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2018年,刘思齐公开一份材料,揭开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真相

2024-04-08历史

1953年的夏天,刘思齐在拜访毛主席时,向他问了个埋在心中已久的问题:

「爸爸,岸英很久没来过信了,您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岸英他已经不在了,牺牲在了战场上……」

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听到主席的回答时,刘思齐还是控制不住情绪崩溃大哭。

直到她发现主席的手已是一片冰凉,这才反应过来,主席的伤心并不比她少。

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正值朝鲜战争最关键的时期,任何消息的公布与传播,都有可能会被敌方利用。

为了前线士兵的士气和局势的稳定,毛岸英同志牺牲真相迟迟没有公布。

有段时间,关于毛岸英牺牲的阴谋论层出不穷,为烈士的家属带来了极大的二次伤害,直到2018年,步入暮年的刘思齐才公布了一份材料。

正是这份由毛岸英战友成普所写的 【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情况的回忆】 一文,为我们揭露了战争残酷的一角,也为毛岸英的牺牲完成了又一轮正名。

那么毛岸英作为主席长子,为什么要去往前线?当年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毛岸英牺牲真相的背后,还藏着哪些信息?

少年壮志酬报国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万事百废俱兴,但国际上的局势却不容乐观。

6月25日,同我国只隔了一条鸭绿江的朝鲜爆发战争,短短三个月,美联军就已经跨过了「三八线」,再走一步,就可以对中国长驱直入。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中共中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激烈又焦灼的会议后,决定由彭德怀担任总司令,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守卫防线,保家卫国。

但当时没人能想到,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是一个叫做毛岸英的年轻人。

在毛主席为彭德怀饯行时,这个年轻人对彭德怀说

「彭伯伯、爸爸,我想去朝鲜,上前线保家卫国!」

毛主席一听哈哈大笑,当即表明这件事情自己做不了主,得问做主的彭司令。

这可把彭德怀吓得不轻,他看着眼前高大的年轻人,劝道:

「在哪儿不是保家卫国,你在工厂上班,提供储备也是一样的。」

毛岸英眼见不行,搬出了自己的履历:

「我上过战场,会俄语,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对战场还有一份作用。」

彭德怀愁得不行,打仗可不是儿戏,他只能转头向毛主席求助。

谁料毛主席沉思了一会儿,竟然笑着同意了。

在场的人都明白,参加朝鲜战争,并不是这个年轻人的一时兴起,而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毛岸英是毛泽东主席和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大儿子,他从小就随杨开慧一起生活,辗转各地看着母亲进行革命活动。

那段时期,当局对革命的打压从未停止,毛岸英的身心也笼罩在恐惧之下。

他目睹过母亲的入狱和死亡,也曾因为力量微薄,眼睁睁看着弟弟落下伤病。

带着弟弟躲在破庙里,身上只盖了一层报纸时,他问过老天,也问过自己,为什么人的命会这么苦,会这么痛。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原因,后来前往苏联学习共产主义时,他才明白同自己聚少离多的父亲、年幼时就死别的母亲,他们所坚持的信仰到底是什么。

于是回到祖国后,毛岸英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身份而功臣自居。

他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开始做起,等到朝鲜战争爆发时,他也第一时间想的是如何为祖国做贡献。

但此时,不论是同意毛岸英去往朝鲜的毛主席,还是纠结的彭司令都没有想到,这个还未满28岁的年轻人,将会为了国家,永远留在那片土地上。

关于毛岸英的牺牲原因,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下面我们从2018年和2020年公布的两份绝密资料中,还原当时毛岸英烈士牺牲的现场。

壮志未酬身喋血

跨过鸭绿江后,彭德怀将司令部设在了大榆洞,这里离前线很近,位置隐蔽,是个很好的藏身之所。

但因为这里是个有名的矿洞,电报发出频繁。

美军检测到信号后,就常常派飞机在大榆洞上空盘旋,时不时来个俯冲,甩下两枚炸弹,弄得志愿军中人心惶惶。

为了保障志愿军的安全,11月21日,周恩来总理就下令着手布置防空洞和地下办公室。

一有敌袭,所有人都要立马躲进防空洞内,任何人不得违背这一指令。

随后,毛主席也发来电报,让各级同志们注意安全,不能轻敌,不要大意。

11月24日,党组织又下令,让志愿军司令部各成员在25日之前疏散到各自岗位,洪学智副司令员全权负责彭德怀司令的安全。

那几天,忧心战场的彭德怀不停和周围的秘书、参谋讨论着这仗该怎么打。

其中有个姓刘的俄语翻译兼秘书工作认真负责,有好几次提出的意见,都被彭德怀司令赞赏过。

这个刘秘书就是毛岸英,他没有让任何人知道自己就是毛泽东的儿子,选择了隐姓埋名待在彭德怀身边。

这一天,毛岸英和战友高瑞欣忙着工作,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24小时没合过眼,不停翻译、整理、分析、发送着对战役至关重要的信息,甚至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没过多久,彭德怀的秘书杨凤安就跑过来让人撤离。

就在刚刚,前线发现了四架敌机在脑袋上盘旋而过,按照美军的惯性,下一秒很有可能就会投汽油弹下来。

毛岸英等还在办公室的四名成员急匆匆地撤了出来,等到飞机走后,他们就又返回了办公室工作。

没办法,这时正是第二次战役的关键时期,所有人特别是政治部的人,容不得半点马虎。

1950年11月25日,对大多数踏上朝鲜半岛的志愿军来讲,都是极为普通的一天。

每天都是侦察、避难、侦察,看着成堆的汽油弹从空中倾倒下来,炸成一片火花。

身旁的战友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但还来不及悲伤,就得继续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毛岸英返回到办公室后,就和高瑞欣背对着大门,根据已有的敌我信息,研究着最佳的作战方针。

他们的讲述滔滔不绝,不一会儿有了结果后,两人就开始发电报。

成普和另一名李姓通讯员站在屋内,隐隐约约听到外面有战机的声音传来,他们心里正疑惑着战机不是刚走吗,怎么又来了?随即就听到倾倒汽油弹的声音。

离门口最近的成普反应最快,他大吼了一声:「快跑!」

但没来得及跑过去叫走毛岸英和高瑞欣,他就被炮弹掀起的气浪冲飞了好几米远,身上全是燃起的烈火。

好不容易凭着求生本能,将身上的火扑灭后,眼睛又睁不开了。

他只能抓着身边的医务兵问: 「其他人呢,其他人出来没有?」

成普知道,自己能逃生完全是侥幸,一是离门口近,被气浪掀翻远离了火源;二是求生意识让他在第一时间,就翻滚着扑灭了身上的烈火。

虽然头发、半张脸都被烧伤,但好歹保住了一命。

而在屋中的两人,因为距离门口远,又在专心做事,完全没有这样的机会逃离火场。

彭德怀听到消息后,连忙赶到现场,他眉头紧皱,面色苍白,看着有人从现场抬出来两具尸体时,心下大恸。

他匆忙走上前,两具尸体已经完全碳化,身高体型也差不多,单从外表来看,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彭德怀目光一转,视线突然就落在了一具尸体的手腕上,那里带着一块钢制手表,手表并不名贵,但是毛岸英每天都要挤出时间来擦一擦。

记得当时问起时,这个小伙子带着对家庭的憧憬:

「这是我岳母临别前留给我的,她说给我一个念想,思齐和爸爸还在家里等我。」

没想到,这块临别前的赠物,竟成了认出毛岸英身份的唯一标识。

回到地下室后,彭德怀向主席汇报情况,刚一提笔,就又放下,才写两个字,纸张就被失神留下的墨迹弄脏。

短短几十个字,身经百战的彭司令竟写了一个多小时。

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你的身份,而放弃对人的残忍,也不会因为后果,而收敛起一丝半毫的嚣张。

彭德怀心里知道,毛岸英是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对于马革裹尸的战士来说,死得其所。

但正因如此他才不安、愧疚,这个才踏上朝鲜土地一个多月,前几天才刚满28岁的年轻人,是主席的儿子,而主席一家,已为革命,已为祖国,牺牲了6人。

两份绝密材料背后的真相

上文提到,我们是通过两封绝密文件,还原了当时毛岸英同志牺牲的现场情况。

其中一封,就是2020年首次公布的,在毛岸英同志牺牲后,彭德怀发给中央的这封密报。

还有一封,是2018年刘思齐老人公布的,由成普口述的朝鲜战争回忆录。

这两人,一个是毛岸英的上司,一个是他亲密的战友,其中描述的都是战争的一手资料。详细阅读后,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点。

毛岸英同志,其实是有极大可能在那场轰炸中幸存的。

彭德怀和成普都讲道,美军先是来了四架飞机,既不投弹,也不示威,只是在空中盘旋了一会儿,就朝北飞去。

这时候,在地面上的所有人,几乎都撤回了防空洞内,等待着敌机的轰炸和远去。

而毛岸英和高瑞欣因为承担着发密报的任务,仅在最危急的关头撤离了一会儿,看着美军不放弹,就又急匆匆跑回去工作。

如果迟一会儿再过去,或者两人在工作时稍稍放松一下,抽空看眼门外,这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或许都能避免被汽油弹轰炸的命运。

但一切都没有如果,正像成普之后所说的,在踏上朝鲜土地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肩负着极其重大的使命,这个使命能让所有志愿军不顾生命的危险,投身到战场第一线。

只要当时没有危险,就没有理由离开战场,离开工作场所。

牺牲的毛岸英和高瑞欣难道不明白美军会再次袭击吗?但在决定加入志愿军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为了保家卫国,他们顾不上那么多,战场上,时间就如生命,容不得一丝延迟。

谁不怕死?但如果退缩一步,背后就是「三八线」,就是中国的父老乡亲。

才刚经历了抗战,这群年轻人明白战争和侵略会给国家和土地带来多大的伤害。

为了避免这样的伤害,他们拿着血肉之躯堵在刀枪炮火面前,用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将敌人逼得向后,再向后。

也是因为有同毛岸英这样,不惧牺牲的人的存在,朝鲜战争才能以极为惨痛的方式胜利。

英雄后事

等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回国时,没有人敢相信,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接到彭德怀密报的秘书叶子龙,手抖了腿也软了,着急忙慌地跑去问周恩来总理该怎么办。

这时恰好是第二次战役最关键的时期,作为最高的指挥官,毛主席不能有一丝的分心。

周恩来和刘少奇商讨后决定:先将这个消息暂时压下,等到战事稍微稳定后再告知毛主席。

毛主席知道儿子牺牲的消息,已经是三个月后,第三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时。

他看到密报的第一眼,喜悦就在瞬间被冲得灰飞烟灭。

他想拿烟出来,却抖着手将烟盒推了一次又一次,他想找火柴,火柴盒明明就在眼前,他却翻遍了全身的口袋。

卫兵为他点上烟,好不容易吸了一口,却半天颤抖着,努力把眼泪往眼眶中逼。

半晌后才道: 「战争嘛,总要有人牺牲的。」

作为国家主席,毛泽东很少在别人面前流露出伤痛,就算已经悲痛欲绝,他还吩咐着周围人要瞒好刘思齐,她还小,和毛岸英的新婚才一年,现在承受不了这么沉痛的消息。

这一瞒就是两年多,直到刘思齐察觉到不对了,才旁敲侧击地问毛主席,岸英的去向。

眼见瞒不住了,毛主席才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说出口。

看着崩溃大哭的刘思齐,他面露不忍,刘思齐是妻子,尚且可以用哭泣来发泄心中的痛,但作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只能把丧子之痛压下心头,埋在心里无人知道的角落。

他接见黄继光母亲时说:

「我们都是烈属,我们的儿子都是英雄。」

他对周围人说: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岸英只是普通的战士,大家不要当成一件大事。」

而等到毛主席去世后,大家才从他的遗物里找出了个小箱子,里面装着一件毛衣,和一块毛巾。

这是和密报一同寄回的,属于毛岸英的遗物,作为父亲的毛主席,沉默着把这些物件,小心地保存了26年。

刘思齐曾代牺牲的毛岸英问过毛主席一个问题: 「爸爸,岸英作为您的儿子,他合格了吗?」

这是出征之前毛岸英问父亲的一个问题,那时满腔热血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渴望从从小就聚少离多的父亲那里得到一个答案。

毛主席跟他说: 「等你回来我就告诉你。」

但父子两终究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听着刘思齐的问题,毛主席终是哽咽着出口: 「是合格的,爸爸很为他骄傲。」

如今,距离毛岸英烈士的牺牲已经过去了72年,他在世上最紧密的羁绊刘思齐老人,也在2020年去世。

时间会磨蚀掉一部分群众的记忆,也会让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变得苍白无力。

但他所留下来的,是国有难吾辈义不容辞的决然;是明知此去凶险万分,也要执意前行的坚韧;是千千万万个,如同毛岸英一样的人,用血肉之躯为我们堆积而成的强大和自信。

我们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会为有着这样不怕牺牲的先烈,而感到自豪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