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赓、粟裕地位一度相当,3年间差距拉大,两次失误是关键

2024-01-19历史

陈赓的经历丰富,甚至超过了许多元帅。陈赓的作战指挥才能卓越,曾经与粟裕齐名,被誉为"陈赓和粟裕,两人相似之处还真不少"。

他们加入革命的时间相近,一同参加了南昌起义,论及职位的话,他们在革命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尽管粟裕在华野成为副司令,成为实际的军事主官后,陈赓在军队中的地位仍然不会低于他。尽管陈赓在当时领导的是陈谢兵团,而这个兵团的规模达到了八万余人,直接由中央领导,是无庸置疑的战略兵团。

然而,经过近3年的时间,粟裕和陈赓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这种差距在淮海战役时尤为明显,粟裕成为了此次战役的重要指挥者之一,华野的军事主官,指挥着16个纵队。

而陈赓当时只有四个纵队的兵力,不再是中央直接领导的战略兵团统帅,与粟裕的差距已经非常明显。从资历、谋略,甚至是人际关系等方面来看,陈赓都不逊色于粟裕。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陈赓和粟裕之间的差距迅速拉大呢?

1947年,对解放军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但毛主席仍然决定经略中原,试图突破困局。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构思,刘邓大军放弃了成熟的根据地,轻装上阵。

然而,这个大胆的行动立即引起了敌军的注意,白崇禧迅速明白刘邓大军的意图,纠集重兵向其所在地发起猛攻,企图破坏我军的战略意图,甚至全歼刘邓大军。

尽管刘邓大军有卓越的指挥者,但他们的武器装备差,加上丢掉了重火力武器,无法与白崇禧部的精锐部队作战。如果刘邓大军只是孤军奋战,那么他们的处境堪忧。

然而,毛主席的经略中原计划并非仅由刘邓大军执行,陈粟的华野和陈谢兵团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三支部队在中原地区相互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力量。

此时,刘邓大军虽然陷入困境,但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

陈赓和粟裕主张不直接援救刘邓大军,而是通过攻打平汉路,迫使白崇禧回援来解刘邓大军的困境。在毛主席的决定下,陈谢兵团和陈唐兵团合并,虽然这个战果可喜可贺,但还需要攻占确山县才能达到围魏救赵的目标。

确山守军是敌整编第20师,他们战斗力和凝聚力很强,曾经重创华野的主力纵队。但无论敌军战斗力多强,只要解放军的战士清楚自己的目的,就一定能攻占确山。

陈赓制定的作战计划忽略了确山县的一个制高点,导致我军进攻进展缓慢,给了敌军回援的机会。而这个回援仅仅只是派了三个师的兵力。

陈谢兵团和陈唐兵团共同作战,虽然因为两个兵团地位相当导致合作困难,但初期指定指挥者陈赓在指挥过程中出现失误,因此他要对此承担责任。

攻占确山失利导致刘邓大军无法在大别山立足,华野担任主攻兵团,中野侧翼策应。然而,陈赓再次出现失误,错失刘伯承创造的绝佳战机。

1948年,陈锡联率兵猛攻确山,其实只是佯攻,目的是为了打援,而陈赓早已率领3个纵队和1个旅的兵力形成包围圈。

陈赓将军正在指挥一次关键的战役,目标是歼灭张轸兵团。然而,他却在关键时刻遭遇了一个小挫折。原来,张轸兵团的电台被我军监听,他通过电台故意欺骗朱其平,称他要继续东进与解放军拼命。

然而,他却在电报结尾用日语告知朱其平真实目的,即他要东进是假,退回南阳才是真。陈赓将军拦截了两人的通信内容,但他并不认识那些日文。

考虑到第4纵队兵力少于敌军,又不是主攻部队,他决定撤走该部队,给敌军让路。然而,没想到的是,张轸兵团并未继续东进,而是突然调头返回钻进了南阳,我军再想追击已经来不及了。

这样一来,分割全歼张轸兵团的计划泡了汤。此后,陈赓的军事生涯开始走下坡路,与粟裕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长期担任副手。

尽管如此,陈赓依然是出类拔萃的顶尖存在,他的指挥造诣有目共睹,他的功劳也是名列前茅。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在上海搞情报工作,以及「哈军工」的建立,陈赓几乎在任何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