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长江防线国军为何只守了三天就崩了?校长:我就怕你们守住了

2023-12-30历史

长江防线国军为何只守了三天就崩了?校长:我就怕你们守住了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装备有飞机、舰艇和江防炮台,远超共产党,但为何只守了三天就崩了呢?而蒋介石又为何说:我就怕你们守住了。这背后到底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在1948年年末,三大战役已经接近尾声,国共两党在长江以北的胜负已然分明。就在1年元旦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日子,蒋介石却宣布了一个轰动的消息:他在桂系的逼宫下发布了下野通电。

对于这一消息,众人心知肚明,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尽管蒋介石退居溪口,但实际上仍牢牢地掌握着南京的一切。临时接替他的李宗仁只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总统,实际上只能执行蒋介石的命令。

事实上,就算没有桂系的逼宫,蒋介石也会想办法让李宗仁来顶替自己的位置。因为对于蒋介石来说,他最大的对手不是外部的敌人,而是内部的权力挑战。而李宗仁和白崇禧作为桂系的代表人物,一直以来都和蒋介石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在淮海战役期间,白崇禧不仅坐拥20万大军,还扣留了宋希濂兵团不让其撤离,这让蒋介石对他怀恨在心。

他深知,若不对内控制住权力,就难以应对外部的威胁。李宗仁的崛起,对他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需要巧妙地运用政治手段,保持自己的地位,同时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应对桂系的动向。

而白崇禧的行动更是让蒋介石倍感压力。20万大军的实力让他无法轻视,而对宋希濂兵团的扣留更是让他心怀不满。这些事件不仅加剧了蒋介石内心的焦虑,也让他对桂系的威胁更加警惕。

对于李宗仁和白崇禧来说,他们作为一方诸侯,只要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呢?如果和谈成了,如果长江挡住了解放军的步伐,他们甚至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彻底摆脱蒋介石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桂系的地位将会更加稳固,他们会成为国家的新领导者。

可以说这一切的布局早在淮海战役结束前就已经开始。1949年1月5日,蒋介石先是让自己的心腹陈诚出任台湾省主席,引起了政坛的轩然大波。接着,他又将南京的国库中的3.3亿多金钞和价值5亿的黄金白银和外汇转移到了台湾,几乎将南京变成一个空壳。

蒋介石的这些行动不仅仅是为了稳固自己在台湾的地位,更是为了在大陆失势后有一个避风港。他深知共产党的胜利势不可挡,因此及早做好了退守台湾的准备。而对于国民党内的一些人来说,这些举动却是对大陆放弃的投降行为,引发了一些反对声音。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蒋介石需要展现出他作为国家元首的果断和智慧。他必须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同时寻找机会化解内部的危机。

而真正令人感兴趣的是,站在蒋介石的角度上来看,他既不希望和谈成功,也不愿意长江防线守住。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和谈成功还是长江防线守住,都可能让桂系成为真正的掌权者。而对于蒋介石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内部的权力挑战。在这个悖论之下,蒋介石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将长江防线守住,但不退位,还是退位但又无法守住长江防线。

如果选择守住长江防线但不退位,那么他必须依靠桂系的支持。桂系的态度始终难以捉摸,他们的选择将决定蒋介石的命运。而如果选择退位,那么桂系将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掌权者,蒋介石将失去一切。

在这个困境中,蒋介石最终做出了一个看似冒险的选择:放弃长江防线,将资产转移到台湾,并利用这个机会,将桂系和共产党置于一起。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摆脱桂系的威胁,还可以将共产党置于一个更加被动的局面。

但时间并不等人。在蒋介石的精心布局下,最终还是无法阻止共产党渡江。4月23日,距离长江涨水期仅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共产党发出了最后通牒,而国民党也终于撕下了假和平的面纱。

渡江战役爆发了。在战局胶着的关键时刻,蒋介石早已布下精巧的棋局。白崇禧在长江中游守卫,汤恩伯则镇守长江下游。而这个布局却别有深意。对于长江下游的防线,他只派出了10万杂牌军,却在江阴至上海一线布下30万嫡系军力。

这种布防安排显得极不合理,因为长江下游的江面狭窄,渡口众多,对岸还水网密布,利于敌军隐藏。而长江下段江面宽阔,渡口稀少,不利于敌军隐蔽行动。蒋介石这样的安排似乎有意让敌军在江阴至上海一线布下重兵,生怕长江防线破损。

解放军渡江后,面对的局势也并非一帆风顺。汤恩伯修筑了战壕碉堡,但当解放军一过江,他却迅速撤退,显然并未打算坚守。相反,他选择了守住上海,这一举动是仅仅只是展示他们仍在坚守,并期待获得更多的支援。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并非第一次,上海曾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得到洋人支援,成为抵挡太平军的重要据点。

汤恩伯的计划最终失败了。20万守军只支撑了10天,便全军覆没。与之相比,白崇禧则在101的攻势下坚持了更长时间,为蒋介石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这场博弈中,共产党成为最大的赢家,获得了江南半壁江山。其次是蒋介石,他成功地利用共产党消灭了桂系,争取了时间,并成功转移了财产。而最大的输家则是桂系,他们为了一纸空头支票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在渡江战役中,蒋介石运用权谋巧妙地为自己争取到了最优的结果。权谋终究只是佐术,不能纯以权谋夺天下,这也是蒋介石局限的地方。他的才能或许只足以应对那片海岛弹丸之地,而非大中华万里江山。

在大中华的历史长河中,需要更多的是智慧、胆识和民心的取悦。对于蒋介石来说,渡江战役的胜利固然是一种成功,但也是他的局限所在。他的能力或许只足以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发挥作用,但在治理一个大国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因素来支撑。这也成为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遗憾,他的能力或许适合当一方霸主,却难以称得上真正的天下之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