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南昌起义前后 这位元帅3次被礼送出境「同学私谊」这么简单?

2024-02-03历史

为寻求救国之道,滇军名将、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远渡重洋,赴欧留学。在德国,经周公介绍,曾经被陈独秀拒之门外的他终如所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赴苏联系统学习军事。

1926年,国共达成第一次合作,朱德将军应党的召唤回国,将军广东国民政府代表的身份被委派到四川万县,争取四川军阀杨森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杨森曾是朱德将军在云南讲武堂的同学,两人又曾经是滇军同事。杨森以隆重的仪式欢迎老同学的到来,一来是老同学、老同事私谊向来不错,另外的原因则是因为朱德将军此时的身份非同寻常。

对于一直在广东国民政府与吴佩孚之间摇摆不定的杨森来说,朱德将军是他与广东国民政府之间的桥梁,他不愿意失去与国民政府交好的机会,更希望朱德将军能助他坐拥「天府之国」,当他的土皇帝。

就在杨森那里,朱德与陈毅这两位未来的共和国元帅初次相遇。他们联手协助杨森,狠狠的教训了蛮横无理的英国人,并借此机会促使杨森最终易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朱德将军担任了20军党代表。

但是杨森很快就发现,朱德将军这个党代表在他的地盘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军官开始倾向接受朱德将军给他们宣传的革命思想,每逢朱德将军讲演,礼堂里都是人满为患,掌声雷动。

杨森害怕了,早在滇军时,杨森就知道他这位老同学不仅有绝佳的人缘,更有感化人的超强魅力。杨森担心,长此以往,自己的家当会不会被朱德给吃掉……

杨森心里有鬼,难免越想越怕,他私底下哀叹:请神容易送神难,如今真是骑虎难下了。

最后,杨森一咬牙,什么老同学,什么同事,都去他吗的!

杨森自作聪明的给朱德将军备了10万大洋,礼送朱德将军去武汉考察,委婉地发出了「送客」的信号。

朱德将军自然明白他这位老同学安的什么心思,谢绝了杨森的「美意」,毅然离开,去了南昌。这是朱德元帅第一次被「礼送出境」。

朱德十几年前就是滇军少将旅长,这么个元老级的人物屈尊就任小小的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培德对此心中总觉得不妥,他一再表示,一旦有机会,一定会重新做出合适的安排,而朱德将军胸有大志,根本没有把「高衔低就」当会事。

蒋介石亲临参加了军官教导团成立仪式。蒋介石为扩大自己的势力,极力拉拢朱德这位滇军名将,当面对同龄的朱德将军封官许愿,朱德则一笑了之。

朱培德很快兼任了江西省主席,朱德将军随后也兼任了南昌市公安局长。

五天后,蒋介石就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从此破裂。

此时的朱培德面对朱德将军尴尬无比,他不愿意对自己这位云南讲武堂的同学和滇军同事动手,一来出于同学、同事情分,二来鉴于朱德在同学中的影响巨大,按他的话说:「玉阶兄是我讲武堂同学之翘楚。如有不敬,对我讲武堂的同学也不好交代。」

但是,朱培德更不敢得罪权势正盛的蒋介石,万般矛盾和纠结之下,朱培德竟然想出了一个他以为「两全其美」的主意:礼送他这位老同学离开江西去武汉。

朱培德隆重地举办了一场宴会,他把能请来的云南讲武堂同学都请到场,其中就有朱德将军的老同学和好朋友金汉鼎将军、杨如轩将军等人。朱培德当场宣布:「形势所迫,我与玉阶兄不得同居庙堂,甚为遗憾......」

对于朱培德将军来说,这种选择也许是最聪明之举,既然一时想不出让蒋介石和老同学朱德将军都满意的办法,这种办法至少不会彻底得罪蒋介石,朱培德也愿意相信,他的老同学、胸怀宽厚的朱德将军一定会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不会过于责怪自己。

这是朱德元帅第二次被「礼送出境」。

朱德将军去了武汉,又悄悄回到了江西,这次回南昌,组织上给他指派了新的任务:为南昌起义做准备。为了起义,朱德将军把已接到南昌居住的妻儿送回了南溪。

朱德将军找到云南讲武堂的老同学金汉鼎、杨如轩,他们二位都已经是国民党军的高级官员。朱德希望两位同学一起参加起义,但是均被金汉鼎与杨如轩一一婉拒。

7月31日晚上,朱德将军把驻扎在南昌的国民党军的几个团长请到一起喝酒打牌,这些中低级军官都知道,朱德将军与他们的上司-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司令兼省主席朱培德是云南讲武堂私谊不错的同学,正巴不得有机会接近呢,果然一请即到。

于是,这个晚上,朱德将军牢牢的牵制住了这几位团长,为起义顺利进行多了一道重要的保障。

然而起义行动不慎泄密,朱德将军当机立断,下命令缴了几位团长的械,并立即向起义总指挥部报告了情况,起义军前委决定提前举行起义,南昌起义终获成功。

8月3日起,国民党军各路大军压境南昌,起义军决定分批撤出南昌,南下广东,朱德将军作为先遣司令,带先遣部队为大军开路。途经抚州临川时,朱德将军给时任临安警备司令的杨如轩将军写了一封信,一来再次争取杨如轩将军参加起义部队,二来希望杨如轩将军能给起义军让开大路,不阻扰起义军南下。

随朱德将军同行的张国焘提醒道:「你没有写落款,他会知道是你的信吗?」

朱德将军说:「我的字他一看便能认出来。」

其实,杨如轩将军既是朱德将军讲武堂的同学、好友,还是朱德将军在滇军时的下属,关系甚好。朱德将军之所以不在信上留下落款,主要是为杨如轩将军考虑,万一信件落入他人之手,杨如轩将军不至于受牵累。

杨如轩将军收到老上司的来信,沉思良久,几番思想斗争后拿定了主意,他对朱德将军派来送信的军官说:「回去告诉你们长官,我部明日一早就得开拔,赶去60里开外的地方进行军事演习,至少三五天回不来,所以,我就不与老朋友见面了。」

杨如轩将军唯恐对方没听清楚,又重复了关键的几句话,确定送信的军官听明白了才放下心来。

朱德将军心领神会。杨如轩将军果然言而有信,退兵60里,给起义军让出了一条路。朱德元帅和南昌起义部队得以顺利「过境」。

南昌起义军在三河坝分兵,主力攻打潮汕,朱德将军率军在三河坝打阻击,成功阻击敌人三天三夜。

朱德将军完成阻击任务后,在追赶主力部队的路途中,偶遇先前与主力部队一起行动的粟裕等人,朱德将军这才得知,南昌起义主力部队攻打潮汕失败。

朱德将军当仁不让也无可选择的担负起领导起义军余部的任务,但是,此时起义军士兵大多对前途丧失信心,纷纷离队,好在还有陈毅将军、王尔琢将军等人坚定的跟随着他。

朱德将军一面整编最后的800壮士,鼓舞士气,从严治军,一面在积极寻找起义军部队休养生息的机会。

某天,朱德将军在报纸上看到了国民党军第16军驻军韶关的消息,第16军军长范石生将军是他在讲武堂的同学,结拜兄弟,二人私谊甚好。

朱德将军尝试着与范石生将军取得联系,范石生将军力排众议,大胆地答应合作,于是,朱德将军改名为王楷,在范石生将军的部队隐藏下来,朱德将军所部就此得以休养生息,重整起义军队伍。

因奸细告密,朱德将军率领的起义部队官兵藏身16军的事被蒋介石发现,他马上给范石生将军发来命令,要求范石生:着即解除朱德所部武装,将朱德解送来京正法。

好一个义薄云天的铮铮汉子!范石生将军明知道蒋介石睚眦必报的秉性,依然把这一紧急情况告诉了朱德将军,并送上大量弹药和一大笔,安排朱德将军和起义军将士安全离开。

这是朱德元帅第三次被「礼送出境」。

南昌起义前后,朱德元帅3次被礼送出境,1次顺利过境,对方关系人都是朱德元帅当年在云南讲武堂的同学,滇军的同事,这是相同之处。

但是把这完全归结于「同学私谊」就不太合适了。诚然,不可否认其中有「同学私谊」的成分,可唯有范石生将军无私、无欲,不图回报。范石生将军只有一个愿望:「倘若有一天战场相遇,玉阶兄把枪口抬高起来就可以了......」