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主席回忆往事,感慨道:她受了很多苦,却是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

2024-01-26历史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会不自觉地回忆往事。

毛主席是一代伟人,可他也是人,有七情六欲。在晚年的时候,毛主席时常会提起以前的事,而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想起一个人。

毛主席曾感慨道:「她跟了我这么多年,受了很多苦,却是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

毛主席口中的这个女人就是贺子珍!

毛主席与贺子珍的感情,可以说既充满浪漫又令人惋惜。

毛主席为什么认为贺子珍是对他最好的一个女人呢?

一、浪漫的井冈山

贺子珍出生于1909年,是江西永新一位乡绅的女儿。贺子珍中等身材,皮肤很白,在读书时她喜欢思考,两道漂亮的眉毛总是微蹙着。她穿着上白下黑的学生装,梳着一个长辫子,走在路上,常会引来别人赞叹的目光。

贺子珍因此有了一个美誉:永新一枝花。

但这朵花却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她较早地参加了革命,17岁就成为了中共党员。

1927年8月,贺子珍跟随永新暴动的队伍上了井冈山。同年10月,毛主席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也来到了井冈山,命运将他们交织在了一起。

1928年初,毛主席为了进行调查研究,来到了永新塘边村。为了协助毛主席调查,熟悉永新情况的贺子珍被派到毛主席身边担任秘书。

有一天,毛主席和贺子珍正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讨论。突然,一声枪响打破了山村的宁静,隐约还听到了叫喊声。原来是一支地主保安队得知毛主席在这里,准备抓他去邀功。

激烈的枪声响起,红军战士和保安队交上火了,一个警卫员急匆匆地跑进来:「毛委员,不好了,保安团来了。」

贺子珍一听这话瞬间变得紧张,因为毛主席身边并没有多少红军战士。保安团肯定有备而来,人多势众,打是打不过的,贺子珍焦急地看着毛主席,问道:「毛委员,怎么办啊?」

毛主席仍然坐在凳子上,抽了一口烟,思虑片刻后说道:「我们不知道敌人底细,贸然开打要吃亏的。」

说完,毛主席将烟头扔在地上踩灭:「赶紧通知群众和战士们撤离。」

在贺子珍和警卫员的保护下,毛主席一行人退进了山里。保安团进村后找不到人,担心遭到红军埋伏,没多久便走了。

经过这一次遇险,毛主席和贺子珍也算是经历了生死,感情在不知不觉中悄然产生。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二人的接触越来越多,贺子珍对毛主席慢慢有了一种依赖感。只要碰到什么事,自己想不通,就会去找毛主席倾诉。

在这样的交往中,可能贺子珍都没有发觉,自己已经喜欢上了毛主席。

有一次,贺子珍又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在快到毛主席的房间时,她脚步越来越慢,生怕打扰到他。走到门口后,发现毛主席正坐在桌子前写什么东西。贺子珍不想打断他,就靠在门框上看着毛主席。

也不知过了多久,毛主席一抬头,看到了贺子珍。贺子珍那双炽热的眼睛顿时闪开,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子,脸也红了,手不自觉地摸着衣角。

毛主席见状搬来一张椅子,让贺子珍坐下。两个人面对面坐着,谁也没有说什么。此刻,二人恐怕都明白对方的心意。

沉默了一会,毛主席开口说道:「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

窗户纸被打破,好事也就快了。1928年5月,毛主席和贺子珍结婚了。在艰难的革命岁月,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只是请来几个好友,做了几道菜,大家一起喝了杯喜酒。

那一年的井冈山,似乎也变得浪漫了!

二、饱经磨难

但是,浪漫并不会一直存在。

在那个革命年代,面对敌人的「围剿」,战斗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打响。既然有战斗,就会有伤亡。生死都不能保证,又怎么能奢求婚后安稳地幸福生活呢?

不过也正因如此,毛主席和贺子珍的感情才愈发珍贵!

在井冈山待了几年后,因为敌人的多次「围剿」,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在长征的路上,贺子珍发生意外了。

1935年4月,红军四渡赤水后,来到了贵州盘县。在他们面前,是奔腾的金沙江。只要渡过了金沙江,红军就可以摆脱敌人几个月来的包围,打开一个新局面。

红军日夜兼程赶路,只为早一刻过江。敌人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在红军前进的路上,不断派飞机轰炸,只要看到大规模的人群,就直接扔下炸弹。

在一个小山村,红军休养连正在那里停留。到了中午,天空突然传来了飞机雷达的轰鸣声,贺子珍一听,立马知道敌机来了,赶紧大喊:「快隐蔽!」

战士们很快找地方躲好,贺子珍也到旁边隐蔽。炮弹落了下来,小山村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几架敌机呼啸而过,留下一地的弹坑。

贺子珍露出半个头观察,发现不远处伤员钟赤兵没有躲好。敌机马上就要再来,万一被炸中就危险了。

贺子珍没有考虑其他的,只想赶紧把他拉过来躲好。她爬出掩体,快速跑到钟赤兵身边。发现他受了点轻伤,先用毛巾给他止血,再扶他躺在担架上。

做完这一切,已经耽误了点时间。贺子珍拖着担架,准备躲到刚才的地方,谁知道敌机看见了她,并扔下了炸弹。

在这个时刻,贺子珍没有逃跑,而是用自己的身体趴在钟赤兵身上,用身体掩护他。硝烟散去,战士们跑到贺子珍旁边,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

贺子珍受了重伤,鲜血将她的军服染红了,人已经没了知觉。她的头部、背部都有弹片,鲜血不停地流出来。由于贺子珍的掩护,钟赤兵没受什么伤。

战士们赶紧背起贺子珍,寻找医生给她治疗。经过检查,贺子珍的身体总共有17块弹片。一旦没处理好,生命危在旦夕。

在长征途中,红军连筹集一口吃的都有困难,更何况是紧缺的药品?

没有麻醉药,医生只好让人按着贺子珍,咬着牙拿着手术刀从她的身上取弹片。弹片大多被取出来了,可有几块实在是太深了,不好取出来,也就留在了她的身体内。

这一番操作下来,贺子珍疼痛难忍,脑门上出满了汗,眼睛里挤出了泪花,可她就是咬牙忍着,没有叫出声。

几天后,贺子珍才慢慢醒了过来,醒来后,她就嘱咐战友:「不要把我受伤的事告诉润之,免得他担心。」

可这样的大事,毛主席又怎么会不知道?

听闻贺子珍为了救战友受伤,毛主席马上把自己的担架给贺子珍送去,还派了警卫员去保护她,免得她再受什么伤害。

贺子珍哪里愿意:「润之,我不要,担架和警卫员是配给你的,我不能用,你比我更需要。」

「现在你是病人,你更需要。」毛主席坚持道。

贺子珍无奈,只好如此。在路上的时候,贺子珍眼看因为自己,耽误了整个队伍的行军速度,又向战友表示把自己留在老乡家里。

但是大家怎么会丢下她呢?轮流抬着她走。等伤慢慢恢复了,贺子珍说什么也不让战友抬了,坚持自己走,就这样一路走到了陕北。

三、离别又相逢

到了陕北没多久,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女儿。刚生下女儿,邓颖超等人就来探望,看见毛主席在窑洞门口,邓颖超急忙问道:「主席,生了没有啊?」

毛主席开玩笑道:「生了,生了个大鸡蛋。」

后来,毛主席将这个女儿取名为李敏。对于李敏,毛主席十分疼爱,不管是她小时候还是长大后,毛主席时常会逗她玩、陪她聊天。

生了李敏后,毛主席和贺子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感情有些摩擦。加上在长征途中,贺子珍受了伤,没好利索,导致她体弱多病,所以就安排她去西安养病,后来又去了苏联。

去苏联时,贺子珍已经有了身孕,到莫斯科没多久,贺子珍便生下了一个儿子。不幸的是,没几个月,孩子便夭折了。

这件事对贺子珍的打击非常大,几乎可以说是伤心欲绝。她每天都要去儿子的坟前哭泣,诉说内心的痛苦。

对于贺子珍的情况,毛主席多少是知道一点的,也写过信安慰她。可对贺子珍来说,她的精神仍然很痛苦。苏联和国内相距那么远,通信本就不便,就算写了信,能送到贺子珍手上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加上毛主席日理万机,抗击日寇、根据地建设……哪件事不够他忙的?

1941年,毛主席将李敏送到了苏联,贺子珍的内心才好过了不少,让她度过了一段开心的时光。那时,不仅李敏在她身边,毛岸英、毛岸青也由她照顾。

他们两兄弟在苏联学习,贺子珍尽力照顾他们的生活。自己的津贴只有70卢布,贺子珍还从中挤出钱来给他们买东西。对于贺子珍的好,毛岸英两兄弟心里当然清楚,他们亲切地称呼她为「贺妈妈」。

虽然他们是毛主席的亲人,可在苏联,几人的日子过得并不好,贺子珍甚至说比长征还要苦。为了养活三个孩子,贺子珍大晚上都要织袜子、洗衣服,周末还要去砍木头……

有的时候,家里连吃的都没有。贺子珍实在是太忙了,忙到家里的柴都没时间去砍,大冷天的,屋子里都结了冰。

1947年,贺子珍带着李敏、毛岸青回国了。三人一开始住在东北,后来李敏、毛岸青去了北京,贺子珍去了上海。

时光飞逝,一晃就十几年了,在贺子珍的内心,她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见一见毛主席,跟他说说话,哪怕只是握个手。

而这个愿望,直到1959年才实现!距离二人分离,已经过去了22年!

1959年夏天,贺子珍应邀来到庐山,此时的她根本不知道是毛主席要见她。

贺子珍被带到「美庐」别墅的一间屋子,刚到门口,就停下了脚步,眼神中充满了惊讶。在她的面前,坐着的正是毛主席。毛主席站起身,微笑着说道:「子珍,你好啊!快过来坐。」

多年未见,脑海中不知道想念了多少次。如今真的见到了,贺子珍再也控制不住了,泪水瞬间流了下来。她低着头哭泣,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毛主席看着贺子珍,温柔地说道:「现在见面了,怎么不说话了?将来见不到了,你又想说。」

一听这话,贺子珍哭得更加厉害。过了一会,毛主席接着问道:「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身体还好吗?」

贺子珍慢慢缓了过来,仔细地看了看毛主席:「我倒是好多了,我看你的身体却没以前好了。」

毛主席笑了笑:「毕竟老了,66岁了啊!每天太忙了!」

接着,毛主席又问起了贺子珍在苏联的情况。在聊天中,自然说到了女儿李敏,毛主席问道:「娇娇谈了男朋友,你见过没有?觉得怎么样?」

说起这件事,贺子珍笑道:「见过了,我很满意。」

毛主席和贺子珍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毛主席说道:「时间不早了,我还有事,明天再谈。」

可是,第二天毛主席有事,派人送贺子珍下山了。两人22年没有见面,这么长时间的等待,就换来了一个多小时的会面。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然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四、相继离世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

在毛主席生命最后一刻,李敏陪在他的身边。那时,毛主席已经不能说话了,望着女儿的脸庞,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在李敏的手上画了一个圆圈。

李敏不明白圆圈是什么意思,想了很久也没有头绪。直到有一天,困扰她的问题解开了,她认为应该和母亲贺子珍有关。

李敏猜测,毛主席画的圆圈可能是桂圆的意思,而桂圆正是贺子珍的小名!

得知毛主席离世,贺子珍悲痛欲绝,多次请求去送毛主席最后一程。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毛主席逝世三年后,贺子珍终于有了机会。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她想来北京,没有去成;1966年,她也想来,还是没有如愿;直到1979年,她的心愿总算达成了。

贺子珍在李敏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此时的她,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过去的战争岁月和艰苦生活,给她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因为一次中风,现在她只能坐在轮椅上,说话也不利索。

可在贺子珍的身上,依然保留着往日的风采。银白色的短发梳得整整齐齐,眼睛透露着清澈明亮,衣服干净整洁。

瞻仰毛主席时,贺子珍坐在轮椅上,目光看着远处的天安门。那一刻,她在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在想和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浪漫时光,又或许是20年前在庐山的那次会面。

看完毛主席,坐上汽车准备离开时,贺子珍流露出不舍的表情。她望着纪念堂,眼圈都红了,嘴唇动了动,似乎在说什么。

那一刻,贺子珍也许是在和毛主席告别吧?

李敏见到母亲这样,心中也非常难受。她看着纪念堂,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下了。

母女二人的表情,被摄影师快速抓拍了下来,定格成了永远。

那一刻,胜过千言万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从纪念堂回来后,贺子珍像是完成了一个心愿,再也没有了牵挂。

毛主席的离去,对贺子珍打击很大,身体也越来越差。

早在1954年,贺子珍在广播里听完毛主席的讲话后,就突然发病,被送到了医院。原来,贺子珍是太想念毛主席了,只要听到毛主席讲话,她就会晕过去。

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难过。他写信给李敏,让她好好照顾母亲,还在信中直言:「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我。」

1984年4月,贺子珍病重。李敏得知消息后立即从北京赶往上海,她的身体也不好,前两年还得了心脏病。一路上因为贺子珍的病情担忧,心脏跳得很快,脸都白了。丈夫孔令华赶紧给她吃了药,这才勉强缓和了。

飞机到达上海后,李敏等人急忙赶到医院。一到医院,李敏根本没有心思听医生介绍贺子珍的病情,立即冲到病床前,哭着说道:「妈妈,您怎么样啊?我们来看您了。」

此时的贺子珍,被疾病折磨得消瘦,呼吸不顺畅,脸色通红,眼睛微微闭着,显得非常虚弱。

听到李敏的声音,她睁开了眼睛,看到亲人来了,她嘴唇微微动了一下,似乎在说:「你们都来了。」

李敏看到母亲这个样子,愈发难过,靠近贺子珍,对着她耳朵轻声说道:「妈妈,你感觉好吗?」

贺子珍听到了李敏的声音,点了点头,嘴巴想说些什么,可终究说不出来。贺子珍用眼神看了看旁边的医生,似乎在告诉女儿:「这个医生以前也给你看过病。」

根据医生的介绍,贺子珍入院后,就发起了高烧,浑身没有力气,说话的声音很轻。

李敏又问道:「妈妈,您觉得哪里不舒服?」

说完,她就把耳朵凑到贺子珍嘴边,只听贺子珍轻声说道:「我肚子疼。」

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来了后,向医生了解病情,并且建议医生给她服用一种重症病人的退烧药。贺子珍用了药后,高烧果然退了下来,并安稳地睡着了。

退烧后,贺子珍神智好多了,说话也清楚了。看着亲人都来了,她还打趣道:「你们这么多人都来了,是不是怕我不行了。」

「妈妈,您可别这样说,您身体好着呢!」李敏说道。

看着外孙女孔东梅在一旁,贺子珍还对护士说:「麻烦给东梅弄点好吃的,别饿着她了。」

见到贺子珍这样,李敏和贺敏学提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了下来,还以为病情好转,没多大事了。

可自己身体到底咋样,贺子珍心里很清楚。

她对李敏说道:「娇娇,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将来死后,能不能安葬在北京,这样也能离你爸爸近一点。」

一听这话,众人显得很难过。贺敏学说道:「子珍,你参加革命早,是党内的老同志了,又陪伴了主席那么多年。别担心,我想组织上会答应的。」

贺子珍没有说话,轻轻地点了点头。

后面几天,大家都会去医院看望贺子珍,陪她说话、照顾她饮食起居。就在大家都以为贺子珍快好起来时,到了4月18日晚上,一个消息让大家又揪心起来:贺子珍病情加重,又发了高烧,昏迷不醒。

医生立即对她抢救,李敏等人通宵守在急救室外,心里一团乱麻。每个人都在内心祈祷,贺子珍能好起来。

可奇迹没有出现,1984年4月19日下午,贺子珍因病去世。

贺子珍毕竟是毛主席的夫人,又是老革命,对于她的后事该怎么办,众人谁也拿不定主意,就连上海市委也不敢擅自处理。事情被报到了中央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也觉得难办,便请示邓小平。

对于贺子珍,邓小平是清楚的。他要求贺子珍的骨灰放入八宝山公墓,中央领导人要送花圈。

邓小平的一句话定下了贺子珍的后事,也完成了贺子珍的心愿。不论从贺子珍的身份,还是她的资历来说,放进八宝山都是合情合理的。

贺子珍去世后,李敏整理她的遗物,在她留下的三个箱子里,发现了一条手绢。李敏看着那条手绢,愣了神,心绪飘到了以前。

原来,建国后,贺子珍基本住在上海,而毛主席在北京。二人主要通过李敏居中联系,传递信件和礼物。而那条手绢,就是毛主席托李敏带给贺子珍的。

李敏没有想到,多年前送的手绢,还被贺子珍保存完好,如同保存她对毛主席的爱意!

贺子珍对毛主席的爱,恐怕只有毛主席才能明白,正因如此,毛主席才会说道:「她是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

谨以此文献给毛主席和贺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