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4年抗战,西安被攻打20余次,是如何成功抵御日军的?

2024-07-22历史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昭和天皇向全日本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主甲板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

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

10月25日,中国国民政府又在台湾举办了受降仪式。

至此,中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图片|日本受降仪式

抗战14年,日军在华夏大地肆虐横行,从北平到南京,从杭州到开封,再到洛阳,六大古都中的五座都相继沦陷,饱受兵燹之苦,只有西安未曾沦陷。

自1937年七七事变起,日军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国土大半沦陷。

1937年10月,日军发动太原战役,太原沦陷;1944年4月,日军发动豫中会战,战线一度推进至河南灵宝,这是十余年间日军距离西安最近的两次,但却一直没有对西安造成实质性威胁。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好似被历代君主所护佑,始终没让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关中的一寸土地。

图片|西安被炮轰

01 西安于日军全面侵华计划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

日本人想不想攻进西安?

我们都知道,西安深处全国地理中心,又是西北、华北、西南和东南多个地区的连接中转站。

国民政府于1937年末迁都重庆——一个与西安只隔着一座秦岭的地方。

八路军总部及中共中央根据地分别位于延安的杨家岭、枣园和王家坪三处,在西安的西北方向与西安隔河相望。

西安一旦失守,西部地区便门户大开,日军西可直逼陕甘宁边区,对延安造成巨大威胁;南可直逼川渝地区,威胁国民政府陪都重庆。

图片|中日军队势力分布

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的运输线基本都已被日本控制,导致英美对中国的援助几乎只剩下缅甸这华山一条路,反倒是来自苏联的援助可以从大西北源源不断地送过来。

图片|日军控制东南沿海大部分地区

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发现西安的情况是很微妙的:

占领之,便可以在不断对重庆国民政府施压的同时,给予在陕北的中共政府巨大打击,并且还能捎带手阻断苏联到中国的运输线,可说是一石三鸟。

由此可见,西安当时的战略价值非常之高,日军占领西安即可实现侵华路线的南北合围。可以说,西安算是全国抗战命脉,不可能被日军轻轻放过。

1942年日本华北方面军最早提出「西安作战计划」,当时的华北日军已经长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战役,长期的防御与驻守使他们迫切想要开展一场新的大战,而西安,几乎可以说是北方唯一一座没有被日军攻克的大城市,成为华北方面军的关注点。

图片|日军进攻西安被打退后

故,为攻占西安这块必争之地,日军对西安发动了猛烈的暴行:

1938年10月12日,日机20架分三批侵袭轰炸西安。

同年11月23日,日机20余架侵扰西安市区上空,共投掷80余枚炸弹,市区人员、房屋损失惨重。

1939年4月2日,日机七架侵扰西安市区上空,盘旋轰炸,计投弹50余枚,受灾地点10余处,死伤平民10余人。西京工商日报社院中弹三枚,排字房震毁,该报即日宣告停刊。

同年5月24日,日机侵袭西安,市民纷纷躲进防空洞内。日机的三枚炸弹落在防空洞口,将其炸塌,致使1000余名居民活活闷死在洞内。这是抗战时期西安最大的一次惨案。

根据【西安市志】在抗战时期的资料记载:自1937年至1944年,日军空袭西安累计147次,共出动敌机1232架次,投弹3657枚,造成2719人死亡,炸毁7972间房屋……

图片|陕北行军图

日军战机的频繁袭击,狂轰滥炸,西安人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灾难,即便驻扎在延安、山西、潼关等地的中国守军成功抵御日军的轰炸,但日军空袭还是欠下了西安一笔血债。

那么,西安是如何成功抵御日军的狂轰滥炸,成功把守住关中的呢?

图片|日军进攻西安

02 打过,但是没打过的陕西省

日本人想要攻占陕西,一共有三条路可以选:

一是突袭陕北,从陕西的北大门榆林向南推进,进军关中;二是攻占山西 ,由山西进入陕西;三是由中原进军,从豫陕路线(洛阳)推进关中。

图片|晋陕地理位置分布

不过日本人显然不了解榆林的历史,据【明史】记载:「榆林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且全民皆兵,每次打仗的时候,压根不用动员,只要喊上两嗓子,男女老少抄起家伙就上,说杀就杀,绝无废话。

当时国共双方都十分重视榆林,因而在此地联手建立了牢固的防御体系。

早在1936年,中国人民抗日红军独立第一师就在榆林成立。之后八路军又在榆林一带先后设立了绥德警备司令部、三边保安司令部、两延河防司令部等部门,以作陕西北部的屏障。

国民政府也派遣陆军上将邓宝珊坐镇榆林,出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让日军几乎难以西进一步。

从1938年开始,日军先是从保德、府谷一带进攻榆林,后又试图从神木、宋家川等地寻求突破,四年间最多投入的兵力超过一万人,爆发的大小战斗达78次。但晋陕北部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沟谷纵横,日军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完全无从发挥,反而是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由于占据了「地利」,在作战时更加得心应手。

图片|陕西地形

于是日军突破陕北,进军西安的想法被无情粉碎。陕北地形复杂,缺乏地利优势,日本人便欲通过山西,进军中原,攻克西安。

1937年11月太原沦陷,1938年3月,日军占领山西府谷县,与陕西仅一河之隔。但就此河,几乎断绝日军从此路线进攻西安的想法.

图片|豫晋陕地理位置

晋陕两省间横亘一河,便是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已表明黄河之险。黄河奔腾在陕西、山西之间的峡谷之中,流速极快,吼声震天,在冲出峡谷后,宽度又达到了数十里。其中遍布泥潭、沼泽,流向深浅莫测,强渡十分困难。

在渡口的选择上,日军也很犯难。一方面黄河两岸都是山谷,缺乏纵深,日军渡河部队的装备和物资十分多,很难运输过去,一旦被黄河守军发现,渡河部队就可谓有去无回。

图片|黄河奔流

同时日军也缺乏渡河器材,不说军舰,就连陆军的内河艇也没多少。很多时候都是用小舟甚至是征用船家的木筏,无疑会增加渡河的风险。

根据曾偷渡过黄河的日军俘虏田中所说:「船到河心,每一个浪头就是一座大山,船过了一个浪头,我们都吓得一脸煞白,全身发软。哪还能打仗,大大的可怕」。

渡黄河的日军除了面临黄河天险之外,更是要面对守军的顽强抵抗。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在抗战期间尝试的渡河作战大大小小就有几百次之多,特别是在1938年-1940年间较为频繁,但毫无意外都以失败告终。

比如1938年,日军第108师团企图南渡黄河,进攻我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八路军总部。提前得到情报之后,129师团陈庚所部在神头岭设下伏兵,由772团担任主攻。在日军准备渡河的时候,我军突然杀出,大败猝不及防的日军,消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500余支枪,600余匹骡马。

此战之后日军彻底放弃走黄河沿线进入陕甘宁的想法。

黄河难渡,却仍垂涎西安。

日军便转换重点突破的方向——潼关。潼关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是中原到西北的门户,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夺取潼关,便可一举从中原入侵关中,拿下西安。

可潼关并不好渡。

潼关作为关中的东大门,被中条山和秦岭夹在中间,遍布丘陵和台塬,黄河流经此处后被挤压在一片极为狭窄的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一座天然的堡垒,向来以易守难攻著称,真正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年成吉思汗无往不利的蒙古铁骑都没能正面攻克。慈禧太后出逃时选择西安,主要也是考虑到了潼关天险,八国联军无法攻克。

图片|潼关地理位置

日本人在见识了潼关的地形之后,意识到如果打不下这里,进攻西安就无从谈起。

事实上他们确实也打了,但潼关守军是胡宗南麾下的第一军,可谓精锐中的精锐。日军多次攻打潼关,却始终啃不下这块骨头。

加上期间孙蔚如率领西北军,死守中条山的同时还在后方打游击,不断骚扰、切断日军补给——这些人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陕西楞娃」,打起仗来不要命,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还导致日军战线拉得过长,形势非常不利。

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晋陕战场上,就因为重装备难以渡过黄河导致完全无从发挥。在潼关也由于地形过于狭窄而几乎难以展开火力,只能伸着脑袋被中国守军的重炮连番轰击。最终,日军在潼关的所有攻势,基本上都成了无用功。

03 国共双方守护西安的通力合作

在文章上述中,西安之于国共双方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除了地利带给西安的天然保护之外,国共双方在西安的军力部署以及通力合作,才是让地利发挥最大优势的保障。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总部立刻认识到了陕西地区的重要价值。

中共中央将西安一带设为重点防御地区,中央军委在黄河边设立河防司令部与五个警备司令部,以全面防御日军对陕西的入侵。

且自1937年8月下旬起,八路军兵分两路,主力部队陆续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作战。由肖劲光率领部分兵力留守陕北地区,在巩固黄河河防、防止日军侵入的同时,策应在山西奋战的友军。

八路军两支部队密切合作,联手打造出了一条让日军望而兴叹的钢铁防线,在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援下,在各战略要地修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并配以强大的火力,决心将日军挡在黄河沿岸。

图片|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分布

国民党政府在迁都重庆后,同样意识到了陕西对于抗战全局的重要性,先是于1938年1月设立西安行营,令胡宗南率领最精锐的国军镇守西安,随后又在同年6月下令炸开黄河大堤,以阻挡日军西进的步伐。

1939年1月,陕西被定为国民政府第十战区,以与山西的第二战区互为犄角,守护重庆的北大门西安。

图源|陕西重庆交接处地理位置

蒋介石曾公开表示,自己最担心的一件事,便是日本人从陕西进入四川。

也正因如此,1937年10月,蒋介石亲自致电爱将蒋鼎文,要求他务必加强潼关地区的据点和工事,同时要求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务必要死守山西地区。

虽然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蒋介石设想地那样顺利。山西前线将士英勇奋战,与敌人以命相搏,但由于指挥失当,阎锡山领导的晋绥军在娘子关战役、太原会战中连续失利。

太原失陷,陕西也危如累卵。

于是,蒋介石下令成立西安行营,负责潼关一带的河防,下辖13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和3个骑兵师,由蒋鼎文担任行营主任。

与此同时,国民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给在山西地区奋战的第二战区各部下了死命令:「绝不能退过黄河,否则军法从事!」

因此,自1938年起,国军在晋西、晋南地区,与八路军密切配合,并肩作战。

他们采取游击战与正面作战相结合的方式,固守中条山等战略要地,让日军始终无法向陕西发起进攻。

图源|中条山会战

尽管由于战术失当,国军在1941年丢掉了中条山,但由于日军在这一战中损失过大,加上八路军在后方的不断袭击,日军再也没有强渡黄河、攻击陕西的余力。

而除山西外,蒋介石严令陇海路,以及黄河沿线各部,禁止无端向陕西境内撤退,避免引狼入室。

因此,背水一战的国军各部,展现了惊人的斗志,与日军展开决一死战,也让其他地区的日军,始终无法向陕西地区靠拢,对陕西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对于日军来说,天险本来就已经很棘手了,再加上河对岸守军重兵集团,以及敌后抗日力量的反抗,日军压根就很难组织起有效攻击。

04 日军战策失误,顾此失彼

日军多次试图攻占西安的计划始终未能实现,但吞噬中华大地的野心并未消失,反而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愈演愈烈。

日军方要求「先以河北省北部的肃正工作为重点,同时努力完成日军总兵站的使命,根据情况进行西安作战、延安作战,为中国事变的解决、华北局势明朗化作出贡献」。

图源|日军五号计划作战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便策划了进攻西安的「五号作战计划」,准备将侵华日军大半的兵力都投入五号计划中:

预计集中7个师团的骨干兵力,于1943年春发起攻势,一举占领西安、宝鸡和延安,消灭胡宗南的部队,从而越过秦岭攻击重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还亲自乘坐侦察机,对陕北、秦岭、汉中盆地和大巴山脉都进行了先期的空中侦察。

但是正所谓贪多了嚼不烂,虽然英国、美国面对德国有很多的犹豫,但是面对日本他们可丝毫不心慈手软。

图源|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随即发表了「国耻演讲」,正式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因此爆发。珍珠港事件让当时中国的战局发生了扭转,这代表:在亚洲的战场上,中国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为了应对太平洋战场的局势,日本从中国大陆抽调了4个师团,并命令中国派遣军「大体保持现在态势,尤其要加强对敌封锁」,这意味着日军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太平洋。

从1942年6月到9月,日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海战连续战败,日本海军主力几乎被一扫而空。

太平洋战场越发吃紧,兵力又捉襟见肘,迫使日本不得不一再从中国战场多次抽调部队增援南方。虽然华北的日军还数次要求继续推动「五号作战」,但是此时早已成强弩之末的日军大本营已经是有心无力。

如果对西安发动进攻,基本就等同于放弃太平洋战场,而且苏联还很有可能插手,这对日本来说是得不偿失。

1942年12月18日,日本陆军大将畑俊六在南京召开了高级将领全体会议,向各前线指挥官通报了取消「五号作战」的命令。

到了这个时候,日军再也没有充足的力量进攻陕西,甚至连侵华战争他们都几乎无法继续下去。

图源|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图

05 日军自身的经济情况不佳

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日本获利巨大。日本从政府高层到普通民众,都认为对外扩张能为国家和个人带来丰厚利益,能解决日本经济困难并开创美好未来。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部向天皇保证「三个月解决中国」,占领华北和华中富饶地区,南京政府投降并巨额赔款。

但此时日本遇到的对手,不是腐败的南京政府,而是觉醒的中国人民。

到1938年,尽管日本占领了从南到北占中国一半人口(即2亿人)的地区,却陷入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持久战中。

1937年日本政府财政收入47亿日元,同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就花掉33亿日元军费,相当于才开战半年,就花掉政府全年收入的2/3。随着「三个月解决中国」的幻想破灭,战争变成长期化,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图源|日军财政情况图

1938年下半年开始,日本提出在华「以战养战」的策略,就地掠夺解决战争开支。然而日军占领区处处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交通线到处受到破坏,掠夺计划大多效果不佳。

1939年日本经济下滑,掠夺已弥补不了消耗。

1941年美国停止向日出售资源,日本当局为扭转困境,决定夺取南洋广大地区。同年,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同时进攻南洋地区,半年内夺取了人口近2亿的美英荷殖民地,控制了丰富的资源。

但随着太平洋美国的反攻,中国战场的持久战,使日本战争消耗远大于掠夺所得。

1944-1945年,日军的供应越来越差,海外部队收到的命令是「自活」,即自已解决给养。

最终随着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的爆炸,日本天皇宣布投降,陕西也自始至终未曾被日本人侵占。但未曾侵占,不代表未曾攻打。

图源|日侵袭西安时的日报

日本强势进攻陕西的时间里,每天死伤的人不计其数,为了为了避免传染病的出现,当时的国民党几乎每天都要让士兵和老百姓一起,处理因为轰炸而失去生命的军人和老百姓的尸体。

一直到多年后,我们仍然能在西安的一些留存下来的遗迹之中,看到昔日战争的惨烈。

国际局势并非战争输赢便可决定一切,真正胜利的背后往往集结着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人民爱国之心的种种因素。

日侵华50多年,全面抗战8年,中国人民对日本人侵华行径的憎恨难以掩饰。

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国际关系也并非人际关系,一时的爱恨便可分道扬镳。

抗战胜利的30年后,中日建交,也代表着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过去,而今的我们处在世界文化深度交融的时代,在铭记历史的同时,也要保持包容开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