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咸丰托孤的八大臣,为何斗不过一个26岁的慈禧?全因一个致命错误

2024-05-31历史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清朝的灭亡无疑是一段令人深思的篇章。咸丰皇帝临终托孤的八大臣,原本被寄予厚望,意图辅佐年幼的同治帝。

然而,这些权倾朝野的大臣们却在权力斗争中被一个年轻的女子所击败,这个女人就是慈禧太后。

为何托孤八大臣斗不过慈禧,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那个时期的风云变幻和政治博弈。

咸丰皇帝的执政与困境

1846年咸丰皇帝即位,年仅16岁的他接过风雨飘摇的清朝江山,年少的咸丰登基伊始,便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使清朝丧失了大量主权和财富,国家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

与此同时,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给清政府带来巨大的内政压力。

咸丰皇帝即位后,兢兢业业任人以贤,试图通过改革挽回局面,每天早起处理朝政废寝忘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清朝。

他先后任命多个有能力的大臣,推动一系列利民的政策,以期稳定社会。然而,腐败成风的官场和战乱频发的社会,导致咸丰的努力收效甚微。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从广东一路北上直逼北京,同时期还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结果英法联军先是攻陷天津,不久便兵临北京城下。

面对列强的步步紧逼,咸丰皇帝不得不暂时撤离北京,带着皇后和儿子以及一众随从匆匆离开皇宫,一路颠簸最终抵达承德的热河行宫。

咸丰皇帝在承德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远离战争的硝烟,但国家的局势依旧令他心力交瘁。随着时间的推移,咸丰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宫中的太医们日夜忙碌。

然而药石无效,咸丰时常在病榻上听到来自北京的战报,每一次消息都让他更加焦虑。1861年,咸丰皇帝病情再一次加重,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决定立储。

他将年仅六岁的太子载淳立为储君,并召集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载垣、端华和景寿八位重臣,托付他们辅佐幼主。

托孤时显得格外郑重,咸丰皇帝嘱咐八位大臣要尽心尽力辅佐幼主,确保清朝的稳定。病榻前,他还郑重地将印章交给皇后和懿贵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权力的平衡。

当时咸丰皇帝对懿贵妃(慈禧)的宠爱,使得他未能处理好后宫与权臣之间的关系,未曾料想这八位被他寄予厚望的大臣最终会被慈禧太后扳倒。

咸丰去世后的权力斗争

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驾崩,年仅六岁的载淳即位,史称同治皇帝,皇后的地位被提升为慈安太后,懿贵妃则被尊为慈禧太后。

不过,这位年仅六岁的皇帝显然无法独自处理朝政大事,根据咸丰皇帝的遗愿,八大臣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负责辅佐幼主。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是在官场上,八位大臣在处理国家事务时,逐渐与慈禧太后发生了矛盾。

当时的慈禧太后虽然年轻,却不甘心只做一个安于后宫的太后,深知只有掌握实权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

慈禧开始争取奕䜣的支持,奕䜣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了他的支持就等于事半功倍。

不久之后,慈禧与奕䜣秘密商议准备发动政变,咸丰皇帝的遗体和灵柩从热河返回北京,途中停留在天津,慈禧以「女眷不便随行」为由,提前与奕䜣秘密会面。

这次停留「身体不便」只是借口,两人密谋「如何除掉八大臣、掌握朝政」才是目的。奕䜣虽然是亲王,但咸丰在世时他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此时也正是他重新崛起的机会。

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慈禧和奕䜣决定迅速行动,安排可靠的亲信提前回京布置一切,慈禧的亲信包括太监安德海和一些忠于她的宫廷侍卫。

这些人被安排在京城的重要地点,确保政变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慈禧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八大臣的动向,随时准备采取行动。

1861年10月,咸丰皇帝的灵柩抵达北京,慈禧太后与奕䜣密谋的计划已经准备就绪,决定在八大臣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动政变。

10月3日八大臣被召集到宫中,表面上是为了讨论朝政大事,实际上是慈禧和奕䜣设下的圈套。

政变的爆发

当八大臣进入宫中时,慈禧与奕䜣的亲信已经在各个要道布下重兵,随着一声令下八大臣被一一逮捕。

他们毫无防备并且被迅速控制,载垣、端华被赐自尽,肃顺在密云被捕后押回北京,最终在菜市口被处斩,其余五位大臣被革职查办,彻底失去权力。

政变成功后,慈禧太后迅速巩固自己的权力,与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而奕䜣则被任命为议政王。

慈禧以太后的身份掌握朝廷的大权,开始大力清洗朝中的反对势力,扶持亲信上位。

还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将军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确保没有人能够威胁她的地位。

通过提拔忠于自己的将领,稳定自己的统治基础,还注重维护与外国势力的关系避免外部干涉自己的统治。

总的来说,掌握权力后的慈禧展现初非凡的统治手段,不仅善于运用权谋,还懂得利用宫廷斗争中的各种手段,使自己的地位不断稳固。

咸丰皇帝临终前的托孤,本意是希望通过八大臣的辅佐,让年幼的同治皇帝顺利继位并稳定清朝的统治。

可惜的是,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大臣们却因一个致命的错误未能实现咸丰的遗愿,这个错误便是「轻敌」,低估了慈禧太后的智慧和决心。

后来,慈禧太后又通过第二场政变解除奕䜣的权力,慈安太后也在此前去世,慈禧的人生迎来顶峰,也标志这清朝进入它的倒计时。

慈禧夺权这件事情,不仅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也让我们看到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任何的疏忽大意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清咸丰帝遗诏中的政治遗愿解析 - 中国知网 (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