不是加入帮会便是客死他乡,能安稳存活下来的十不存一,这种情况,显然不适合普通民众。

5、政策原因

我们前面说过清朝是从关东地区起家的,所以对于关东地区的保护也比较严格,是不准中原地区的普通百姓前往关东的。

比如在康熙七年(1668年)的时候,为了保护满清人在东北的利益,清王朝便颁布「禁关令」严禁其它地区的人前往关东谋生,当时清王朝正值鼎盛时期,对国家有着绝对的统治力,它下令不准前往关东地区,自然没有人敢前往关东。

但在清朝末期,为了防止沙俄,清朝又取消了「禁关令」,鼓励中原地区的人前往关东地区,允许在关东地区拥有自己的土地,比如张学良,就曾说过:「关东有射箭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拿把弓箭,你能射多远就能得多大的土地。

正是在这种政策支持下,不少山东人前往了关东地区,希望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而南方呢?清政府一直没有禁止过中原人前往南方,同样对于前往南方的人也自然没有奖励,什么都要自己去争取,两两比较,大部分人自然会选择有政策支持的关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