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主席来到兴国,看到一个14岁的少年,说道: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2023-12-10历史

1930年,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兴国,在潋(liàn)江书院里居住。散步的时候毛泽东听到了一个少年在作工作报告,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对这个十几岁的少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后毛泽东让警卫员特意找来了少年,这才知道了少年的名字叫「萧华」。其实毛泽东第一次来兴国县的时候,萧华就听过毛泽东讲课了,但是这样一对一地单独谈话,还是第一次。

虽然紧张,但是萧华还是非常有礼貌地喊了声「报告」,毛泽东正躺在一条靠背椅上看书,听到声音后,站起身来,笑着说道:「你就是那个很能干的萧华?你今年多大了?」

萧华挺直了腰板,回答:「十四了!」毛泽东听完满意地点点头,又问道:「上过几年学啊?」

「七年!」萧华回答完后,毛泽东就拿起了手边的【兴国县志】和萧华聊了起来,两个人聊得非常愉快,小小年纪的萧华知识很渊博。在谈话中,萧华逐渐放松,回答起问题来也越来越流畅,毛泽东对眼前这个14岁的小小少年非常欣赏,用充满善意和慈祥的眼神看着萧华,鼓励萧华大胆发言。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特意将萧华带到了罗荣桓面前,说道:「这个孩子要好好培养,将来必成大器!」

没想到主席一语成谶,萧华成为了新中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别的上将基本都到了知天命之年(50岁),萧华授予上将军衔的时候年仅39岁。小小年纪的萧华就紧紧跟随着中共中央的脚步,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个子不高志气大

萧华出生于1916年江西肖屋村的一户贫苦家庭中,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萧华,自幼深受马列影响,父母将革命的火种更是早早地种在了萧华的心中。

萧华天资聪颖,小小年纪就经常替父母送信,当时萧华家是中共兴国县地下党组织的交通站,从事的工作非常危险,但是年幼的萧华依旧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后来萧华父母都牺牲了,中共地下党员萧以儒、萧以佐承担起了萧华的教育责任。

萧华身材瘦弱,衣服也穿得破破烂烂的,但是非常的有志气。聪颖好学的他每年都能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12岁的时候,就在自己的作文中写下了「打倒军阀、铲除列强」的豪言壮语,深受老师青睐。

萧华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上学的时候,县商会捐赠了一批乐器给学校,要求学校组织乐队,萧华一眼就相中了一把锃光瓦亮的铜号,拿起来就吹,没想到力气不足的他半天吹不响,吹响了也是「嗤」的一声,周围的同学都笑话他。

县商会会长的儿子嘲笑萧华:「饭都吃不饱的人,还想吹铜号?」萧华又羞又气,涨红了脸,倔劲上来的他非要要求老师让他学吹号,老师同意了萧华的请求。有志者,事竟成,在萧华的勤学苦练下,不到半年时间,就将小号吹得十分娴熟。

萧华的小号吹得好,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取得了满堂喝彩,在场的老板土豪们纷纷打听萧华的出身,在得知萧华的身世后,这些老爷们都不愿意了,老师只能无奈地通知萧华:「校董会不让你吹号了……」

萧华虽然年纪小,但是心里跟明镜似的,他非常清楚学校为什么不让自己继续吹号了,一怒之下,萧华交出了自己心爱的铜号,辍学回家了。

回到家中的萧华深切地认识到了这个不公平的旧社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弊端,生而为人,却不能做到人人平等。要想让穷人当家作主,就得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干革命,打倒军阀,铲除列强!

1927年,11岁的萧华就加入了「青年干社」,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虽然年纪小,但是萧华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是一点都不含糊,有一次他从梯子上把传单扔进县衙的院子里时,不小心被发现了,被警察一路追捕,萧华机灵地将自己准备好的石灰朝着警察扔过去,成功脱身。

1927年冬天,兴国县发起了农民暴动,萧华和自己的小伙伴为了能够让大人们准确地找到土豪劣绅的家门,于是就拿着木炭把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的门涂黑。第二天起义队伍进城后就跟着萧华的记号,不费吹灰之力地将这些土豪劣绅抓住了,小小年纪的萧华立了大功。

13岁,萧华就当成了兴国县共青团的县委书记,在兴国县组织了少年先锋队。当时萧华被选入了兴国县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学习,是40多个学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就是在这里,萧华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萧华担任县团委书记的时候,年少老成,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到一年时间兴国县的共青团员就从几十人发展到了上千人,这也为兴国后续的革命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萧华的带领下,兴国县成为了中央苏区的模范县,后来还在红军中成立了「兴国模范师」。

1930年7月,萧华正式转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带领的红4军将萧华调到了部队,萧华担任红4军军委青年委员。

在毛泽东的嘱咐下,罗荣桓对萧华也格外留心,积极地帮助他熟悉红军工作的特点和工作程序,后来回忆起这位老领导,萧华依旧非常尊敬地称罗荣桓为「良师」。

1933年,萧华作为会议主持人参加了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决定迅速扩大红军中的团组织。萧华在会议中提出了在青年中扩大红军,创建「青年师」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好评。

就在会议举行到一半的时候,国民党的飞机突然来到了上空并且展开了轰炸,萧华赶紧冲到房外,组织众人撤退避难。就在这个时候,几颗炸弹落在了萧华的身后。周恩来眼疾手快地拉着萧华跑进了屋内趴倒,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炸起的石头与灰尘落了两人一身,所幸周恩来和萧华都安然无恙,对于周恩来的救命之恩,萧华一生都念念不忘,常常提起。

因为这次意外,萧华和周恩来也算是生死之交,后来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时任工农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亲自点名,任命萧华担任少共国际师的政治委员。这一年萧华才17岁,周恩来对萧华语重心长地说道:「年轻的干部带年轻的兵,部队更有朝气!」

看来不仅毛泽东欣赏萧华,就连周恩来都对萧华青睐有加。

在萧华的带领下,少共国际师迅速建立,当时有超过1万名青少年报名参加少共国际师,全师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在红军中是非常年轻的存在了。

这支充满年轻朝气的队伍,经过两个月的军事训练就投入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在陈光、萧华的指挥下,少共国际师在闽北遭遇战中勇敢作战,歼敌300多人,缴获了大批量的枪支弹药,赢得相当漂亮。

周恩来、朱德等人亲自致电,祝贺少共国际师首战告捷,鼓励萧华等人要在胜利中提高军事技术,做好迎接更艰巨战斗的准备!

17岁的萧华就能指挥一个师打胜仗,足以证明萧华的能力有多么强悍,真是应了那句「自古英雄出少年」!

但是说到底,萧华也还是个稚嫩的少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期间,差点因为自己的好奇心丢了性命。当时国民党在瑞金附近扔下了一颗炸弹,但是这颗炸弹并没有爆炸,红军兵工厂决定将这颗炸弹取下来进行研究。

为此,上级下令任何人不准靠近炸弹,违者一律枪毙。时任少共国际师政委的萧华、少共中央局秘书长的胡耀邦、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长的刘英三个人对这颗炸弹非常好奇,趁晚上没人,三人悄悄地摸着夜色来到了炸弹跟前。

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被卫兵发现,当场就抓着三人要去枪毙。政治保卫局隶属于最高机关单线领导,权力非常大。幸好在送往刑场的时候,碰见了当时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博古对萧华印象很深,一眼就认出了三个人,立马上前询问原委。

在知道真相后,博古哈哈大笑,对政治保卫局的人解释就是小孩子闹着玩,没什么大不了的,放了算了。在博古的解释下,萧华三人是有惊无险,这也说明了战场上再厉害,萧华本质上还是小孩子。

可叹的是,本该像孩童少年一样快乐玩耍的萧华,却四处奔波在革命一线,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奋战在生死边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萧华被逼着长大!

二、「娃娃司令」孤身谈判

1934年10月,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退出了中央根据地,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萧华的少共国际师改编为红15师,作为护卫部队一路保护党中央突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在血战湘江后,萧华的红15师只剩下了2700余人,损失惨重。

建制不全的红15师被分散编入了红一军团各师中,萧华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在之后的长征路上,萧华跟随着中央红军先后经历了四渡赤水、挺进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激战青石嘴等著名战役,始终坚持奋战在一线,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最为艰辛的一段血泪史,全程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一共30万红军参与了长征,等到成功会师的时候只剩下了3万人!

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有多少像萧华一样大,甚至还没萧华大的红军战士牺牲在了长征路上。每一个红军战士都拥有着惦念着自己的父母妻儿、亲朋好友,也许当他们长眠在雪山之巅、沼泽之中的时候,家中的老母亲还在倚门等候着儿女的归来。

这是战争的残酷,也是革命势必要付出的代价,而这,也是军人的天职!永不退却,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1935年,萧华担任红一军团第2师政委,在毛泽东、彭德怀的带领下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山西。在绥德县强渡黄河的战役中,师长刘亚楼、政委萧华带领红2师突击队在晋军的防线上硬生生撕开一条口子,保护主力东进。

在这次战役中,萧华亲临前线,和战士们并肩作战,却不幸中弹负伤。对于这次负伤经历,萧华印象极深,晚年回忆起说道:

「1936年3月10日一大早,我军就发起了攻击,在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后,却遇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敌人集中炮火向我军攻击,炮火之猛烈是第五次反围剿后少见的。我们占领的山头,黄土都被炸得翻了过来,我跳下一个土坑子,突然身不由己地倒下去,低头一看裤脚里湿漉漉的,血流到了脚面上,这才发觉自己负了伤,之后警卫员把我背到了洼地里。」

但是战争还没结束,阎锡山顽强抵抗,国民党中央军也派来了援兵,毛泽东在完成扩红筹款任务后,西渡黄河回到了陕北。

1938年,萧华担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奔赴山东开创抗日根据地。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是个典型的反动分子,不愿意让八路军在山东立足,于是在萧华来到山东后,变着法子阻挠萧华展开任务,萧华决定亲自会会这个沈鸿烈。

这一年,萧华刚刚20岁出头,沈鸿烈得知萧华要来见自己,不屑道:「一个娃娃也敢来跟我谈判?」为了阻挠萧华,沈鸿烈在萧华来的路上增派了许多岗哨,想让萧华知难而退。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萧华对于沈鸿烈设下的这些岗哨毫不畏惧,年少风发地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昂然而来,身边只带了一个警卫员和一个宣传员,一路上顺便宣传了八路军的抗日政策,不少人都知道了萧华是为抗日而来,逼得沈鸿烈不见也不行。

要说这个沈鸿烈,也不是平庸之辈,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任山东省保安司令、鲁苏战区副司令,是个真正的文武全才。年过五旬的他见多识广,打过不少仗。

等到萧华进城后,沈鸿烈故意给他一个下马威,将萧华晾在了宾馆。萧华的警卫员气不过,对萧华说道:「咱们在山西打鬼子,啥日军没见过?为了抗日,深入敌后,他沈鸿烈竟然如此待人,萧司令,咱们回去!」

萧华不以为然地笑道:「有方法!」

之后萧华和王辉球提笔挥毫,写了一份【给惠民各界的慰劳信】,然后亲自带着警卫员去大街上印出来,四处分发,老百姓看了以后,纷纷表示八路军深明大义!

萧华觉得一把火不够,又添一把火,亲自跑去医院慰劳伤兵,做了好大一番功夫,逼得沈鸿烈只能立刻会晤萧华。

沈鸿烈故意将会晤地址设在县衙门后院,萧华一行三人进来的时候,两边从一堂到三堂都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卫士,萧华目不斜视地径直走进内堂,见到了一身戎装的沈鸿烈,沈鸿烈看到如此冷静的萧华,心中震惊不已!

在双方洽谈开始后,萧华一瞬间慷慨激昂,一瞬间义正词严,一瞬间又朗声大笑,全程引导着沈鸿烈跟随着自己的思维走,小小年纪,行为处事颇为老成,不到三个小时,就达成了协议。

送走萧华后,沈鸿烈赞叹道:「八路军里真是出人才!」这件事过后,萧华「娃娃司令」的名声就彻底打响了,当时的山东无人不知这个厉害的「娃娃司令」!

萧华回去后,在乐陵迅速展开了工作,但是乐陵县长牟宜之也不是盏省油的灯。这个牟宜之是国民党元老丁惟汾(fén)的外甥,沈鸿烈曾特意写信给他,要求牟宜之尽可能地约束萧华的活动,刁难萧华,「尤其在军饷、粮食、服装商上不予供应」。

萧华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叫来牟宜之进行了几次谈话,没想到几次洽谈后,牟宜之反成了萧华的人,一心一意地协助萧华展开工作,沈鸿烈下达的许多命令都抗命不遵。

沈鸿烈被气得肚子疼,干脆亲自带人来与萧华交涉,还要带走牟宜之。没想到萧华也没阻拦,就让沈鸿烈带走了牟宜之。沈鸿烈在回去的路上正琢磨原因呢,轿车突然就被老百姓围住了,老百姓纷纷上来高喊:「抗日的牟县长不能走!牟县长抗日有功!」

沈鸿烈让卫兵驱赶人群,奈何百姓人数众多,无奈之下只好放了牟宜之,才离开了乐陵县,沈鸿烈这才明白了为什么萧华不阻止自己带走牟宜之,原来这个「娃娃司令」早就做好了准备。

年过五旬的沈鸿烈,两次败在娃娃司令的手里,弄得沈鸿烈是又丢人又输阵,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阻碍萧华展开工作了。

1943年3月,中央在山东成立了新的山东军区,萧华担任军区政治部主任,协助罗荣桓在山东地区与日寇展开了激烈作战,多次粉碎了日寇的频繁「扫荡」,为驱逐日寇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毛主席亲自在名单上写下萧华的名字

抗日战争胜利后,萧华在辽东做起了收尾工作,顺手粉碎了国民党对本溪的连续进攻,受到了通电表扬。之后不死心的国民党又对发起了多次攻击,但是都被萧华予以重创,毛泽东亲自致电表扬:「鞍山战斗打得很好!」

1946年,国民党高级军官杜聿明亲自指挥8个师进攻辽东,萧华主动放弃安东城,诱敌深入,大败杜聿明,敌25师被全歼,创下了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中首次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先例。

之后萧华积极协助萧劲光,在四保临江战役中,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南攻北守」的战略企图,彻底改变了东北战局。在解放长春的战斗中,萧华亲自率部南下,参加了沈阳外围作战,紧接着又指挥东北野战军特种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萧华南征北战,未得一刻喘息,于1955年的授勋大典上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然而,在特殊年代,萧华惨被诬蔑,整整消失了7年。

直到1974年9月,庆祝建国25周年前夕,毛主席亲自在天安门国庆观礼人员名单上写上了萧华的名字。萧华当即恢复了自由,并且赶制了新的军装,9月30日,时隔7年未见的萧华穿着崭新的军装出席了国庆招待会。周恩来一见到萧华就紧紧握着萧华的手,红了眼眶,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年近90的朱德立马打电话过来,说想要见萧华夫妇。萧华知道情况以后,二话不说就带着妻子王新兰来到了朱德家里。年迈的朱德一手拉着一个,哽咽着说道:「回来了就好!」

之后,朱德指着自己的满满的藏书对萧华说道:「萧华啊,你平时爱学习,就把这些书拉走吧!」萧华听完这句话,瞬间深受感动,红了眼眶,使劲摇了摇头,落下了眼泪。

许多昔日并肩作战的老战友都来看望萧华,一向大大咧咧的许世友在见到萧华后,失声痛哭,抱着萧华久久不肯撒手。对于很多开国元老来说,萧华的年纪算是晚辈,毫不夸张地说,大家是一路看着萧华长大的,对于萧华的感情,都非常的深刻。

1977年,萧华担任兰州军区第一政委兼任甘肃省委书记,在大西北一干就是七年,为建设大西北立下了不朽功劳。在工作中,萧华提笔写下一首诗自勉:

「南征北战,饱尝风霜。

青春献给民族解放,

壮年织进祖国锦绣新装。

老骥奋发,雄心激荡。

四化征程搏风击浪,

余辉焕发同样是满天霞光!」

1985年8月12日,萧华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娃娃司令」也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了!

谨以此文纪念萧华将军,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