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35年,孙传芳正在佛堂诵经,一妇女朝他连开三枪,所为何事?

2023-12-17历史

1935年11月13日下午3时左右,位于天津城东南的草厂庵居士林内突然响起「呯呯呯」三声枪声,正在主持诵经的一位老者倒在血泊之中。

事后大家才知,被枪击的人正是民国时期叱咤风云、曾雄踞5省的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而枪杀他的却是一个30出头,身材稍胖、还裹着小脚的妇女,名为施剑翘。堂堂联军总司令竟然死在一个弱小妇女手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更离奇的是,施剑翘枪杀孙传芳后并未打算逃离,而是留在原地散发传单。她被捕后,先是判了10年徒刑,继而减为7年,最后竟被国民政府特赦。

施剑翘为何要枪杀孙传芳,国民政府为何要将其特赦?

孙传芳

孙传芳屠杀俘虏种下恶果

民国初期,大小军阀多如牛毛,常因各种琐事爆发战争。1925年,张作霖的奉军不断南下,势力扩张到长江流域,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驻扎在长江流域的直系军阀孙传芳感受到严重威胁,起兵反奉,这便是第三次直奉战争。奉军未料到孙传芳反应如此迅捷,被打个措手不及,只能向北收缩。

不料孙传芳仍不肯罢手,继续向北推进。张作霖便调张宗昌部前去增援,张宗昌部队中编有白俄士兵,攻势凌厉。 但由于孤军冒进被孙传芳部前后夹击,张宗昌的前敌总指挥施从滨被俘。

孙传芳一气之下,不听部下劝告,竟然将施从滨杀了,还把他脑袋砍下来挂在城墙上羞辱。孙传芳此举犯了大忌:

其一、 军阀们常年混战已经达成一种默契——内战不杀战俘。就算是敌军高级将领,只要缴枪投降,也能保住性命。后来傅作义守涿州一百多天,杀伤大量奉军,投降后张作霖本来要杀他泄愤,也被张学良劝住了。

其二、 施从滨是位声望很高的老将,其弟是辛亥革命时发动滦州起义的领导人,牺牲后还被国民政府追授上将军衔。施从滨本人廉洁爱民,很受军民爱戴。他被杀后,各方纷纷谴责孙传芳。

其三、 当时北洋政府被奉系控制,奉军南征打着政府的旗子,施从滨算是朝廷命官。从法理上看,私自杀害朝廷命官更有谋逆之嫌。

不过,那个年代都靠实力说话。孙传芳在战争中占据着优势,即便外界对其杀施从滨一事颇多指责,但大家都拿他没办法,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北洋军阀部队

施从滨家人可咽不下这口气,他的长女便是本文开头提到的施剑翘, 时年20岁。施剑翘性格刚烈,虽然是女儿身,但从小文武双全。她很受父亲喜爱,两人感情很深。

听说父亲被杀后,施剑翘悲痛欲绝。她认为如果父亲是战死沙场,也算死得其所。但被俘后,以羞辱的方式将其杀害,实在难以接受。 施剑翘决定为父亲报仇。

一个弱女子想要找堂堂五省联军总司令部报仇谈何容易?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施剑翘也是个聪明人,她决定从长计议。先是带着母亲去找到父亲的上级张宗昌提出三个请求:

第一、给一笔赔偿金,全家迁往天津租界,自此不再与军界往来;

第二、将原先担任排长的哥哥施中诚提拔为团长;

第三、把弟弟施中权送到日本留学。

施剑翘这样做是把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哥哥施中诚身上,施中诚原本是施剑翘的堂兄,因父亲过世较早被过继给施从滨。

施中诚后来官至烟台警备司令,但官当得越大顾虑的东西就越多,他劝施剑翘放弃报仇的念头。 施剑翘听完大怒,一气之下写了一封信要与哥哥断绝兄妹关系。

此后,施剑翘又将报仇的希望寄托在施靖公身上,此人比施剑翘大10多岁,原本是施从滨的部下,后来前往阎锡山部任职。他看上施剑翘并向其求婚,而施剑翘提出的条件是必须帮她报仇。

几年过去了,施靖公好不容易当上了旅长,但由于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中战败,他的部队被编遣。施靖公只能又充当闲职,对报仇一事更是绝口不提。 施剑翘对他彻底失望,于1935年初带着两个孩子返回天津。

她认为靠别人是靠不上了,只能自己去报仇。两个大男人都做不到的事,她一个妇女要怎么去报仇呢?也许真是上天注定,一天施剑翘听到一个消息——孙传芳也住在天津。

施剑翘

孙传芳躲进租界吃斋念佛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并在龙潭之役中大破孙传芳主力。此后孙传芳一蹶不振,只能带着余部去投靠张作霖。尽管两人曾经打得死去活来,但面对北伐军,两人成了利益共同体,张作霖表示不计前嫌愿意与孙传芳合作。

可惜1928年日本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炸死,孙传芳的残部无所依从被阎锡山收编,孙本人只能逃往沈阳,在张学良麾下寄食。

此时的孙传芳夹在东北军之间,身份有些尴尬。 从他个人的角度出发,当然是希望东山再起。在政治上,他试图说服张学良接受日本人支持,对南京政府虚与委蛇,必要时入关争夺地盘。

但国仇家恨在身,年轻气盛的张学良断然不肯与日本人为伍,他最终选择了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指挥。孙传芳始终在做张学良的思想工作,他的政治观点与东北军元老派人物杨宇霆一致。

而杨宇霆又与张学良有矛盾。一是当年杨宇霆私自处死了被张学良器重的郭松龄;二是张学良刚刚掌权,杨宇霆自恃元老身份,不把张放在眼里,还从他手中抢权力。

张学良一怒之下设计杀了杨宇霆,孙传芳表面上支持张学良,但内心极为恐惧,害怕此事牵连到自己。不久,他便借故离开沈阳,避往大连。

不过他仍未放弃劝说张学良,直到中原大战,张学良率兵入关支持老蒋, 孙传芳终于死了心,躲进天津租界中不问政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孙传芳这样显赫的人物,想洗手不干也并非易事。

转眼之间来到了1935年,当时日军已经占据东北,并不断向华北蚕食,扶持了殷汝耕的冀东伪政权,还企图谋划「华北五省自治」。于是,孙传芳成了日军的拉拢对象。

日本人一边通过孙的旧部、时任天津市警察局长刘玉书劝说孙;一边到处散发「拥孙倒蒋」的传单。

孙传芳虽然打了一辈子内战,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还算拎得清,不愿与日本合作。他害怕背上汉奸骂名。此外,日本人此前要扶持的几个对象都遭到军统暗杀,孙不想步他们的后尘。

为了表示自己不再参与政治活动,他特意召集记者发表讲话,撇清与日本人的关系。同时又与前北洋政府国务总理靳云鹏等人出资在天津东南城脚的草厂庵创办居士林,每日吃斋念佛,摆出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姿态。

孙传芳故居

离奇的判罚

话说施剑翘得知孙传芳也在天津后,四处打探他的消息,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便把大儿子施佥刃送进租界的一所贵族幼儿园。凑巧的是孙传芳的一个女儿孙家敏也在这个幼儿园,施佥刃无意中将此事告诉了母亲。

于是,施剑翘便盯住了孙家敏从而得知孙传芳的车牌号,还听说他周末常去看电影。施剑翘便在电影院蹲守,一次她看到孙传芳在几个人簇拥下从电影院出来,很快便上了小轿车,飞快地离去,根本不给她任何机会。

接着施剑翘又找到孙传芳的住处,一看都是高墙电网,门口还有几个警卫,蹲守了一段时间仍然没有发现机会。

1935年9月17日,是施从滨去世10周年的祭日。想到仇人就在眼前,却无法为父亲报仇,施剑翘悲从中来,难以抑制住泪水。但她又害怕母亲听到后会难过,只能跑到观音寺里去烧纸祭祀父亲。

一个老和尚看她哭得很伤心,便来劝慰她皈依佛门。还说:「你看靳云鹏、孙传芳那样的大人们遇到低谷不都信佛了吗?」 听到孙传芳三个字,施剑翘立刻止住了哭声,与老和尚交谈一番后,得知孙传芳创办居士林的事。

施剑翘混进居士林,参加几次活动后了解到,孙传芳每周三、六都会到居士林听经,而且每次都坐固定的位置。

施剑翘散发的传单

事发当天,孙传芳入座后,原本坐在他身后距离较远的施剑翘慢慢站了起来,缓步走到他身后,突然从大衣里掏出枪朝着他连开三枪。孙传芳当场毙命。

佛堂里顿时大乱,本可以趁乱逃走的施剑翘并不打算离开。她向众人喊话:「大家不要害怕,我只是为父报仇,绝不会伤及无辜。」接着她向众人散发了一份叫【告国人书】的传单,大致描述了自己刺杀孙传芳的原因,随后又请大家去报警。

事情发展到这里看起来并不复杂,就是一个替父亲报仇的简单案子,但复杂的是接下来的审判:

刺杀孙传芳案一审由天津地方法院审理,法院认为施剑翘有自首情节,而且杀人只是为了报父仇,与穷凶极恶的匪徒有区别,所以判处10年徒刑。

施剑翘和孙家都对判决不服,向河北高等法院提起上诉。孙家认为施剑翘的自首不能成立,而施剑翘则认为判罚过重。

也许是为了平息原告的怒气,河北高院否定了施剑翘的自首情节, 认为警察到居士林之前已经知道杀人一事,被告人自己没有打电话自首而由旁人打电话,旁人之举动也可视为报警。故被告自首行为不明显。

河北高院最终做出了一个非常矛盾的判决 ——撤销了对施剑翘的自首认定,但又将她的刑期减为7年。一起命案仅被判刑7年,奇怪的是施剑翘仍不服,向南京最高法院提起上诉,结果是上诉被驳回。

更奇怪的是案发将近一年后,国民发出命令称:「施剑翘发于孝思,奋不顾身,其志可哀,其情尤可原」,特予赦免。

当时的媒体报道

施剑翘为何被特赦?

案情为何会如此发展,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1、施剑翘有两点有利因素

其一、 从作案动机看,施剑翘是「为父报仇」。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施剑翘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同情,不仅没有受到指责,反而被称赞为遵孝道。而且因报父仇而免刑在民国是有先例的:

1925年冯玉祥为除掉北洋军阀徐树铮,密令部下陆承武将徐树铮枪杀。事后,陆承武声称是为了报杀父之仇未被追究。20年后,徐树铮的儿子当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高官,向法院提起诉讼,仍未被受理。

其二、 施剑翘有自首情节。为了刺杀孙传芳,施剑翘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比如提前写好了【告国人书】,先声夺人地占领了舆论阵地,获得民众的同情。同时,案发后她并未打算逃走,就是为了能以自首换取减刑。尽管事后法院并未认定自首情节,但舆论普遍认为她是自首,不断声援。

2、孙传芳有两点不利因素。

其一、 孙传芳给外界的印象不好。孙传芳是旧军阀,一生都在打打杀杀,民众对他的印象是作恶多端,杀人如麻。尤其是旧军阀部队,毫无军纪可言,常年混战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更关键的是,孙传芳还是国民政府通缉的要犯。

从事实角度出发,也是他破坏军阀之间的默契,杀战俘在先。因此孙传芳之死,大多数民众的反应是拍手称快。

其二、 民众同情弱者。孙传芳和施剑翘,一个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五省联军总司令,一个只是普通女子,强弱对比鲜明。尽管孙传芳已经下野,但其旧部遍及国内,仍有相当势力。孙家也曾通过这些旧关系运作,并在媒体发声。不过这些都更引起了民众的反感。

3、舆论一边倒地支持施剑翘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舆论欧变支持施剑翘。【新民报】尖锐地指出孙传芳本是通缉要犯,按律当处以极刑,但躲进租界后政府无能使其逍遥法外。如今施剑翘杀了要犯,却被判刑,有欠公允。

【朝报】也发表了扬州妇女界致首都的通电,历数孙传芳的罪恶,赞扬施剑翘为父报仇不惜一死的大义凛然的精神。此外,苏州各学校校长、芜湖律师公会、九江各中学甚至怀宁国民党县党部也纷纷发电声援施剑翘。

冯玉祥

4、冯云祥左右了局势

外界认为施剑翘是个弱女子其实是对她的误解。施剑翘的叔父施从云是冯玉祥的老战友,她的堂弟施则凡当时正是冯玉祥的副官,案发后施则凡立即去找了冯玉祥。

当时老蒋刚刚邀请冯玉祥到中枢任职,两人冰释前嫌,冯云祥到南京的前十天,老蒋宴请了他五次。随后冯玉祥先后当选为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权势如日中天。

冯玉祥的日记显示,案发后他便立即介入了该案。 如果说别人拉关系是走后门,那么冯玉祥则是开天窗, 他直接找到了司法院院长居正,开始活动特赦问题。正是有这层关系,施剑翘一审被判十年。

后来双方都不服上诉到河北高等法院,该院院长邓哲熙是冯云祥旧部,正是由于冯的推荐,邓才当上立法院委员、河北高院院长,于是施剑翘又被减刑三年。

最后南京最高院驳回上诉,施剑翘被押往监狱服刑,为了改善她的生活,冯玉祥又派施则凡去找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宋哲元原来是冯玉祥部下五虎将之一,他立即命令天津第三监狱对施剑翘给予关照。

在舆论发酵以后,冯玉祥大摆宴席,请了几乎所有法律界有权势的人,向他们大谈施剑翘的问题。后又邀请国民党元老李烈钧、于右任、张继等8人写了一封联名信给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要求特赦施剑翘

由于司法部门已经通过审议,到林森这也只是做个顺水人情,最终施剑翘被特赦。 冯玉祥在该案中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人脉,看得出来他是个很重情义的人。

5、孙传芳案背后的政治原因:

曾潜伏在国民党高层的地下党员郭汝瑰在回忆录中表示,老蒋怕孙传芳去给日本人当傀儡,由军统运作一个叫施剑翘的女子去将孙传芳杀了。军统少将沈醉也持该观点。

其实,该案中还有两大疑点: 一是 施剑翘使用的是一把勃朗宁手枪,她自称是找一个不知名的退役军官购买。

但这个说法很值得怀疑,勃朗宁手枪在当时属于高级货,一般军官是搞不到的。当年,军统王牌特工陈恭澍刺杀张敬尧时就想用这种手枪,可是四处都找不到。最后还是戴笠派人亲自送去给陈恭澍。

二是 孙传芳的贴身副官赵海山,案发时并没有还击也未报警,在将孙的遗体送回孙宅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作为一位重要见证人,法庭甚至都未传唤他。

如果没有人在背后运作,这两个疑点很难解释。于是有人猜测这是一起政治暗杀,施剑翘只是被利用,而冯云祥在幕后求情也是正中下怀。

孙传芳虽然表面上拒绝了日本的要求,但可以推测他们之间还有联系。直到汪精卫叛国的前一刻,日本人仍在劝说拉拢与孙传芳一起创办居士林的靳云鹏,他们肯定也不会轻易放弃孙传芳。

所以,孙传芳对老蒋来说始终是一个威胁,必须要除掉他。

军统剧照

但是在此之前,军统在华北地区策划了多起刺杀亲日分子的行动,包括【振报】社长白逾桓、【国权报】社长胡恩溥。这也使用日军极为恼火,不断向山海关增兵,威胁要武力解决该事件。

最终,国民政府作出妥协与日军签订了【何梅协定】,将部队撤出河北省,军统等机构撤出华北,演变成因小失大的结局。

日后,国民党对不敢轻易动用军统力量刺杀亲日分子。所以,有人推测可能是军统不便出面,便利用施剑翘去刺杀孙传芳。以报父仇之名,既能堵住日本人之口,又能赢得民众同情。

喜欢本文的朋友,麻烦点击上方名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