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为什么解放中南、西南时要采取千里战略大迂回、大包抄?

2024-01-30历史

——你了解咱们的队伍吗?(124)

主 编:崔晓汉

总撰稿:徐焰

顾 问:毛新宇

渡江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歼逃敌。在消灭中南、西南残存的国民党部队时,中央军委为什么会提出「应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方针」呢?

正面穷追猛打或可抓敌一部,却未必能全歼

1949 年春,国民党政府逃离南京后南迁广州,尚存的150万军队分别盘踞在台湾、福建及中南、西南、西北若干省境内。为解放中南、西南地区,中央军委 1949年5月23日下令部署,要求第二野战军位于浙赣铁路沿线,准备协同第三野战军对付帝国主义国家可能的武装干涉,待此种可能性减少后,即进军西南,在第一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解放并经营川、康、滇、黔、藏诸省;并准备解放台湾;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解放并经营豫、鄂、湘、赣、粤、桂诸省。

在追歼残敌的过程中,中央军委针对不同的敌情和地理条件,制定不同的作战方针,提出不同的作战要求。当时在东南方向,国民党军后撤的余地并不大,只有闽南及东南沿海诸岛屿方向,目的是通过控制东南沿海地区及近海岛屿来屏障台湾。在西北方向,由于人稀地贫交通不便,青海马步芳和宁夏马鸿逵集团无处可逃,只能死守老巢,顽抗到底。在中南、西南方向,国民党军主力白崇禧集团和胡宗南集团既企图负隅顽抗,同时又随时准备撤退或逃出国境。对待他们,如果实行正面穷追猛打,可以抓住一部,必定会有大部逃到边远地区或境外。用什么方法将残存的敌人截住并歼灭于国境内,就成了追击作战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根据上述情况,中央军委提出对中南、西南之敌应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方针,即不顾敌人的任何临时部署,以主力大胆从两翼迂回到敌深远后方,断其退路,然而再回打,对华东、西北地区之敌,穷追猛打,辅以小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

不要「近距离包围迂回」,要「远距离包围迂回’

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和暂归四野指挥的二野第4兵团,从7月起发起解放中南各省的作战。当时因华中国民党军的主力桂系白崇禧部力避与解放军决战,四野近距离迂回包围的部署没能奏效。同时,也由于大部分部队初到南方,不熟悉水网稻田地和山地作战特点,水土不适,虽歼敌一部,解放鄂西、湘北及赣北地区,但未达到预定歼敌目的。

白崇禧退守湘南的衡阳、宝庆地区后,与东面的余汉谋、西面的宋希濂集团组成湘粤联合防线,阻止解放军南进。7月16日,毛泽东致电四野林彪、邓子恢、萧克和二野刘伯承、张际春、李达,下达【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追歼白崇禧部】的命令,特别指出:「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作战。」因此,和这个敌人作战,「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动,即完全不理白部的临时部署,而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迫其最后不得不和我作战。」

当时,四野政委罗荣桓对桂系军队有过形象的评价。「这些着短裤、穿草鞋的兵,打仗顽强,又善于爬山,跑起来像揩了油的,很难抓住。特别是桂军对白崇禧很迷信,有所谓‘小诸葛在,共军其奈我何’的狂言。部队要有准备,尤其是指挥员,要心内有底,可能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遵照中央指示,第四野战军首长决定兵分东、中、西三路,以西路军第13兵团经湘西直插广西,割断白崇禧部退往云南、贵州道路;东路军第15、第4兵团首先歼灭广东之敌,解放广州,然后第4兵团由广东迂回至广西,与西路军形成大钳形合围,林彪亲率中路的6个军19个师由北向南,首先歼灭湘南敌人,向广西推进,聚歼白崇禧部于广西境内。

在酷暑期间,部队进行了休整,秋凉时开始全面进击。西路军攻占芷江等地,先截断白崇禧部退往贵州的道路。10月间,中路军在西路军配合下,向衡阳、宝庆地区的白崇禧部发起攻击。第45军135师乘势插入敌后,在纵深奋勇抗击,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撤退行动。东路的第四野战军15 兵团、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和两广纵队多路攻入粤北,从左右两翼突破白崇禧的「湘粤联合防线」。

10月9日拂晓,白崇禧的桂系起家的主力四个师被歼灭于祁阳以北地区,衡宝战役结束。与此同时,南下的东路军发起广东战役,全面击溃余汉谋集团,于14日解放广州。白崇禧率残部退入广西后,解放军挥师入桂,于11月6日发起广西战役,仍然采取大迂回战法,首先切断敌退云南、退雷州半岛、退钦州的道路,尔后实行围歼。至12月14日,共歼敌17.3万人,解放广西全境。

解放西南,仍然采用「大迂回」

担负进军大西南任务的是二野和一、四野各一部,在刘伯承、邓小平、贺龙指挥下,歼灭盘踞在西南的胡宗南部和四川国民党军阀。

中央军委根据西南地理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地国民党军力避决战,形势不利时会逃往西康、云南、台湾或国外,因此对进军西南的作战方针和部署作了一系列指示,指出:「胡宗南全军正向四川撤退,并有向昆明撤退消息,蒋介石、何应钦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庆、割据西南的梦,而欲消灭胡军及川、康诸敌,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不可」;「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

按照军委指示,二野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方针,于11月开始向黔川边境前进,封闭敌人退路。担任战略迂回的第5兵团从湘西出发,15日占领贵阳,随后解放川南部分地区;第3兵团及四野一部由鄂西和湘西出动,突破川鄂边防线,直逼重庆。胡宗南部主力由秦岭地区急速撤往成都。二野乘胜向川西急进,一野第18兵团由川陕边向川北急进,将国民党的党政军数十万人员包围在成都地区。

为争取和平改编被围之敌,二野刘、邓首长于11月21日提出「约法八章」,要求西南国民党军政人员停止抵抗接受改编。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分别在昆明、雅安等地起义,云南、西康宣告和平解放。随后,成都地区的国民党军五个兵团也相继起义,成都解放。随后,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部队又进军云南全省相继解放,接着进行了西昌战役和昌都战役,完全解放了大西南。

在进军中南和西南的作战中,解放军采取千里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达成中央军委的战役企图,粉碎了蒋介石经营西南待机反攻的迷梦,是战略追击时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