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郭松龄反奉事件始末:靠7万奉系精锐,本可实力碾压,如何被吊打?

2024-01-05历史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18年当上「东北王」的张作霖,立即卷入北洋直、皖两系的斗争。

他先支持皖系段祺瑞,后来又暗中支持直系曹锟、吴佩孚,多次派兵入关从中渔利。

1921年5月,他除任镇威上将军东三省巡阅使之外,又兼任蒙疆经略使,节制热、察、绥三特别区都统。

1922年,张作霖直接对直系开战以染指中原,结果失败而被迫返回东北。但奉系主力依然存在,并从此整顿军队,添置武器。

到1924年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共有步兵27个师,骑兵5个旅,炮兵10个团。全部兵力25万。还有飞机250-300架,战舰有「镇海」、「威海」2艘。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获胜,在山海关缴获直军枪支三四万支,奉军又有加强。

在奉张势力不断发展之际,出现了郭松龄倒戈反奉的事件。

1、全国反奉的形势

郭松龄是奉系中著名的革新派将领,所辖部队是奉军中最精锐的部队。郭松龄倒戈反奉,在军事上削弱了张作霖的军力;在政治上则加速了中国人民同奉系军阀的斗争,同时,也使军阀势力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革命。

郭松龄倒戈的外部条件是全国掀起的反奉运动。正当五卅运动进入高潮的时候,奉军邢士廉所部第二十师开进上海。

9月19日,邢士廉封闭了上海总工会,镇压上海反帝群众运动。

与此同时,张作霖在他的统治区内严禁人民反帝运动。

「在吉林,禁止游行集会,公然不准抵制日货;在奉天,甚至禁止学生阅报」。

此外,「在山东、在天津,都为了替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民族自由运动,封闭了许多工会,杀了许多工人」。

奉系军阀代替帝国主义镇压五卅运动的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

上海、北京都举行「反奉倒段」大会。

南京、开封、汉口和长沙等地群众进行反帝游行。因奉军开进上海而直接受到威胁的另一直系军阀孙传芳,这时也利用各地反奉热潮发动了反奉战争,把邢士廉和杨宇霆赶出上海和江苏。全国的反奉高潮,促使奉系军阀内部发生分化。

郭松龄倒戈反奉的内因很多。

在奉系军阀中向有新派与老派之争。

老派以张作相、张景惠、吴俊陞等「绿林」兄弟为骨干。

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暴露出「绿林」军战斗力太差,张作霖痛感军队革新的必要,遂起用新派治军。

新派又有士官与保定两派。

杨宇霆、姜登选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为新派中士官派;郭松龄、李景林等毕业于国内陆军大学或保定军官学校,为新派中之保定派。

士官派在奉军中资格老,地位高,得张作霖赏识,颇能为张出力。 保定派多分布于奉军中下层,人数多,能实际掌握部队,这派人中以郭松龄最为突出。

2、郭松龄反奉背后的派系斗争

郭松龄,字茂宸,辽宁沈阳人。早年在四川保路风潮中加入同盟会,1913年考入北京陆大,先后任北京、奉天讲武堂教官,经常涉猎新出书刊。

一般军政人员以狂嫖滥赌,酒后争逐为平常事,而郭则严于律己,和这些人少有往还。 妻子韩淑秀毕业于燕京大学,是国民党的拥护者,经常参加进步活动,如创办贫民学校、家庭妇女补习班、拒毒会、为贫民募集衣物等,并往往引郭松龄共同参加活动,对郭有相当影响。

郭松龄刚到奉天时不为张作霖所重用,只在讲武堂当教官。

当时张学良也在讲武堂学习,十分钦佩郭松龄的品学,二人在对奉军的改革上想法相近。张学良极力向张作霖推荐郭松龄,郭在张学良支持下屡被提升。郭松龄对奉军的改革也颇有建树。

1920年张学良任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保荐郭为该旅参谋长,1921年,任第八混成旅旅长。

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奉军共有6个军,张学良任第三军军长兼第四师师长,郭松龄为该军副军长兼第六师师长。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学良率领的第三方面军(八、九、十共3个军)的编组工作全由郭松龄主持。

郭松龄此时已统率奉军精锐,成为奉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郭受到张学良的敬佩和重用,却遭到杨宇霆等人的忌妒,他们常常进「谗于张作霖」,排挤郭松龄。

但因有张学良的支持,郭的势力不断发展。新老派之间的矛盾,以及新派中两派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同姜登选、杨宇霆之间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战争开始时,张学良任第三军军长,郭为副军长,率军进攻榆关(山海关)正面。

随后,郭松龄带8个团策应姜登选部攻击九门口。郭松龄要求担任正面攻击,姜登选、韩麟春认为郭有意争功,张学良对郭也略有责难。

郭松龄愤然率部撤走,张学良追赶二三十里劝郭返回前线。姜登选借此进言张作霖,说郭松龄违抗命令,应按军法惩处。

战后,姜登选在北京对李书城讲,「未能杀龄,实龄之侥幸」。 返回前线后,郭冒弹雨指挥部队,在直奉战争关键的石门寨、黑山窑战斗中立大功。

按照常理,有功将领都应封地行赏,如奉军入关后,张宗昌、杨宇霆、姜登选、李景林皆得地盘。但郭却一无所得,欲求一热河都统,也为杨宇霆所阻。郭表面上忍气吞声,但内心对张作霖、杨宇霆、姜登选的不满更加强烈。

3、冯郭密约

1925年秋,日本陆军举行秋操,邀请国民军和东北军派人前去参观。国民军派韩复榘为代表,东北军派郭松龄为代表。

他们两人到日本后同住东京帝国旅馆。一天,郭找韩秘谈,说有一件怪事相告。

原来日本参谋本部一个重要职员来访,问郭此行是否兼有代表张作霖与日本签订密约的任务?

郭听后茫然不知所措,后经百般探听,才知道奉方欲以承认辱国条件,求日本供给军火进攻国民军。

此密约最近已商洽成熟,故日本人以为郭松龄是签字代表。

郭松龄查悉这一卖国阴谋后,怒不可遏,把所知情况都告诉了韩复榘。

郭松龄愤慨地说:

「国家危殆到今日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不惜为个人权利出卖国家。他这样干下去,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苟同的。我是国家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韩复榘回到包头将此事报告冯玉样,冯的意见是:

「这事情关系太大,不要轻率地乱作主张,最好请郭先生写个亲笔的什么东西,派两个亲信的人送来,两下从长商酌一下,方显得郑重其事。」

韩复榘到天津不久,郭松龄的代表李坚白和郭大鸣(郭松龄之弟)就携带郭的亲笔信,到包头与冯玉祥洽谈。

冯玉祥完全同意郭方意见,缮成秘约两份,冯玉祥签字后又亲笔写上「严纪律,爱百姓,就是真同志」几个字。密约带到天津后郭松龄于22日签字。

密约内容如下:

甲(指冯)乙(指郭)系同志结合,为达到左列革命目的,公订条约如下:

(一)排除军阀专横,永远消灭战祸。

(二)实行民主政治,改善劳工生活及待遇。

(三)实行强迫普及教育。

(四)开发边境,保存国土。

(1)直隶、热河均归丙(李景林)治理。甲(冯玉祥)为贯彻和平主张,对热河决不进取。保大京汉线,甲(冯玉祥)军随意驻扎,但直省全部收入(保大在内)均归丙(李景林)军。

(2)乙(郭松龄)为开发东三省,经营东北部内蒙古,使国民生活愉快,消除隐患,拥护中央…

(3)乙(郭松龄)诚意赞助甲(冯玉祥)开发西北,必要时亦以实力援助之。

(五)以后两军犯以下条件之一者,此约无效。

(1)为攘夺权利,向内地各省战争。

(2)为达前项战争目的,订立卖国条约,向外借款。

(3)引用外国兵力,残杀本国同胞。

(六)中央政府之组织及施政方针,以不妨碍开发西北及断送国家权利为限,悉依国民公意,甲(冯)乙(郭)丙(李)军竭诚拥护,并不干涉及掣肘。

(七)此约签字后,即发生效力。

4、郭松龄的起事的缘由

郭松龄在日本参观秋操时,国内的杨宇霆、姜登选被孙传芳的反奉军队击溃,仓皇北逃。

郭闻讯立即回国。不久,郭称病住进天津意大利医院。一天晚上,郭松龄在国民饭店的一次集会上,讲述他不满意奉天方面所做所为,表示「不应为争夺关内地盘替少数人谋求地位使广大东北人民遭殃。」

在这个讲话不久,郭松龄对他的参谋长魏益三也讲过:

「我主张巩固国防,开发东北,最反对为少数人去争督军。试想这样谁受害?还不是东北人民吗!」

张学良在天津召开军事会议,部署进攻国民军。会上郭松龄、李景林都反对战争,力主和平。张学良对郭松龄的拒绝参战态度,无可奈何。

不久国民第二军进攻保定,张作霖拍案大骂主和派误我,向身边杨宇霆问:「主和最力者谁?」

杨答:「郭松龄、李景林二人。」

11月12日张作霖突然电召郭松龄返奉。郭松龄知道他反奉活动已被张作霖发觉,立刻决定提前行动。

当天与李景林密谈一晚上,于深夜发出3个通电。

第一个通电要张作霖即日下野,请张学良接替。第二个通电要杨宇霆下台。第三个通电宣布国奉两军停止军事行动。

11月23日郭松龄乘车到达滦州,在火车上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宣布通电,发表演说,反对奉天方面争夺地盘,贻害东北人民,主张巩固国防,开发东北。

演说后拿出本子请军官签名,并软禁了不肯签名的少数军官。恰巧这时姜登选乘车路过滦州,被郭扣押,即被枪决。

5、郭松龄反奉的失败

在滦州会议上,郭松龄将所部7万人,编为东北国民军,共4个军,郭自任司令。

第一军军长刘伟,第二军军长刘振东,第三军军长范浦江,第四军军长霁云。

全军参谋长魏益三兼炮兵总司令。 紧接着郭松龄派魏益三带2个团即向山海关进发,郭松龄也亲率主力随后出动,先攻下秦皇岛,出山海关攻奉。

这时张作霖惊慌万状,一面派张学良极力抚慰郭氏,一面发出对郭松龄讨伐电,声称「郭松龄与左派相提携,欲使中国赤化」。 郭松龄坚持张作霖不下台决不罢兵。

连山之战大败张作相,12月15日进占锦州,沈阳震动。

张作霖急得整天在屋子里乱转,口口声声骂小六子(张学良)误信鬼子(郭绰号)才有今日之祸,他命人从东北官银号提款800万元作逃亡之用,同时与日本人签订密约让日本出兵平定郭乱。

从12月22日起,郭军分3路与奉军展开决战。日本陆军和空军同奉军一起分割包围和轰炸郭军。郭军虽3次猛烈冲杀终于不敌而大败。

12月24日,郭松龄偕其妻和几个随从化装农民向营口逃去,在辽中县老达房被吴俊陞的骑兵追上。 张作霖闻信狂喜,电令将郭解到沈阳。后杨宇霆进言恐途中有变,张作霖遂下令就地枪决。郭松龄倒戈至此失败。

6、张作霖胜利的日本因素

郭松龄倒戈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直接干涉。

郭军占领锦州、沟帮子之后,张作霖的统治危在旦夕,张已准备下野。如果没有日本出兵干涉,张作霖的垮台已无可挽回。

张、日勾结共同对付郭军的主要事实如下:

郭军进占锦州时,郭松龄派殷汝耕为代表,到旅顺同日本关东军交涉关于郭军通过南满铁路问题,又和满铁交涉由营口到沈阳使用满铁火车运兵问题。

张作霖的日本顾问把这一消息告诉给张作霖,张立刻到沈阳满铁事务所,同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的代表谈判,并签订密约。

内容为:

日本人在满洲享有土地商租权和杂居权;间岛地区(延边地区)行政权的移让;吉敦铁路延长与图们江以东的朝鲜铁路接轨联运;洮昌道所属各线准许日本开设领事馆。

日方代表指出,如张作霖考虑以上要求,日本决定帮助张作霖以下各点:

日本关东军向郭军发出警告,不得在满铁沿线20里内落下一枚炮弹;关东军可出兵保护张作霖和奉天省城的治安;满铁火车不运郭军等等。

郭军攻下锦州后,忽有一关东军大佐田旅顺赶来对魏益三讲:「南满铁路沿线不得有军事行动」。魏问:「所谓沿线,是否有个范围?」答:「有,十二公里以内」。魏问:「进入这个范围,你们怎么办?」日本人答:「那就解除武装」。

日军这一行动显然是在同张签订密约后所采取的干涉措施。这是公然保护张作霖。

日军不准郭军进入距满铁十二公里内地区,目的就是阻挠郭军进攻沈阳城。日军的干涉,给郭军的进攻带来不可逾越的困难。

可以说,这是张作霖转危为安,郭军转胜为败的转折点。

郭军占领锦州、沟帮子以后派1个旅进攻营口。当时营口只有奉军鲍英才营防守。

闻郭军进攻,日本驻营口领事立即出来宣读最后通牒,并威胁说:

「你们不要以为这里只有鲍英才一个营,我们日本在南满有两个师团,在朝鲜有两个师团,随时都能开到。」

在沟帮子,郭松龄与日本一个大佐谈判,日方要求,只要郭松龄答应日本割让辽东半岛的金、复、海、盖地区,日方即予郭军以便利。郭松龄严词拒绝。此后关东军即设防南满铁路。阻碍郭军向沈阳、营口进军。

张作霖同日本订立密约后,派省长王永江到日本总领事馆「道谢」。

寒暄过后,日本副领事吉田表示「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之处,我们尽力而为」。

王永江即提出:沈阳城「只靠一千多名警察已感到不敷分配」。

吉田马上决定:

「对于城里住的日本居民和商店,我可以派日本警察去保护。如另有需要时,我可以向守备队商量,派些日本军队去协助。」

第二天,沈阳所有城门都有日军把守,沈阳变成日军守卫的一座城市。郭军如进攻沈阳,势必与日军直接冲突。

日军的这一行动,又给张作霖打了一剂强心针。

此外,这次战争,奉军炮兵全部集中在郭松龄所部,张作霖一方只有刚刚补建的炮兵团。

吉林的张作相和黑龙江的吴俊陞也只有山炮各1个营。所以,双方在巨流河决战中郭军炮兵占优势。

于是张作霖就引进日军,把总数108门大炮中的12门交日军使用,每门大炮配炮弹300发。两军在炮战中,双方从观测器中看到都是中国人,都对空射击,双方没有多大伤亡。

但日军使用的12门大炮则不分昼夜射击,见中国人就打,战事停止后仍不停射,直到把每门炮300发炮弹射完。

到了12月9日,日军第十师团司令部由辽阳移防沈阳。13日,日本内阁决定将驻朝鲜的3500名日军调往奉天。由22日开始的两军决战,日军侦察队替奉军侦察,空军轰炸郭军后方。

日军协助吴俊陞部烧毁郭军的弹药库。日军顾问在张作相部队中决策。日军参战给郭军带来严重困难。

总之,郭松龄倒戈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上述情况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郭松龄倒戈失败后不久,国民党奉天省党部在为参加国民党「二大」所准备的报告中写道:

郭松龄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直接间接明里暗里援助奉系军阀所致。

日本帝国主义者援助李景林而使郭松龄有后顾之忧,不能专一攻奉。国民军在第一次行近北仓时,大可以一气攻下天津。日本帝国主义者竟大批予李景林以军事上的种种便宜,于是即日可以攻下之天津竟延长二十余日之多。

于是郭松龄不得不分派得力军队魏益三之炮兵旅等驻防榆关,军力既分,当然单薄。

7、中共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及时看到了郭松龄倒戈的意义。

自日本出兵的那一天起,就动员人民声援这次反奉运动,指出:

一向做日本帝国主义工具的奉张及安福政府,现在已经公然跪在日本政府面前求援了!一向替奉张安福保镖的日本帝国主义者,现在也公然出兵援助张作霖抵抗郭军了!

日本出兵奉天,也已经不是利用张作霖间接和中国人作战,而是直接和中国人作战了。

反奉的意义乃是除去一切帝国主义者在中国所用的有力工具。全中国人,任何阶级的中国人,都应该起来参加此次由反奉而反日的运动,以保全中国国家的领土主权与民族自由。

对郭松龄倒戈的性质,中共中央认为:

中国封建军阀,已逐渐崩坏,在崩坏的过程,逐浙分化一部分左倾的武装势力,此种势力常表现为反抗帝国主义和为帝国主义所利用之反动军阀,如直系军阀中分化出来之国民军,奉系军阀中分化出来之郭军——现时之魏益三部。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就认识到武力与民众结合之必要,指出目前中国共产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民众运动与武力的结合。

具体途径就是:

在北方,要加强对从军阀部队中分化出来的左倾武装力量的工作。郭松龄部队虽已败亡,但是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对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军工作的方针是正确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12月下旬,上海、南京、武汉、长沙、杭州及东三省各大城市陆续召开反对日本出兵奉天和反对张作霖卖国的群众大会。

12月26日,南京万余市民冒雨集会,游行示威,抗议日本出兵满洲。

27日,上海200多个团体6万余人集会,举行反对日本出兵、反对张作霖卖国的示威游行。

反帝反军阀的声浪震撼全中国。「五卅」以后一度消沉了的反帝反军阀的吼声又响彻云霄,它的矛头直接对着日本帝国主义和张作霖。

曾经镇压过五卅运动的奉系军阀,再一次在全国面前暴露出它的卖国罪行,政治上完全孤立了。

8、此战对奉系的影响

郭松龄反奉战争,在军事上也沉重打击了奉张力量,削弱了奉张的军事实力。奉军在这次战争中仅野炮、山炮就损失40多门,并消耗大宗弹药。

这次战争的损失,超过了奉军历次入关作战的损失。

截至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前,张作霖的镇威军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兵力,号称30万人,但「细计不过二十四、五万人。吉黑军队缺乏战斗能力,人人皆知,本不足数,且不乐为张用,张亦不屑用,也不敢用。张学良统治下之第三、四方面军七八万人较为精锐」。

此外河北李景林和山东张宗昌的部队,号称18万人,实不足此数。 且此时张宗昌、李景林虽表面拥张,实际上已经形成直鲁联军,变成对立的军事力量。

郭松龄倒戈前,奉张军队共有6个方面军团,它们是:

第一方面军团:李景林(直军);

第二方面军团:张宗昌(鲁军);

第三、四方面军团:张学良、姜登选(奉军);

第五方面军团:张作相(吉军);

第六方面军团:吴俊陞(黑军)。

郭松龄倒戈后,第三、第四方面军团合并为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以张学良、韩麟春为正副军团长。后来李景林下野,第一军团已消灭,所剩荣臻、胡毓坤归入第三、四联合军团。南口战役之后,第二、第五、第六各军团均无增减。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