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带走了多少军队?说出来让人难以置信

2024-01-15历史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带走了多少军队?说出来让人难以置信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深知形势已不利,便携带大量的黄金储备撤往了台湾。

在前往台湾的途中,他内心仍抱着这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的想法,相信总有一天他会率领国民党反攻大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的撤退成为了他一生中的终结,从此再也无法踏足大陆。

与此同时,蒋介石匆忙撤退的时候,他携带的财产和军队的数量也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焦点。究竟他带走了多少黄金和珠宝?在国民党走投无路的时刻,他们还剩下多少战斗力呢?

国民党的撤退

1946年,国共两党刚刚通过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然而,蒋介石在协议签署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放弃了协议,无视社会各界的反对,公然对我党和解放区发动了进攻。

解放战争由此爆发。

当时的蒋介石充满野心,国民党拥有美国提供的最先进武器和广阔的领土,兵力更是我军的数倍,他有什么理由失败呢?

然而,蒋介石却忽视了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民心。

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国民党早已在民众心中失去威信。而我党一直坚持走进群众,从中汲取力量,再回到群众中。

因此,只要是与我党有过接触的普通民众,无不赞誉有加。相反,国民党军队不仅失去了民众的信任,而且内部矛盾深重,各自为政。

或许,这样的结局早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自从张灵甫率领国民党军队参与孟良崮战役以来,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开始显露。

张灵甫因贪图功劳,急欲在蒋介石面前取得垂青,于是贸然率领军队深入我军腹地,却不料陷入我军的包围圈。

面对我军强有力的围攻,张灵甫在危急时刻只得向附近的军队发出求援信号。值得注意的是,他指挥的整编74师是国民党的一支精锐部队,对于蒋介石而言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蒋介石绝不会坐视这支部队被困而不理会。

原本最近的李天霞部队只需一天时间即可赶至孟良崮,解救被围困的整编74师。然而,由于李天霞和张灵甫不对付,他对张灵甫的求援并未予以重视,而是交给手下的一名团长去执行任务。

结果这个消息传递下去,居然只派遣了一支通讯部队前去完成这个重要任务。

像困兽一般的张灵甫原以为援军已经赶到,于是急忙召集部队开始进攻,最终导致惨重的损失,整编74师失去了反抗的机会。

张灵甫更是在这场战役中直接战死,给国民党的军事实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蒋介石对此感到极度愤怒,当即进行了一系列官员的调查处理。然而,国民党当时已经陷入「病入膏肓」的状态,这次战役只是问题的初露端倪,仅仅调查处理一些官员无法解决国民党内部的深层次问题。

这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们原有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如果说这场战斗只是个序幕,那么1948年对解放军来说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战局发生了惊人的逆转,连蒋介石都为之震惊。

从1947年下半年开始,解放军转入了战略进攻模式,战场逐渐从我党掌控的解放区向国民党统治区推进。

辽沈战役是两军对峙的关键时刻,标志着解放军数量首次超过国民党,也是国民党迅速衰退的关键时刻。

在军民齐心的共同努力下,解放军很快扭转了战局。

尽管蒋介石在军事上能力有限,但经过半辈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他清楚地意识到国民党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走向衰落,或许在这时,他已经开始考虑撤退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1948年年底的淮海战役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爆发了是否迁都的激烈争论。

一些人认为此时尚未到山穷水尽的时刻,不必迁都;另一些人则认为,趁国民党形势逐渐下滑之际,应选择更有利的地点,以图后路。

在争论激烈时,蒋介石一怒之下做出了决定,确定了两个迁都方案,一个是广州,另一个是重庆。

同时,除了公开的人员调动外,蒋介石还开始将这些年来国民党积累的财产进行转移。

蒋介石原本计划在广州守住天险,阻止我军过江,同时代总统李宗仁派出人员与我党进行和谈,提出了「划江而治」的请求。

毛主席清楚地认识到,这只是国民党的拖延战术。何况,中国的领土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怎么可能划江治理呢?因此,毛主席等人立即拒绝了国民党的和谈请求,并继续发动了进攻。

令蒋介石没有预料到的是,原以为坚不可摧的天险竟然如此脆弱,甚至连半年的时间都未能坚持,被我军以强大的力量突破,失去了长江的庇护。国民党已经走投无路,蒋介石只好再次带着国民党的核心人物逃到了重庆。

这一次,蒋介石精心策划,认为守卫重庆这个大后方门户,只要有充足的物资和通往大后方的运输线,反攻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败军之将,丧失了民心,如何能够重新挽回局势呢?

因此,国民党再次采用之前的手段,一边声称不会撤退,决心与我军浴血奋战到底,却在暗中进行物资的转运活动。

但如果重庆失守,他们又能够去哪里呢?

蒋介石曾经深思熟虑这个问题,当时他有三个选择:一是撤往西南地区,那里地势复杂,易守难攻,是理想的据守之地;第二是海南岛,因为当时我军海军实力较弱,占领海峡能够最大程度地隔离我解放军;第三是台湾岛,原因和海南岛相似。

最终,在学者张其昀的建议下,蒋介石决定率领军队撤往台湾地区。因为相比海南岛,台湾地区物产更为丰富,地势广阔,适宜农耕,最关键的是,海上交通更为发达。

蒋介石曾与妻子宋美龄前往台湾岛「视察」,发现那里物产丰富,工业基础较为完善,他认为这是最适合撤退的地方。

因此,蒋介石开始将军队和大量黄金物资运往台湾。

整个撤退历时数月,大量印制的金圆券导致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此时的蒋介石已是风雨飘摇,只顾个人积累财富,如何还能关心那些饱受困苦的民众呢?

在如此困境中,蒋介石费尽心思将物资和兵力运往台湾,企图保留自身实力,期望有朝一日能反攻大陆。但究竟他带走了多少兵力?又携带了多少财产呢?

当时人们只知道,蒋介石离开大陆时,国民党已经是岌岌可危,兵力远不如前。曾数倍于我党的国民党士兵,在撤退时和解放军相比,更是黯然失色。

尽管国民党曾不遗余力从各地招募新兵,但由于蒋介石早已失去民众支持,抓来的新兵要么偷偷逃跑,要么借机投向解放军。那些留下的部队因未接受系统军事训练,根本无法拥有足够的作战力。

然而,虽然国民党经过漫长战斗仍保留了数十万的兵力,虽然相较我军的500多万兵力显得渺小,但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仍属不易。除去随国民党撤退的60多万军队,加上各级军官和家属,总计也有100多万人。这显示国民党撤往台湾经历了相当复杂的过程。

当时国民党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不少驻守各地的国军将领纷纷选择起义,即便傅作义也投向了共产党。

那么为何还有60多万军队选择跟随蒋介石「撤退」台湾呢?这些士兵又有何图谋呢?

实际上,这些将士并非真心愿意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其中大多数是被迫无奈之下,有些是被抓壮丁进入军队的,还有一些本想离去却未能脱身,只得被迫随同前往台湾。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蒋介石在当时明显失去了人心,撤至台湾后,他仍不甘心地试图在当地招兵买马,希望扩充自己的部队。

然而,台湾的地方有限,尽管他们招募了大量兵马,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甚至对他的财政产生了严重影响。

至于蒋介石在离开时带走了多少黄金,这更是一个难以计数的数字。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尽管黄金不同于粮草,但对于蒋介石来说,它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持。从1948年开始,蒋介石就已经开始将财产转移到台湾地区。

在执政这么多年后,蒋介石搜刮了大量的财富,仅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有800万两黄金被转移到了台湾,除了黄金外,还有大量外汇和文物被送到了台北。

在那段时间里,台湾的港口异常繁忙,大量装载黄金的箱子被送到口岸。甚至连台湾民众的生活也被国民党的行动打乱。

而大陆民众的生活更是艰难,蒋介石疯狂搜刮黄金,导致许多家庭拥有的黄金成了灾难。大量的钱币被印刷,为蒋介石最后的搜刮做准备。

这段时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每天贬值的货币几乎变得毫无价值,以至于后来一袋纸币才能换到一块面包。

因此,民众不愿交出手中的黄金,国民党在大陆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尽管国民党从未宣布撤退台湾,但战场的失败和经济的崩溃使许多人感到恐慌,甚至有些人开始向解放区转移。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民党不得不匆忙撤往台湾。

1949年12月,随着蒋介石途经广州,正式飞往台湾,这场漫长的解放战争终于告一段落。

然而,此后两岸关系陷入了冰点,甚至中断了联系。

小小的台湾岛在那个无奈的时代承受了多少思念,有多少人被迫流亡台湾,如今随着祖国的强大,统一已成大势所趋,相信曾流亡台湾的同胞们终将回到故土。

台湾一直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