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司马懿:熬过难事,做好小事,看准大事

2024-02-27历史

年少时读三国,总对英雄人物心生向往。

文想成为多智近妖的诸葛亮,武想学一身是胆的赵子龙。

可到了一定年纪,才发现,真正厉害的人物,竟是司马懿。

他29岁进入仕途,40岁接触兵权,60岁得到重用,70岁大权在握。

虽然难,虽然苦,他都扛下来、熬过去,笑到了最后。

世事多变,是课堂,也是考场。

难事考验,小事磨炼,大事成全。

01 熬过难事

老子曾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撑过至暗时刻的最好方式,就是一个字:熬。

司马懿深谙此道,一辈子靠着熬和忍,击垮了对手,成就了人生。

辅佐曹魏时,曹操猜忌心颇重。

一天,他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

这恰好对应了司马懿父子三人,而「槽」谐音「曹」,岂不寓意司马氏会取代曹氏?

于是,曹操把曹丕叫来,对他说司马懿不会甘做人臣。

面临这种处境,司马懿没有退缩,而是用谨慎熬过难关。

无论是给曹操进言,还是给曹丕献策,他都谨小慎微。

这种做小伏低的姿态,渐渐打消了曹氏父子的疑心。

逞一时之能,不过是匹夫之勇。能忍,会熬,才是大丈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所谓暗处,再出现每一点缝隙,都是光。

所谓低谷,再迈出每一步,都是向上。

02 做好小事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人这一辈子,做好当下的小事,才能触及未来的成功。

建安六年,司马懿出任河内郡的上计掾(yuàn) ,当时的士族很不屑这类职位。

就连身边的好友,也曾调侃他,「鷞鸠(shuāng jiū,鹰)也愿意吃鹁鸠(bó jiū,小型水鸟)的食物吗?」

但他却认为,「尽小者大,积微者著」。

即使是小官,他也尽心尽职,屡次在辖区走访,将郡内人口登记成册,方便管理。

不仅如此,他还协助郡守,核实财政,开源节流,兴修水利。

对于百姓遇到的问题,他更是事无巨细,尽力解决。

正因为这种小事不糊弄的作风,郡守才将他向上推荐,让他有了后来的成就。

【韩非子】中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真正厉害的人,不仅着眼未来,更能着手当下。

因为他们懂得,「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个人,只有做好小事,才能做成大事。

03 看准大事

看过这样一句话:

「大家都能看见的机会并不是机会,真正的机会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看透这层纸,还要有一根能捅破窗户纸的手指。」

能看出大事,能盯住大事,方能成就自己。

曹操去世后,司马懿由文转武,渐渐有了兵权。

他领兵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处,必亲自登高绘制兵线图,亲自考察选取耕种的地点。

然后垦辟荒野,推行军屯(jūn tún,驻军就地耕种)。

儿子司马师十分不解,认为战事没有结束,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种地这种小事上。

司马懿却说:「过去箕(jī)子谈治国,把民食放在第一位。领兵,把兵粮放在第一位。此事关乎战争成败,不可小觑(qù)。」

正是看准了种地这样的「大事」,让司马懿总能耗得起,并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真正厉害的人,分得清孰轻孰重,看得透孰大孰小。

看准大事,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