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新四军7个师,谁的兵力最多?令人意外的竟是他!
推荐语: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明白,但是很多人不愿意踏出自己的圈子,去看看外面美丽的风景。他们把自己封闭在了这一方小小的世界里面,宁做井底之蛙,也不愿意和外界交流,这样的人只此一生也都不会有所成长。
如今的我们都是循着那些英雄烈士的足迹,在不断的追忆着过去的历史。那段悲痛的回忆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痛苦,但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温度,英雄烈士们,他们替我们抵挡了风霜雨雪,给我们构筑了一个和平盛世,他们值得我们永远怀念,而当初能够激励他们这么做,就是从心而发的信仰,在面对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们血液里的信仰和理想,激励着他们不断的前行,而这些也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不断的崛起。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新四军的7个师,到底在这7个师当中谁的兵力最多,这其中最令人意外的竟然是他!
新四军重建军部下设7个师
国民党跟共产党虽然是华夏领土上的同胞血亲,虽然在日本对中国发略侵略战争的时候,我们也曾携手并肩一击驱逐外敌。然而终归国民党和共产党所走的路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注定了我们最终还是没有办法一直携手并肩。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了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重建军部下设7个师。在这7个师长里面,有三个人被授予了大将的军衔,这其中分别是新四军第1师师长粟裕,第2师师长张云逸,第3师师长黄克诚。让人觉得遗憾的是,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为国家壮烈牺牲,也因此他并没有被授衔。除此之外,第5师,第6师,第7师的师长因为都转去政府工作,所以也没有被授衔。说老实话,对于他们而言所谓受不受衔其实并不重要,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终于走向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新社会。这才是他们不懈追求的最主要目的。
新四军的7个师长,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那么大家有没有了解过,在新四军时期这7个师长到底谁的兵力是最多的呢?可能很多人都会以为是第1师的师长粟裕或者是第2师的师长张云逸,然而大家都猜错了,在这7个师长当中兵力最多的是第3师的师长黄克诚,对就是很多人都觉得那个戴眼镜不起眼的黄克诚。
新四军的七个师,各师兵力都有多少?
在1942年年底,苏北为新四军的核心区,当时是由三师占据的,而三师的师长就是黄克诚,黄克诚的兵力有2万多。在那个时期,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都驻扎在苏北,新四军第1师,也就是粟裕的部队,当时是在黄克诚部队的南面和上海,南京的集中区呈对峙状态,兵力有1.3万。新四军第2师,也就是张云逸所带领的部队,当时位处淮南,兵力有1.5万,彭雪枫所带领的新四军第4师则是在皖东北兵力有1.5万。
第5师的兵力有1.4万,虽然说名义上是新四军下辖的师,但是因为远在鄂豫皖地区,所以受到了延安的节制,还有第6师和第7师,人就更少了。这两个师都处在敌纵深内的苏南和皖南地区,人数分别是6000人和3000人,这两个师分别由谭震林和张鼎丞执掌。
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新四军的主力达到了21万余人,当时黄克诚的三师一共有3.5万人。第1师一共有3.1万人,第2师有3.3万人,第4师有3.2万人,当时6师已经和第1师领导机关合并了,只是对外保留分号而已,该师一共有2万余人。纵观新四军的7个师,我们可以发现粟裕的兵力在几个师当中并不是处于第一第二的位置。
比起眼的黄克诚,手段雷厉,招兵有一套
大家都非常惊讶的就是黄克诚了,很多人都觉得近视眼的黄克诚应该不可能会这么厉害,而事实证明,黄克诚不但善于打仗,也非常善于扩充部队,从三年前的2万余士兵,到1945年的3.5万余人,可见黄克诚撒豆成兵的本事真的不是吹的。
黄克诚后来被授予大将军衔,他完全也是实至名归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只看表面,有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人,其实真的非常的厉害。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很多英雄早就已经长埋地下,但是他们带给我们的那些美好回忆,会被我们一生铭记。
他们拥有着最高尚的情操,矢志不渝的信念,为了自己的信念,他们付出了生命,他们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其实这些英雄烈士在上战场的那一刻,已经意识到自己最终的结局,他们早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也只有真正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才能够在战场上打出最大的气势,只有这样,才能够带领士兵们获得最终的胜利。国家欠他们一句最诚挚的谢谢,而我们也亏欠了他们很多,我们享受了他们带给我们的美好,而我们却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可能对于这些英雄烈士来说,最好的慰藉就是延续他们的志向,为国家不懈的奋斗着。
总结:粟裕,黄克诚都曾经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除此之外,后来接任了彭雪枫第4师师长职务的张爱萍担任过国防部长。都说英雄不问出处,自然英雄的长相我们也不需要去介怀。我们要专注于他们的实力,什么近视眼这些其实都不影响人家的真才实学,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无论他有怎样的劣势,都能把自己的劣势给隐藏,把自己优势无限的扩大。对于这7个师的师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变革,我将与你同在!
参考文献【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