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81年,前国民党少将沈醉赴港探亲,杜聿明再三嘱咐:要保住晚节

2023-12-20历史

1980年底,67岁的前军统少将沈醉决定前往香港与妻女相见,出发之前,沈醉的好友原军统中将杜聿明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咱们都是错过一次的人,一定要保住晚节啊!」

当时,香港问题还没有解决,台湾的国民党残余蠢蠢欲动,一听说沈醉要到香港便倾巢出动,准备在这件事情上大做文章。

可是,沈醉已经在功德林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已经不能与从前的他相提并论,作为沈醉的好友,杜聿明本该十分了解沈醉的品行,为什么还会做出这样的嘱咐?而沈醉又在香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接受改造

沈醉是军统特务出身,杀人不眨眼,28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军统少将处长,迫害过许多工厂党员,即使是在云南解放前夕,他还下令逮捕了一批进步人士。

1949年12月,沈醉被捕,很多人都认为他必死无疑,不过,他曾在起义通电上签字,又协助解放军逮捕了大批的特务,上级最终还是决定放过他。

云南的反动势力被清除之后,沈醉被转移到重庆的白公馆关押,在飞机上,乘务员给每位成员发了一盒点心,沈醉被捕之后担惊受怕,再加上他养尊处优多年,吃不惯俘虏的伙食,所以,一直处于饥饿的状态。

现在,他拿到乘务员发的点心后,立即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周围的乘客看他好像饿了很久,便把吃剩下的点心也给了沈醉。

不一会儿,沈醉吃饱了,剩下的几块全都装到了一个盒子中。

到了白公馆监狱后,负责看守的两个干部看到沈醉便问道:「吃晚饭了吗?」

负责押送沈醉的干部回答道:「在飞机上吃点心吃饱了。」

那名女干部看着沈醉说道:「那不行啊!光吃点心怎么能吃饱,还是再给弄点面条吃吧!」

沈醉的脑海里突然浮现起他在军统监狱中对共产党的所作所为,不免觉得羞愧不已,现在他变成了一个犯人,共产党干部却这么关心他,甚至怕他吃不饱,沈醉感动地说道:「我已经吃饱了,不用再麻烦了。」

两个干部对视了一眼,男干部说道:「那行吧!你今天晚上好好休息,明天跟其他人一起学习。

沈醉想:学习?难道不应该是接受严刑拷打吗?

怀着忐忑不安的情绪,沈醉进入了梦想,第二天一大早,白公馆中,便开始了对沈醉等战犯的改造工作。

沈醉发现原来干部所说的学习就是真的学习,他们坐在一起阅读马列主义书籍,沈醉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但没过多久之后,他又变得紧张了起来。

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沈醉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即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沈醉吓得直流冷汗,以往军统抓到共产党后,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残酷的刑罚迫害了一批批的共产党人。他想现在的学习只是为了让他们认清自己的错误,然后再惩罚他们,让战犯们认为自己罪有应得。

沈醉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法比直接处决一个人要更让他感到痛苦。关于未来,沈醉已经没有任何的指望了,但是一个人的出现,却给沈醉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更让他产生了希望,这个人就是杜聿明。

1957年,沈醉被转移到了北京的功德林,当天晚上,所有战犯都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就寝,回到房间的路上,沈醉听到一号房里传来了王陵基的声音,两人曾经被关押过一起,所以沈醉便想进去看看这个老友。

一进门,王陵基赶紧上前来与沈醉握手,拉着沈醉往床边坐下,这时,沈醉注意到,旁边床铺上的杜聿明,他躺在一个巨大的石膏模子里一动不动,看到沈醉后,赶紧坐起来与沈醉打招呼。

沈醉与杜聿明并不熟悉,只是共事过两次,心里只当他是个前辈,看到杜聿明躺在石膏模子里,沈醉觉得十分心酸,认为是监狱为了限制杜聿明的行动,对他进行的惩罚。

但是聊了几句后,沈醉才意识到自己错了,沈醉和杜聿明、王陵基寒暄了几句后,问道:「你们感觉是北京好,还是重庆好?」

王陵基和杜聿明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当然是北京。」

沈醉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啊?」

王陵基说道:「因为北京功德林的干部政策水平高啊!」

沈醉问睡在石膏模子里的杜聿明:「水平高?那这个石膏模子又是什么意思啊?」

与杜聿明友谊

杜聿明听了哈哈大笑:「这是功德林干部专门制作的,用来给我治颈椎病的啊!」

沈醉不敢相信,杜聿明继续解释道:「我患了脊椎结核,脊椎变形,如果没有这个石膏,恐怕我就要直不起腰了。」

在杜聿明的口中,沈醉才了解到,杜聿明被捕的时候,身患重病,作为一个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他也没想过继续苟活,打算就这样慢慢地死掉。

可让杜聿明没想到的是,功德林的干部耐心地给他治疗疾病,到香港、澳门等地买特效药。

说道这里,杜聿明十分动容地对沈醉说道:「共产党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啊!」

这句话让沈醉大受震撼,杜聿明曾是蒋介石的心腹,赫赫有名的国民党军官,竟然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沈醉意识到自己对共产党的认识实在是太过浅薄,共产党根本不是他原先设想的那样。

后来,功德林按照「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相结合」的政策,成立了缝纫、理发、补鞋等十多个小组,要求每个战犯都要参加一项劳动。

杜聿明和沈醉一起报名参加了缝纫组,小组成立之后,功德林的干部组织小组推选组长和副组长,因为成员们都是国民党将领,所以谁也不会做缝纫工作,气氛变得非常尴尬。

就在这时,杜聿明站了起来说道:「我来当班长吧!之前我办过一个缝纫机厂,懂一些缝纫技术。」

沈醉听到后,也站了起来说:「那我来当副组长吧!我们家曾有一台缝纫机,我试着摆弄过。」

就这样,两人成了缝纫组的负责人,他们一起交流缝纫技术,也一起谈思想,说未来。

沈醉的心中一直好奇杜聿明为什么会对共产党心悦诚服,难道仅仅是为了那块石膏模子吗?

当他问杜聿明这个问题的时候,杜聿明回答道:「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当时,功德林要求我写一些历史资料,我以为是让交代罪行,便把阻止解放军的经历全都写了上去。可是,没过多久之后,一个干部却突然找我谈话。」

沈醉问道:「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嫌你罪行交代的不够详细吗?」

杜聿明说道:「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可是那名干部却问我为什么不写抗日的事情,他说我在昆仑关抗击日军,打过胜仗,这些也应该写出来,我没想到共产党并没有磨灭我们曾对国家所做的贡献。」

杜聿明的思想觉悟比沈醉高,所以当沈醉做错事的时候,杜聿明便会提醒他。

在缝纫组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沈醉变得有些懈怠,他觉得这些衣裤鞋袜全都是给他们自己穿的,随便做做就可以了,反正自己是不嫌弃的。

可是,杜聿明发现后却十分严肃地对沈醉说:「这些衣物做得实在是太差了,必须要重新做,你要记住成功靠的是认真,以后可不能这么马马虎虎了。」

在杜聿明的帮助下,沈醉在思想和劳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1959年12月3日,杜聿明获得特赦,即将要走出功德林,重获自由,可是沈醉却不在特赦名单中,心情十分低落。

杜聿明安慰沈醉:「别灰心,好好表现,我相信你很快就能出去的。」

果然如杜聿明的预料一样,沈醉在1960年底也获得了特赦,出狱之后,沈醉第一时间打探自己家人的消息,他一共有五个孩子,只有一个小女儿在大陆,其他四个全部被强制留在了台湾,而且台湾方面还用孩子威胁沈醉的妻子粟燕萍不准回大陆。

无奈之下,粟燕萍只好改嫁,并留在了香港。

前往香港

于是,沈醉便想带着大陆的小女儿,一起到香港去见前妻,也算是一家人团聚。

香港的国民党一直试图让沈醉回到台湾去,他们认为像沈醉这样的国民党高层领导,手里掌握着大量的国民党机密,继续为大陆效力的话,不仅会对台湾的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对国民党的舆论造成压力。

所以,即使沈醉不愿意回到台湾,他们也要把他留在香港。

关于这一点,杜聿明非常清楚,因此在沈醉临行前,他拉着沈醉的手嘱咐他要保住晚节。

出发前,杜聿明找到了沈醉,要求他一定要保住晚节,沈醉自从被放出功德林之后,一直深受党的照顾,在全国政协工作,又再婚,生活过得十分安逸。

另一方面来说,沈醉接受了改造,和从前的自己决裂,他亲眼看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好,怎么还会去选择国民党呢?

因此,他对杜聿明说道:「放心吧!我去不了多久也就回来了。」

与老友告别之后,沈醉便带着女儿来到了香港,父女俩的行程十分低调,但还是登上了新闻头版头条,沈醉的一个学生找到他,对他说:「老师,您跟着我去台湾安度晚年吧!我已经在那里给您安排好了一切。」

可是沈醉却说:「谢谢你的好意,但我不会去的。」

不仅如此,还有报社的记者拿着天价的稿费找到了沈醉,希望他能在报纸上写一些对共产党不好的文章,沈醉十分气愤,对记者说:「你们真卑鄙,就算你拿出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同意的。」

在香港期间,沈醉除了应付这些令人厌恶的事情,他还见了许多之前的老朋友,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沈醉发现他们虽然拿着台湾给的美元,但都希望祖国能够早日统一。

一位朋友对他说:「我特别喜欢你们在全国政协写的东西,咱们都曾为国民党工作,经历相似,我看了觉得感同身受,要是能想你们文章里写的那样,看到祖国统一的那天就好了。」

沈醉想到杜聿明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力大,如果他能写一篇文章,一定能引起更大的反响。于是,他在回到大陆之后,立即找到了杜聿明。

可是,杜聿明的身体病入膏肓,沈醉找了两三次后,才见到了杜聿明,没等沈醉开口,杜聿明便说道:「你帮我写一篇文章,拿到香港发表吧!」

沈醉说道:「我可不给你做代笔,还是你把身体养好后自己写吧!」

杜聿明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严肃地对沈醉说:「我知道你在香港接触过台湾方面的亲友,比我更了解他们的心情,要是你写一篇关于祖国统一的文章,我觉得比我更合适!」

沈醉有些犹豫地说道:「可是......」

杜聿明打断了沈醉,红着眼眶说:「祖国分裂,导致许多同胞骨肉不能团圆,你的几个孩子都被扣在台湾,我想这种感觉你应该很清楚。关于这些,我们都要承担起责任,告诉那些台湾的老同事们,大家一起努力,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不要再等下去,让更多的民众骨肉分离。」

杜聿明对祖国的热忱感染了沈醉,他回到家后,立即动笔,可因为连日的奔波一下子病倒了,以至于文章的事情一拖再拖。

不久后,杜聿明离世,沈醉便承担起了杜聿明的遗愿,他一心扑在了祖国统一的事业上,多次通过广播向台湾当局喊话,他说道:「希望大家能够以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为先,不要再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做无畏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