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授衔仪式,著名的「十大元帅」由此诞生。这是新中国的大喜事,十大元帅的名单公开之后,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就连台湾的老蒋对这份名单也十分关心。
老蒋看过十大元帅的人选之后,不由得发表了一番议论,还对宋美龄感慨道:「没想到他竟然落选了。」
初露锋芒
老蒋所说的「他」指的是粟裕,当时,粟裕位列于十大将之中,离元帅一步之遥。这让老蒋为他感到可惜,毕竟粟裕是老蒋在解放战争期间最强大的对手之一,更是一位公认的军事天才。
在新中国众多开国将帅之中,粟裕大将可以算得上一个「后起之秀」,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虽然粟裕大将也立下了很多功劳,但是在将星如云的人民军队中,也算不上太耀眼。老蒋最初也并没有注意过粟裕这个人,那个时候,优秀的人才实在太多太多了。
老蒋第一次注意到粟裕这个人,是在黄桥战役期间,黄桥战役是一场爆发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但是他的交战双方却是国民党和共产党。这全拜老蒋「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当时粟裕本是奉中央的命令,带部队挺进苏北,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但没想到新四军到达黄桥之后,国民党的军队却对根据地展开了进攻。
为了大局考虑,我党同意撤出姜堰地带,但是国军将领韩德勤将我们的撤退认定为「怯战」,所以他带着三万大军赶到黄桥,扬言要和我军进行决战,而当时新四军部队只有7000人,不仅要同国民党作战,还要面临日军的火上浇油,情况十分不妙。
面临这种情况,粟裕定下了「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策略,他派出两个纵队安插在突击点,埋伏在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地区伺机而动。第二纵队主力两个营先行一步,负责诱敌深入;再派一个营的兵力迂回到敌人的后方,配合地方武装,进行持续不断的袭扰。第三纵队坚守在黄桥是的大本营以防不测,粟裕亲自赶往黄桥前线进行作战指挥。
10月3日,战斗打响,在我军的严密防卫之下,敌人七次进攻都没能达到目的,同时,在敌人忙于前线进攻的时候,新四军纵队出其不意发起袭击,将敌人的军队分成四段拦截,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等敌人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走进了粟裕精心设计的包围圈。经过数日激战,我军消灭敌人一万多人,黄桥战役大获全胜。
运筹帷幄
这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案例,老蒋得知前线惨败,怒不可遏,毕竟三万人被七千人追着打,这样的事情实在不多见。老蒋一边怒斥手下,一边又不得不佩服粟裕用兵的绝妙之处。
这是粟裕第一次给老蒋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老蒋大概没料到,自己的苦日子还在后面。1945年,抗战结束,老蒋决定腾出手来好好对付我军,眼看老蒋虎视眈眈,我党决定奔赴淮南开辟新的解放区,但是粟裕认为,在离开苏中之前,我们应该在苏中再打一仗,用来遏制敌人。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1946年6月,李默庵带着十五万人直扑苏中根据地,战争一触即发,其中李默庵所带领的83师更是国民党王牌部队,不好对付。不过,粟裕研究了战场形势之后,决定先对83师19旅展开进攻,因为这支部队急于进军,孤军深入,正好给了我军痛打他们的机会。
经过两天的战斗,我军歼灭该旅三千多人,随后粟裕马不停蹄带着两个师日夜兼程赶到如皋,趁着敌人不注意,歼灭了49师师部,歼敌一万余人。李默庵为了扭转局势,扑向海安,粟裕也带着兵马赶往海安,和敌人展开了运动战,歼灭敌人三千余人,而自身伤亡仅二百余人。
海安受阻的李默庵再次改变战术,出兵强占了苏中各个战略要点,但是这同时也造成了兵力分散的结果,粟裕立即出兵,攻击防御最薄弱的新七旅和105旅,经过20小时的战斗,歼灭了8000多人,经过这几次战斗,攻守形势彻底逆转,战场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我军的手中。
决胜千里
此一战之后,敌人认为粟裕会带兵往北,避免大战之后的军队再次和敌兵交接,但是兵贵神速,粟裕非但没有往北,还一路南下,以极快的速度闯入国军腹地,以1师攻丁堰、6师攻林梓,共歼灭5个交警大队及正规军3000余人。
如皋方面驻守的国军眼看自己就要遭遇粟裕的部队,慌忙对99旅求援,同时又从如皋城中派出187旅接应,没想到刚好撞进了粟裕派出的截击部队,导致1.7万人被歼灭,非但援兵没有来,自己还搭进去了一个旅。
最后,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在邵伯打了最后一仗,歼灭敌军的同时派兵攻占了各个战略要点,苏中战役大获全胜,这便是有名的「苏中七捷」。
七战七捷,这是对于战场最强大的掌控力。粟裕打的这场仗让全国震动,我军士气大振,而老蒋却愁得睡不着觉,打了败仗的李默庵就此坐起了冷板凳,再也没有出头之日。而粟裕却越战越勇,成为了解放战争时期最耀眼的将领之一。
粟裕对于老蒋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即便到了台湾,老蒋想起粟裕依然心有余悸,粟裕这位将领甚至早年没有接受过太多军事教育,但是他却把一群黄埔模范生打得满地找牙,他打出的「神仙仗」在战争史上几乎是仅此一家,前无古人,后也很难有来者,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是国家之幸。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粟裕并没有身居元帅之位,但是这并不代表粟裕不够优秀,无论他是什么军衔,都不会影响他是天才军事家的事实。他的传奇从未落幕,历史永远记得这位优秀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