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威海荣成市历史简介

2024-01-21历史

荣成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全市陆地面积152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500多平方千米。荣成市政府驻伟德东路9号。

荣成市地形复杂,群山连绵、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境内大小共有河流102条,海岸线长487千米,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集中。

荣成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今荣成境域就有人类聚居。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在今荣成市境域内始置不夜县,属东莱郡,被视作荣成市建置之始。明洪武初年,在今荣成市境内设置成山卫,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卫,设立荣成县。1988年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

2022年,荣成市实现生产总值1030.6亿元,总量在全国县级行政单位中排名第38位。在全市的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6.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3:32.6:52.1。

截至2023年10月,已有留村古墓群考古遗址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已有渔民开洋·谢洋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秦始皇东巡传说等15项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是详细介绍:

留村石墓群位于荣成市宁津街道留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一处历史悠久且地表封石依然完整的元代石墓群。留村石墓群现存元代石墓十座,分布于南北长约35米,东西宽约23米的范围内。留村石墓是胶东地区一种特殊的埋葬方式,这类墓葬通常是二次迁葬或火葬墓,由地下、地面两部分组成。石墓的形制基本相似,下部为简化的须弥座台基,上部为圆锥形墓身。基座束腰上有石碣、圆雕角兽、浮雕图形,浮雕内容有人物、动物、花草等。这类墓葬结构特殊,地域特色明显,葬俗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与社会价值。

渔民开洋·

谢洋节是荣成渔民的传统民俗活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洋节」是渔船出海时,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渔民为了感恩大海的民俗活动。开洋、谢洋节作为渔民一种精神寄托,主要有娱神、娱人两大板块。以祭祀为核心,以民间文艺表演为主轴,含有历史、宗教、生产、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根据【荣成县志】记载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清雍正年间到民国期间是鼎盛时期,后来逐渐衰弱,文革期间停止,改革开放后恢复,院夼村及周边渔村尤为兴盛。

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

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匠有瓦匠、木匠、石匠、苫匠,合称「四匠」,其中苫匠是最为重要的。海草房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五个步骤:

1. 备好石头、黄泥、木料、海草、贝草等基本原料。

2. 打地基、定门位、摆门枕石、垒墙体、安窗体、上房梁。

3. 苫海草屋顶。需要做好理草、铡草、润草、和泥、扎脚手架等准备工作。然后用海草和贝草按规定尺寸相间苫好、刹实,做出「三层檐」式样。再苫房坡,要求刹紧均匀、整齐划一,外软内实。最后进行封顶,一般屋顶需拔起1—2米高,中心要牢固结实,能顺雨水抗风,收顶后用草泥压住,使海草的胶质与草泥黏合在一起。

4. 淋水拍平、剪檐。把苫好的屋顶淋上水,从上到下用拍板理顺,拍平房坡,最后把房檐海草剪齐,整个房屋制作完成。

此外,荣成市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秦始皇东巡传说、荣成剪纸、石岛渔家大鼓、胶东花饽饽习俗、海洋渔号、荣成面塑、荣成吕剧、荣成渔民号子、郭永怀事迹宣讲、荣成糖画、赤山明神传说、大鱼岛祭海仪式、荣成渔家秧歌。

1. 秦始皇东巡传说:

成山头位于中国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停留。这个地方留下了许多与秦始皇有关的传说和历史遗迹,如日主祠、秦桥遗迹、望海亭等。

2. 荣成剪纸:

荣成剪纸以其构图简洁、线条流畅、寓意鲜明而著称。它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情感。荣成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

3. 石岛渔家大鼓:

石岛渔家大鼓是沿海渔民在长期的海上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通常在渔业节庆、祭祀等活动中演奏。渔家大鼓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独奏、合奏等,鼓声雄壮激昂,富有节奏感。

4.

荣成渔民号子,共分三大类型。

第一类:拼命号子(也称生死号子)。用于海上遇到风暴、顶风逆流或者在遇险救急的情况下使用。此类号子的节奏非常快,声音高亢激昂,能够激发渔民的斗志和勇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第二类:自由号子(也称一般号子)。用于拉大船、蹬船、拉网时使用。此类号子的节奏比较自由,可以根据劳动的需要进行调整,让渔民们在劳动中保持协调一致。

第三类:抒情号子(也称欢乐号子)。多用于渔船收港的时候,其旋律优美,流畅欢快,带有明显的歌唱的风格和浪漫色彩。此类号子可以调节情绪,让渔民们在艰苦的劳动之后得到放松和愉悦。

荣成渔民号子突出的特点:一是协调生产、鼓舞情绪的实用性;二是形式内容的丰富性;三是喊唱交替、即兴发挥的灵活性;四是用于劳动生产的广泛性。

5.荣成面塑:

荣成面塑作为威海非遗项目,是胶东沿海一带的古老手工技艺,其作品色彩艳丽、造型优美,具有鲜明的海文化特征。经过上千年的传承,荣成面塑已成为荣成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荣成面塑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6.海洋渔号

是渔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用以抒发情感,调节情绪,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其主要特点如下:

音乐特点:海洋渔号通常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音乐旋律高亢激昂,节奏强烈,具有浓厚的海洋文化特色。

表现形式:海洋渔号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捕鱼时,渔民们会用海洋渔号来协调劳动节奏,激发劳动热情;在庆祝丰收时,渔民们会用海洋渔号来表达喜悦之情。

传承价值:海洋渔号是渔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它不仅是渔民情感的表达,也是渔民文化的传承。

海洋渔号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胶东花饽饽习俗

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习俗,通常分为「结婚」「送三」「百岁」「过年」等几大类别。这种习俗的显著特点是构图简洁、线条流畅,在寓意鲜明之中兼具抽象、夸张的审美取向,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

「结婚」是胶东花饽饽习俗的重要类别之一,婚礼上的花饽饽有「龙凤呈祥」的脸盆饽饽、象征爱情的鸳鸯饽饽、象征生活富裕的鲤鱼饽饽、象征五谷丰登的肥猪饽饽等。这些花饽饽不仅造型生动有趣,色彩鲜艳明快,而且线与面、点与块、塑与画、拙与巧的结合与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喜庆的气氛,丰富了民间婚俗的内容。

「送三」也是胶东花饽饽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姑娘出嫁后的第一年农历三月初三,由娘家做一筐篓「春燕」带回婆家,表示燕子归巢,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百岁」则是指婴儿出生后满百日,由姥姥家送贺岁花饽饽,莱州一带称送「月豉」,主要制作「长穗(岁)」「糖包」「糖帽」「挂花」「虎头」「月豉」等小品,盼望健康成长。

「过年」则是指在胶东风俗中家家户户正月不做主食,所以每逢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五,都会蒸花饽饽,其中包含四个「圣虫」、八个大枣饽饽等。枣饽饽用来供奉先人,「圣虫」则放在馒头缸里,祈求当年粮食丰收,表达民众向往生活富足的愿望。

8. 郭永怀事迹宣讲:

通过对郭永怀事迹的宣讲,传承和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9. 荣成糖画:

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10. 赤山明神传说:

赤山明神不仅是赤山山神,还是胶东海神、财神

这些项目都反映了荣成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