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1.4万志愿军战俘,为啥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去台湾?

2023-12-19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1.4万志愿军战俘,为啥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去台湾?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有1.4万名志愿军战俘,为何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去台湾呢?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1.4万名志愿军战俘面临着一个重要选择,他们为何选择承担污名而前往台湾?

一、美国的「小算盘」

1951年,美国曾就被俘人员的安排问题与中国进行谈判,但由于当时战事激烈,谈判未能继续。直至1952年12月,中美两国正式展开有关被俘人员遣返的谈判。

根据【日内瓦公约】的规定,交战双方应立即遣返战俘,不得拖延。

然而,美国显然不愿轻易同意遣返,自从谈判开始,美方一直采取各种手段阻挠我军战俘返回祖国。

谈判过程中,中美双方交换了被俘战俘的名单。我方提供的名单共1.1万余人,而美方提供的名单却达到13万余人,其中我方被俘人员约2万人,其余为朝鲜官兵。

这场遣返战俘的政治博弈反映了中美双方之间复杂的利益和立场。那1.4万志愿军战俘的命运成为了一场承载着国家荣誉与尊严的历史考验。

然而,在我方提供的战俘名单中,并未包含早期被进行教育改造后提前释放的一大批战俘。美国正是利用这一机会,积极操纵舆论,指责我方没有按照「要求」释放全部战俘,同时暗示我方在背后进行一些不光彩的活动。

这种言论立即遭到我方的强烈反驳,我们提出美方的「战俘名单」存在一些问题,有「刻意隐瞒」的嫌疑。

此外,我方还指出美方的战俘名单全用英文书写姓名,这带有欺负我方人员不懂英文的意味……

总的来说,中美两国就战俘问题进行了多次的激烈交锋,但总体上我方占据了绝对优势,每一次都让美方无言以对。

在多次的争执过后,美方最终于1954年1月重新向我方提供了一份按照我方要求制作的全体战俘名单,解决了上述问题。

然而,情况并未朝着我方期望的方向发展。不久之后,我方发现美国在处理战俘遣返问题上采取了一种名为「自愿遣返」的策略,以此来拖延双方的换俘进程。

所谓的「自愿遣返」是指在双方「一对一」的前提下,针对一些特殊的战俘,让他们自行选择是返回祖国还是前往其他地方。

初看起来,这种方式似乎给予战俘更多选择的权利,表面上看更加「人性化」。然而,实际上,这正是美国和韩国两国的阴谋所在。

「自愿遣返」人员中,大多数是之前投降国民党的士兵,还有一些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的军人和指挥官。

采用「自愿遣返」的方式的目的是让这些人远离大陆,以便为其他军队效力,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固守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

根据美国和台湾方面的设想,这些被俘的士兵仍然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如果他们能够为国民党军队效力,将为未来所谓的「反攻大陆」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而如果他们返回大陆,很可能再次成为作战的主力,对台海造成所谓的「威胁」。

数十年后,美国公开了当时的一部分档案,其中显示了一个问题:关于「自愿遣返」的问题,美国政府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时任国务卿艾奇逊认为,一旦选择「自愿遣返」,很可能使美方在谈判中处于劣势,甚至会招致中方的「报复」,进而对美方战俘带来不利。因此,他希望中美双方能按照之前的要求,通过「一换一」的方式将双方战俘归还对方。

这一说法也受到了李奇微等军方人士的认同。然而,在最终确定方案时,热情参与并表现得事不关己的杜鲁门总统却投下了反对票。

他的原因是,全部遣返对于一些变节者和那些在「重要岗位」上被俘的人生命构成了威胁。

在多轮磋商之后,美方最终决定采取「一对一交换」与「自愿遣返」并行的方式解决战俘问题。

然而,就在美国信心十足的时候,一则突发消息使美国所谓的「人道、平等」形象瞬间崩塌,也让我方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二、「天堂」与「地狱」的生活

这则消息源自欧美媒体,报道指出中方战俘所在的韩国巨济岛战俘营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战俘们不仅精神状态不佳,而且在食物供给和居住方面都极为困苦,甚至有报道称这里的情况不逊于二战德国为犹太人设立的「集中营」。

根据拍摄的视频和照片显示,在巨济岛三个安置我军战俘的营地中,几乎没有符合规定的房屋,而是临时搭建的帐篷,没有床铺,仅有破草席作为代替。

在雨雪天气中,战俘们只能躺在泥泞的地面上,情况令人难以忍受。

而在用餐时,战俘们只能得到清汤寡水的稀饭和几片难以下咽的野菜。

由于补给匮乏,许多战俘都饿得皮包骨,回国时,一些战俘面对丰盛的饭菜忍不住狼吞虎咽,导致一些人因急性胃扩张而被送进医院,这让我方的接待人员忍不住落泪。

在面临严峻的生存条件时,我方的战士们能够坚韧面对。然而,在战俘营里,美军和国民党人员遭受的精神洗脑和酷刑成为摧毁一些战俘意志的根本原因。

一位回国的战俘回忆道,战俘营里,美方情报人员与国民党特务一起,不断向战俘灌输「反攻」、「反共」的思想,甚至以战俘老家的亲友、妻儿作为要挟,声称一旦回国,他们和亲友甚至会立即受到镇压,甚至不排除「株连九族」的情况……

在这种无休止的宣传下,确实有一部分被俘人员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决定离开大陆。有的甚至加入到洗脑阵营中,成为助纣为虐的帮凶。

对于那些「油盐不进」的士兵,这些人展现出了残忍嗜血的本性,对受害者进行酷刑折磨,企图逼迫其屈服,甚至有的直接处决士兵,手法极其残忍,如斩首、剖腹剜心等,令人毛骨悚然。

而在我方这一边,「联合国军」战俘的条件犹如天堂一般。除了给予足够的休息和活动空间外,我方还为战俘提供专属的饮食需求,中西餐样样俱全。

一位美军战俘回忆说,在被俘期间,他们不仅没有受到残酷对待,反而因为我方的优待而胖了不少。

过年的时候,不仅可以品尝到饺子、鱼肉、红烧肉等美味的中餐,还能享用到牛排、三明治、火鸡等西式美食,条件丝毫不逊于战前。

此外,「联合国军」战俘们的精神生活也异常丰富,甚至组织了运动会,一些人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方展现的各种人道举措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提升了国际形象,同时也改变了一些战俘的情绪。

在后续的遣返过程中,甚至出现了战俘自愿留在中国,成为「中国公民」的情况。

中美两国对待战俘的不同态度,使得中方在后续的战俘遣返问题上拥有更好、更高的话语权。那些不幸被俘的官兵也即将看到胜利的曙光。

三、归家之路,有人欢喜有人忧由于何时归家一直没有确定,许多在巨济岛战俘营内的志愿军战俘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大多数人仍然渴望回家,想要证明自己的忠诚和勇敢。然而,一些人完全被洗脑,希望前往台湾、韩国、美国等地,追求所谓的「自由富足的生活」。

当巨济岛的不人道行为曝光后,美国政府感到丢脸,国内呼声要求尽快遣返双方战俘高涨。

特别是在美国本土,大量被俘士兵的家属纷纷致信国会和政府,敦促尽早结束与中方的战争,让自己的孩子早日回家。

最初,美方寄希望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战役中获胜,以此来扭转我方的势头,然而我方英勇的志愿军将士却粉碎了这些雄心壮志。

在上甘岭战役中,我方以击毙1.5万余人的成绩,让杜鲁门政府黯然失望,也让美国裹挟我方的阴谋彻底瓦解。

由于这次战斗的失败,杜鲁门被艾森豪威尔所取代,新上任的领导决定展开战俘遣返活动。

自1953年4月起,中美双方开始进行谈判,重点是双方战俘的遣返,特别是对于「自愿遣返」者的确认和筛选展开了激烈交锋。

在多次磋商后,中美两国决定首先遣返伤病战俘,然后按规定陆续遣返双方被俘的军人,这一活动立即生效。

到了当年的7月和8月,遣返活动达到高潮,大量被俘人员相继被释放回国。

截至8月底,除了1.4万名前往台湾和一些选择前往西方的战俘外,我方的被俘人员基本上全部回到祖国。

在美方这一边,除了一些战俘选择留在中国外,其余的战俘先后回到了美国本土和其他国家,重返家人的怀抱,也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

在后续的审查中,这些战俘全部表现得合格,没有做出任何投机叛变的行为,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安置。

尽管后续的生活经历中存在一些波折,但大多数人仍然过上了平稳的晚年。

相对而言,前往台湾的1.4万人显得相当尴尬。尽管其中大多数人得到了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补偿,有些人甚至找到了其他工作,但他们仍然很难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并没有达到所谓的「富足和安稳」。

由于之前的「投共」行为,他们的余生一直受到严格监控,不得与大陆的亲友有任何联系,违者将受到严厉惩罚。这种高压政策导致一些人的情绪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自杀等极端状况。

而在这1.4万人中,绝大部分最终没有机会回到大陆,抱憾终身。

结语中美两国的战俘遣返博弈最终以我方的胜利而告终。

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历,虽然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但其中也包含着深深的无奈和思考。

尤其是那1.4万名前往台湾的战俘,曾经憧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而现实却异常残酷。

不知道这些人在晚年是否会对过去的选择感到惋惜,但无论如何回顾,最终结果都是无法改变的。

对于他们来说,留下的只能是深深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