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52年冬,毛主席对黄河进行实地考察,感叹:我们的人民就更有福了

2024-03-01历史

1952年10月底至11月初,毛主席利用休假时间对黄河进行实地考察。

他从北京出发,于10月26日抵达济南,然后参观了泺口大坝和曲阜的孔林。之后,他于10月29日抵达徐州,参观了云龙山和九里山。

最后,他来到兰封,察看了黄河南岸的东坝头堤段的柳园口的悬河,以及黄河北站的管理工段。

10月31日上午11点,毛主席离开了黄河北站,进入平原省的管辖区域。

他在10月30日晚几乎没怎么睡觉,10月31日上午又上了邙山,身体很疲惫,原计划不打算下车。

但当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省长晁哲甫上车向他介绍平原省全省干部群众开展「引黄济卫」工程的过程时,毛主席听得津津有味。

他听到这个工程被命名为「人民胜利渠的水利建设工程」时,连连拍手称赞,并说「‘人民胜利渠’这个名字起得好!」

他高兴得坐不住,全身的疲劳一扫而空,一个劲地说:「我要看看你们的胜利渠!快,快带我去。」于是,毛主席在潘复生、晁哲甫等人陪同下,在人民胜利渠支线站下了专列,改乘专供铁路工人使用的平板车小火车,驰往人民胜利渠路口。

一路上,毛主席兴致勃勃地向潘复生、晁哲甫等人询问人民胜利渠从制定计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还特别询问了测量过的地方和测量所用的时间。

潘复生等人滔滔不绝地告诉毛主席,测量的地方南起黄河北岸铁桥,北至汲县城;西起武陟县,东至新乡市卫河以东,覆盖面积高达1300平方公里,前后花了5个月时间才完成全面测量。

毛主席称赞说: 「从军事的角度上说,每打一仗,都要有全局的策划,这叫做‘庙算’。搞建设,也是一样的道理,都要有‘庙算’!你们的‘庙算’工作做得不错!」

最后,他们到了人民胜利渠路口,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赵明甫、引黄济卫工程处主任萧华、人民胜利渠管理段段长乔登云等人已经在该处等候着了。

他们是引黄济卫工程的策划者、专家,谈论起建设人民胜利渠的每一个细节,他们都能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好,我们的人民就更有福了。」在视察过程中,毛主席还亲自尝试一个人启动了胜利渠北畔的第二个启闸门。

毛主席年近花甲,但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挽起袖口,握住闸门机械,用力扭转,但闸门升起得有些缓慢。

这时,卫士张木奇和孙勇立刻上前帮忙,六只手一起扭转螺旋盘,闸门迅速升起,黄水涌过闸门,向北流去。

保健医生王鹤滨见状,赶紧递给主席一条毛巾。毛主席接过毛巾,笑着说:「人多力量大,有三个人在一起,闸门就轻松打开了。」

听到午饭时间已过,潘复生提醒主席先解决肚子问题,主席也表示同意,回到餐厅车厢已经是下午2点20分了。

虽然看人民胜利渠还没有看够,但主席一边吃饭,一边对罗瑞卿说: 「吃了饭,休息10分钟,就去饮马口看渠水和卫河汇合。」

在去饮马口的路上,毛主席的汽车被群众认出,大家欢呼起来:「毛主席来了!」热情高涨的人民群众围住了主席的车队,都希望能一睹伟人风采。

主席微笑着,挥手向车外的群众致意。罗瑞卿和平原省公安厅长王路宾下车指挥工作人员疏导群众。就这样,主席等人到达饮马口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了。

在渠水和卫河交汇处,主席和众人聊起了治黄前程,感慨良多。

经过连日的奔波和缺乏充足的睡眠,毛主席显得非常疲惫。然而,当他看到河滩上一块平整的草地时,他忍不住走了过去,躺下来享受这短暂的舒适。

他放松身心,舒缓了压力,让自己的思绪在天空中飞翔。他看着蓝天白云,高声吟诵,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诗人情怀。

在这一刻,他似乎忘却了疲惫和压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摄影师侯波被这个场景所吸引,决定捕捉这一美好时刻。

在她的指导下,大家安静地走近,准备拍摄这张珍贵的照片。就在这时,罗瑞卿等中央领导发现了毛主席的状态,他们担心他会受凉,走上前来。

虽然时值初冬,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但他们还是尽力保持安静,以免打扰到毛主席的休息。然而,罗瑞卿的呼唤惊动了毛主席,他迅速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草地上,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站起身来,继续他的行程,虽然疲劳,但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潘复生、赵明甫等人满怀歉意地道:「主席,您太辛苦了,还是让我们送您回市里休息一下吧。」

毛主席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烟盒,抽出一根烟,轻声道:「不辛苦,看到人民胜利渠,我心里充满了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